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飞向蓝天的恐龙》课件

31《飞向蓝天的恐龙》课件


三 系 新 第 三 系 中 新 期
新新期:5—1.7 第四系 更新期或(全新期 或冲积期及现代)
飞 向 蓝 天 的 恐 龙
科学 发现
假想 20世纪:辽西大发现 证明
19世纪:赫胥黎
演变 过程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型恐龙—演变成鸟类
古 生 物 研 究 的 重 大 发 现
美好愿望 重现恐龙演变成鸟类的 历史进程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从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 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拓展:认识恐龙
芦沟龙
大山铺的翼龙
酷龙
禽龙
永川龙
蛇颈龙
始盗龙骨架
沱江龙
建设气龙
并踝龙
双嵴龙
腔骨龙
辽西地区是个化石宝库,被誉为“白垩纪公园”。 那里发现的恐龙化石门类之多,保存之好,举世罕见。 特别是 1996 年以来,那里多次发现留有羽毛印痕的恐 龙化石,有前肢很长的原始祖鸟、后肢修长的尾龙、体 态臃肿的北票龙、满嘴利牙的中国鸟龙和身体小巧的小
284—250
中 生 代
三叠系 侏罗系 白垩系
前期:242—237 中期:237—229 后期:229—208 前期—中期:208—159 后期:159—140
前期:140—94 后期:94—64

新 生 代
古 萌新期:64—53.5 第 初新期:53.5—37 三 渐新期:37—24 系 前期: 24—15 中期: 15—10 后期: 10—5
盗龙。其中有的恐龙身披纤维状的原始羽毛,有的身披
真正的羽毛,为我们提供了部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依据。
中生代 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 2.5 亿万年 至 6 500 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 1.8 亿万年左右,又
被称为 “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 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地质时代”,指一个地层单位或地质事件发生 的时代和年龄。有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之 分.前者是根据古生物的发展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将地壳历史划分成若干阶段(而不必算出岩层的实际 年龄),用以表示地层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后者是测出 地层从形成至今的时间长短,以年为单位,它是根据 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物的含量加以测定的。地质 年代是连续的,地质工作者把地球历史与相应的地层 系统作了统一的划分,按年代顺序排列,立了通用的 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表,如下表: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 同桌互相复述恐龙飞向蓝天 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的演化过程。
说明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 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 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 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 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 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 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 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地质年代表 (单位:百万年)
前寒武代:600—564 寒武系 前期:564—535 中期:535—515 后期:515—500

奥陶系
500—436
436—409 前期:409—389 中期:389—378 后期:378—360
生 代
老留系 泥盆系
石炭系 二叠系
前期:360—335 后期:335—284
恐龙骨骼
英国学者赫胥黎
鸟类骨骼
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
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
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
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
了“点睛”之笔。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自主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学习: 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和 表格的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鸽子
马门溪龙
孔雀
鸟类后裔
羽毛
恐龙
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重 要信息呢?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 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读第二自然段 读文思考,说说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千 万年至6千5百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 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 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庞大的恐龙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第一代恐龙 它们的特点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有的两足奔跑 有的四足行走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的身长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
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
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
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
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 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 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 天地。
请你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 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 ──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 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 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 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 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 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修改病句 ①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可能出现在两 亿三千万年前。 开辟
②鸟类飞向了蓝天,从此开阔了一个崭新 的生活天地。
3、缩句
①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 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学会飞翔
②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 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
恐龙具备能力
恐龙演变成鸟类——令人震惊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 之笔。”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 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 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 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 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 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 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 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 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 为“画卷”。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钝 凌
吨 敏



恐 凶 笨 鸽 仅 顿 描 绘 吨 盈 敏 捷 崭
恐龙 轻盈
凶猛 敏捷
鸽子
描绘
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
词语理解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 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指无需怀疑,是 铁一样的事实。
霸 王 龙
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 然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近义词
后裔—( 后代 )
繁衍—( 繁殖 )笨重—( 沉 )敏捷—( 敏锐 )
反义词
笨重—( 轻巧 ) 庞大--( 微小 )
崭新—( 陈旧 )
躲避—( 显露 )
1、猜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 在空中回旋地飞( 凌空翱翔 ) 动作迅速而灵敏( 行动敏捷 ) 说话或写文章时点出最重要的部分( 点睛之笔 )
像 鸟 的 恐 龙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 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 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 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 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 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 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
作者说明的角度
从生活习性上
从身体形态上 从性情上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渐长,像羽翼,会拍打
从体态、 习性、体表的 不断变化上
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 翔、飞行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