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变革
社会的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的组织变革带来了新的问题。
特别是我国的企业更是如此,因为我国的企业正面临着社会与科技变化和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变革压力。
因此,再在原来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框架中进行所谓的集权与分权的改革、或者进行所谓的削减中层管理者使企业更加扁平化、或者通过授权,使每个经营单位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是不可能真正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有效地发展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一种新的思路来认识原来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的建立和运作,都是以一定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的。
没有一个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再好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而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和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建立和运用,都是人的行为的结果。
它与企业目标的确定与目标的追求,与人的需求与欲望及由此形成的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与企业中所形成的权力关系及其应用是紧密相关的。
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既需要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也需要经济学家的思维和视野。
论文从四个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动机与意义,论文研究的基础与研究的方法,然后是着重介绍在本论文研究的领域内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
本论文的研究是在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
本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一是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情况。
论文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基于知识和分工的企业解释,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假设及其计量问题,不完全契约理论,论文归纳了这些研究的基本要点,它们是:第一,企业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第二,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这种团队生产的方式,能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第三,企业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决定了企业的规模边界与范围边界,也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第四,契约的不完全,资产的专用性,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产生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的控制的问题;第五,可以通过垂直一体化和长期合同来减少人们的机会主义。
而长期合同的应用会模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因此,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契约关系。
二是关于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
因为治理结构问题的产生是由两权分离后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引起的;因此,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有关人的本性的认识及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方面的研究情况,然后主要阐述了治理结构中的最高权力归属问题、外部治理问题以及企业治理结构具体运行制度问题的研究情况。
三是关于企业组织结构问题的研究。
论文从组织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何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的思路及组织结构形式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
企业组织变革—一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互动角度的考察在
第一章对本研究领域进展情况介绍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二章对企业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进行了分析。
第一节首先阐述了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组织变革及其意义等问题。
论文提出了企业是一个人为系统、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以及企业是人们实现社会价值的人生舞台的
认识,从而把企业与非社会组织及其它社会组织区分开。
论文认为,所谓企业组织变革,就是企业组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的过程。
它包括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变革两个方面。
论文从规模形态、变革的进程和变革的程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组织变革的层次,并分析了企业组织变革的生存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对于推动企业组织变革的力量,作者认为包括来自于外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力和市场竟争的压力,企业内部成员对目标的利益的追求的内在动力三个方面。
本章的第二节分析了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推力和压力。
论文着重分析了市场竞争环境、需求环境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给企业的组织变革所带来的推动力量。
第三节分析了推动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因素。
作者认为,推动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首先取决于企业中成员的目标及利益追求,其次是企业中成员之间所形成的相关关系。
因此,论文着重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本质需求、并阐述了企业目标及目标体系的形成问题,最后分析了企业中的权力关系问题。
本章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基础。
因此,本章的研究有几点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对什么是企业的认识,这是本文关于企业组织变革的认识起点。
第二,关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容及层次分析,它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体系;第三,关于人的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分析,它隐含着这样一个思想:要实现企业组织的有效变革,必须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必须
使人在经济和物质方面的需求与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第四,目标一手段链为认识有关企业组织变革问题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
论文的第三章对有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和研究。
第一节首先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介绍了各种企业治理结构模式。
第二节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