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紫苏叶中提取挥发油的研究

从紫苏叶中提取挥发油的研究

从紫苏叶中提取挥发油的研究你知道的就1 紫苏叶的概述1.1 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nsL.,英文名Perilla,又称桂荏、赤苏、白苏、回回苏、香苏等,属于唇形科紫。

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中国和泰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都有野生和栽培种,日本栽培普遍紫苏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六十种植物之一。

1.2 植物形态: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长柔毛。

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圆形,长3~9.5cm,宽2~8cm, 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淡红色,有腺点。

轮伞花序花,组成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顶端急尖或呈尾状;花萼钟状,外有柔毛及腺点;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环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

小坚果近球形,黄褐色,有网纹。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全国有栽培。

1.3 紫苏叶的价值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富含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还原糖,蛋白质,纤维素,脂肪,胡萝卜素,尼克酸,钾等含量丰富。

药用价值很高,营养及其丰富,具有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的作用。

紫苏叶的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及弗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无抑制作用。

紫苏叶浸膏对真菌有抑菌作用,其中所含的紫苏醛、柠檬醛起主要抑菌作用,两者并有相互协同作用,这是因为两种化合物均是单萜系醛类物质,其作用部位也类似。

紫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污染的霉菌抑制力明显优于尼泊金乙酯。

紫苏叶煎剂及浸剂经口给药,对伤寒混合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2 紫苏叶的药理作用2.1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有效成分的抗自由基损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412抗氧化作用紫苏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紫苏提取物迷迭香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作用,并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迷迭香酸和抗坏血酸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迷迭香酸在5g/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90%以上,而抗坏血酸需要10g/L时才能达到同一效果;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实验中,抗坏血酸随浓度变化快,在016g/L时就达到90%以上,而迷迭香酸的变化趋势不如抗坏血酸明显,其IC50为9g/L。

因此,紫苏不仅具有清除·OH的作用,而且比目前公认的人体内的抗氧化性物质抗坏血酸的抑制率还高。

413降血脂作用紫苏中富含的α- 亚麻酸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较高的甘油三酯(TG)含量,通过抑制肝内的HMC - Co还原酶的活性而得以抑制内源性胆固醇(TC)的合成,以降低胆固醇并能增高有效的高密度脂蛋白(HDL - C)含量。

[13]王雨等研究了紫苏子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实验用018、412、2510g/kg剂量的紫苏子连续喂饲大鼠30d,取血清测定TC、TG及HDL - C含量。

结果显示紫苏子能明显降低TC和TG含量,但对HDL - C的水平无显著影响。

因此, 说明紫苏子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14]丁晶晶等研究了紫苏油对大鼠降血脂功能的量效和时效,结果显示,紫苏油由于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能显著降低SD大鼠血清TG和TC含量,作为食用油其保健作用显著优于猪油。

实验所得函数TC - t、TG- t符合S形曲线,但各组TG、TC均不能降低到空白组水平以下,说明紫苏油只能作为保健食用油,而不具有降脂药的功效。

4 4提高记忆和视觉功能1 紫苏籽中含油量高,主要成分为α- 亚麻酸,含量高达50% 60%。

研究表明,α-亚麻酸是维持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所必需的因子,它对增强智力和记忆力、保护视力有明显作用。

紫苏中的α- 亚麻酸在人体内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形式存在, 其中,DHA大量富集于大脑皮层和视网膜中,在大脑神经细胞内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相关的记忆、思维功能都有赖于DHA的维持和提高。

紫苏油喂饲小鼠的结果发现,紫苏油能促进小鼠脑内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小鼠跳台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小鼠水迷路测试正确率明显提高,达到终点时间明显缩[15]短。

动物实验也证明,在食物中加入富含α-亚麻酸饲料进行子鼠二代培养,可提高子代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使子代小鼠视网膜中的DHA增[16]加,视网膜反射能增强。

以上研究表明,紫苏能提高记忆和视觉功能的机制可能是与其富含的α-亚麻酸有关。

415抗微生物作用紫苏中所含有的紫苏醛与柠檬醛是抑制细菌的主要物质,两者起相互协同作用,原因可能是这两种化合物均是单萜系醛类物质,且作用部位类似。

同时紫苏对真菌也有明显抑菌作用。

之前,关于紫苏抗菌性的报道较少,且大多以紫苏粗提物为研究对象,并未确立其中的具体抗[17]菌活性成分。

郭群群等先对紫苏粗提物的抗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的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2种菌的抗菌活性更强,正丁醇提取物对2种菌无抗菌活性。

