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主备人:杨美佳第12教案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备注【导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
国家未来。

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

【讲授新课】
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教育是兴邦之本
1、情景: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国家助学金达到
308亿元,其中,中职学校的国家助学金超过一半。

资助政策
全部落实到位后,受资助的学生达1600万人,占当年中等职
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
情景_:从零开始的跨越:在西藏和干解放前,适龄儿童
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正规学校从零到1000余所。

上述两个情境透视出国家采取了哪些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
职业教育实行国家助学制度;义务教育实行城乡免费制度。

2、举出国家发展教育的举措和国家教育60年取得的成就。

3、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重点)
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的重要基础。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出示“中职学生资助卡”
老师提问
学生答
图片展示
老师重点讲解,识记理解关键词,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并当堂检验。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

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类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咼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都具有重大意乂。

面对光明的未来,追求民族的进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让人民共享满意教育的阳光。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一)民生蓝图
教材P120情景导入,图片中涉及民生建设的那些方面?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事实涉及了教育、住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

(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病有所医
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要性(重点)
医疗最重基本的社会公共产品,人人不可或缺。

医疗公平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医疗保障权的公平是社会成员在生存权、发展权上公平的重要体现。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保障全民健康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2、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
建立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
务。

3、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意义
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咼;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三)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重点、难点)以案例说明我国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及部分医疗救助。

1、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的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2、社会保险
(1)含义: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失去生活来源的时候,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保证公民和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范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业保险、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等。

(3)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
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

个人不需要缴纳。

“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3)特点
A强制性B互济性C储蓄性D补偿性
(4)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咼层次。

4、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成员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

5、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核心地位 /
对象:全体'
劳动者
歳低层衣
區:昂层次
特殊构成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以自己缴纳社会保
险的实例说明社会
保险是社会保障的
核心。

出示图表,提出问
题让学生分组总
结,教师讲解,以
加深对教学重点的
掌握和难点的突
破。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病有所医
一、中国医疗卫生现状
1、看病难,看病贵
2、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中国公共卫生的巨大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要性(重点)医疗最
重基本的社会公共产品,人人不可或缺。

医疗公平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医疗保障权的公平是社会成员在生存权、发展权上公平的重要体现。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保障全民健康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
建立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
务。

四、中国启动新医改
1、“面”
“覆盖全民” “全民医保”
包括(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亿多人)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亿多人)(3)、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8亿多人)
2、”点”“医疗救助
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3、先看病、后交钱“兖州模式”推广
4 、农村重大疾病保障
5、成效:我国基本医疗保障提前两年实现覆盖90%目标加
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重点、难点)
1、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的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
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2、社会保险
(1)含义: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失去生活来源的时候,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保证公民和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范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3)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

个人不需要缴纳。

“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3)特点
A强制性B互济性C储蓄性D补偿性
(4)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咼层次。

4、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成员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

5、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6、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本次课所讲授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课后作业】
【我看时事】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