《玩偶之家节选》课件
(三)戏剧演出:戏剧节选,学生表演 学生小剧团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 全班面前表演。如此做,既能使其尽快进入 剧情氛围之中,激发兴趣,为分析作品打好 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素质和 大方自然的仪表。
• (四)分析娜拉形象,探究造成其玩偶地位的原因 •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运用提问引导法和小组讨论法, • 问题一:一场假签名事件的曝光,在娜拉家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终导致了娜拉的离家出走,你是怎样看待她冒名顶替的做法? 她是否应该为她的假签名负责?(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 • 问题二:既然娜拉不应该因为假签名事件而受到惩罚,海尔荗 也最终宽恕她了,那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 系列提问法:当海尔茂得知娜拉假签名事件后是何反应?对于 这种反应娜拉事先心理已有所准备,而且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 为何还要离家出走?海尔荗到底因为什么大发雷霆? • 3、小组讨论:谁应该为娜拉玩偶地位买单? • 在前面的研讨中,学生将很容易地将批判的矛头对准海尔荗 • “外因为事物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没有内因”娜拉是否也应 该为自己的玩偶地位买单呢? • 由此得出造成娜拉玩偶地位的主观原因此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 拓宽思维,可以包含以上没有的原因,并大加鼓励。
三、学法指导。 • 杜威的“探究理论”指出:学习中,学生的 “心灵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学生 应由“无知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 教师应由“有知的”传输者变成探索的激发 者和引导者。根据这一理论和语文课标的核 心理念,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预习作品, 课上师生互动,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 过提问点拨、课堂讨论、课后研习等具体方 法,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理解作品主题。 • 1、交代写作背景。 • 2、通过上述的分析,请学生提炼主题。 • “娜拉觉醒后都质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些 领域?” (六)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
• (七)课后研讨,延伸拓展,启思人生。 • 200年前,易卜生以娜拉离家前的一声门响结束了 全篇,宣告了娜拉的觉醒。然而鲁迅等人的“娜拉 走后的结局将怎样”问题的提出又带给了我们无数 沉思。鲁迅曾说过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请你结 合当今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现象,谈谈对鲁迅这段话 的别解。或者谈谈《玩偶之家》对你的启迪。 • 做为一名即将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的大学生,不仅 要具有独立的意识,更要具有独立的本领。千万别 做“啃老一族” • 八、配乐朗诵,以情感人 • 播放乐曲,教师朗诵《致橡树》,通过诗歌的感 人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独立的意识。
将采用提问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来解析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法分析 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宗旨和建构主义 教学的理念,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 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学科人文学 科的性质,我将努力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 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启迪学生的人 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最高宗旨。
2、教材联系
• 《玩偶之家》位于教材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 现实主义文学的第四节,是挪威著名“社会 问题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描写的是娜 拉识破丈夫海尔茂自私、虚伪的面目,认识到 自己所处的玩偶地位,继而离家出走的故事, 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揭示了资本 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的不合理,提出了 妇女解放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前一节 课已经介绍了易卜生的生平、创作概况及其 对文学的重要贡献,在学生已阅读《玩偶之 家》剧本的基础上开始本节的教学。
5、教学重、难点 根据“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 育的宗旨。文学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 识,还担负着启迪人生,陶冶情操,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的义务。此剧所提倡的女性在精 神上的独立,对尚未谈婚论嫁、面临严峻就 业形势的大学生仍具有巨大的人生启示作用。 因此我将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探究娜 拉玩偶地位原因,思考人生道路问题。
《玩偶之家》
LOGO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授课对象 2、教材联系
3、教学内容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难点
1、授课对象
本课隶属于《外国文学史》学科,授课 对象为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中文 系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文学史的介绍、 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使学生扩展视野,丰 富知识, 提高艺术鉴赏力,增强人文精神的,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法分析
(一)创设情境法:课前安排学生排练《玩偶之家》第 幕。好处:1、调动积极性,培养自信大方的性格。2、 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从实践中获得切身体会,激 起对娜拉命运的思考。3、真实地展示场景变换和人物 动作为分析艺术特征奠定基础。 (二)多媒体演示法:精选的文字资料和节选的选段投 影到大屏幕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使课堂 教学紧凑高效。 (三)课堂分组讨论法:讨论娜拉玩偶原因、在当代中 国的意义等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联系生活 的能力。 (四)提问点拨法:采用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通过系 列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独立自主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 准备工作: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剧本,指定一 个小组排练第 幕,该内容是戏剧矛盾冲突 的高潮和,娜拉心情的焦躁在此有集中的表 现。 • (一)复习 • 提问名词解释:社会问题剧,强调易卜生创 造的这种戏剧类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 种社会现象。由此引入到其代表作《玩偶之 家》的教学,使新旧知间建立起联系。 • (二)检查预习: • 请一至两名学生复述作品情节,检查对作品 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
• 本节课介绍《玩偶之家》情节,使学生掌握 作品主题、娜拉形象和艺术特色,探究造成 其玩偶地位的多种原因,并且通过中国文人 对娜拉出路的解读,培养学生的独立 意识, 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4、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作品思想内容、娜拉形象和 艺术特色。 •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娜拉形象,提高学生理 解把握作品的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娜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