他们最后将分离到的3, 3′2二乙氧基迷迭香酸、木犀草素、咖啡酸和迷迭香酸进行抗菌实验, 结果表明,这4种化合物均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活性,且迷迭香酸和3, 3′2二乙氧基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更强。

416抗癌作用紫苏中富含β- 胡萝卜素,它能激活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症;α-亚麻酸对乳腺癌的增长和代谢都有抑制作用,能抑制雌性BA2 LA/C鼠41014 乳腺癌的增长,抑制PGE的合[18]成。

另据报道,紫苏皮抽提物具有一定的抗细胞膜氧化能力,紫苏醇具有治疗胰管癌作用,对皮肤癌的生成和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紫苏醇和柠檬烯可以抑制乳房瘤生长和大鼠肝肿瘤细胞生[19]长。

417抗炎、抗过敏作用目前,对紫苏的抗炎、抗过敏的研究报道较[9]少。

为此,韦保耀等以紫苏叶提取物HA、HB、HC和HD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试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对紫苏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紫苏提取物HD能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小鼠皮肤蓝斑的吸光值,明显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拮抗组织胺所致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现出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另有报道,紫苏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19]用。

为揭示其抗炎机理,研究了紫苏叶挥发油对TNF2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ICAM - 1表达的影响。

试验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同时以美洛昔康血清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是TNF2α(1000kU/L)激活12、24小时后内皮细胞表面ICAM - 1的表达极显著地增加,而紫苏叶挥发油血清(灌胃量为5、2μL/kg)能显著抑制其表达,机理可能是阻止了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抑制白细胞向血管外移行,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418止血作用人们发现紫苏兼具有抗凝和止血两种相反的药理作用,其抗凝机理可能与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而止血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实现的,这两种作用可能与古书记载的[20]“活血”功效有关。

徐在品等选择同一株紫苏的不同药用部位(苏叶、苏子、苏梗)提取物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苏不同入药部位提取物都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P <0105) ,而阿司匹林对照组只能显著降低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浆黏度(P < 0105)。

可见,紫苏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功能,即能明显改变血液的“浓、黏、聚、凝”状态,亦即具有止血作用。

419其他作用由于紫苏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根据资料报道,有关紫苏的其他药理功能还有解热、镇静、镇痛、镇咳、止呕、化痰、免疫抑制及促进胃肠蠕动等。

5紫苏的开发应用及前景展望紫苏是食药两用植物,在天然香料、化工原料、药品原料、食品原料、生物农药等方面都有应用。

我国对紫苏的开发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如1997年研制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紫苏油; 1999年成功研制出的预防心血管病的保健品紫苏油胶囊;之后两年时间内,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早应用的[4]苏叶汁饮料和紫苏胡萝卜素微胶囊,为我国外销市场增添了新的产品。

紫苏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常用来作为提炼α-亚麻酸的原料。

最近,也有研究报道指出,在啤酒酿造过程中添加2%的紫苏汁,发酵17天,可以得到紫苏香气突出,口味纯正,爽口, [21]适宜饮用的紫苏啤酒。

为了解决紫苏挥发油易挥发和不稳定问题,可用β- 环糊精将其包合,研究表明,经解络后其主要成分也不会改变,因此该方法即可用来保存紫苏挥发油主要成分,又可将紫苏的挥发油加β环糊精或淀粉包合制成食品-[22]添加剂用于解鱼蟹毒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营养、健康、药食兼得等食物的不断追求,紫苏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1)利用紫苏中不同营养物质,加工成蜜饯、果脯、保健饮料、植物油、饼干等营养保健食品; (2)利用现代新技术生产紫苏油、紫苏香气、色素、调味剂等87品; (3)研制紫苏抗肿瘤、抗癌药物、开发紫苏叶浸膏、紫苏安胎糖浆等产品。

由于紫苏既是营养丰富的特菜,又是疗效良好的中药,还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因此其发展前景将十分乐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