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要批判继承,④错误。 启蒙读物是文化的载体,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故选 A 项。
答案:A
2.《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儿童为人
处世的规范,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对待《弟子规》的正
确态度是( )
A.按照传统,承袭规范
B.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C.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传承文化,A 项当选;材料并没有强调汉字的应用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所以 B、C、D 三项不正确。
答案:A
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布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
动”。活动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词汇”,通
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让书
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加入这
答案:(1)不能全部抛弃。中医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宝贵的医学财富。
(2)这对关系就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者关系的具体内 容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 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 好中医中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中医中药,不断推 陈出新,革故鼎新。
答案:B
[随堂达标训练] 热点一 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 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出,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 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 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 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 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 容。据此回答 1~2 题。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学习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理解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 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 必然要求 。继 承与发展,是 同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文化在 继承 的基 础上发展,在 发展 的过程中继承。
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思想运动 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背景材料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结成同盟,共同反对 新民主主义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中华文化获得了崭新的发展。尤其是经过 1978 年关 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迎来新的春天。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重新对 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极大地促进了 民族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答案:B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特点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 、 传递、 创造 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教化 与培育上始终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
2.作用
(1)教育通过对 受教育者 的“传道、授业、解惑”,把 文化 传
递给下一代。
(2)教育能够以 浓缩 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 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 有限的 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知识。传统文化有 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故选 D 项;A、C 两项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的做法,不符合题 意;B 项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D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
3.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 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等特色栏目不断创新形式,吸引观众参 与,引发汉字听写热潮。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 文章的标题可为( )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解析:材料强调汉字的书写水平下降,所以要求书写汉字,
(3)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看。教育是发展科学技 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 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从教育对人的作用看。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 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典题印证 (北京高考)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 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D.立足经典,全盘接受
解析: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是针对外来文化而言,故排除
B 项。对待《弟子规》不能承袭规范,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故排除 A 项。D 项明显错误,应立足实践,继承和发展经典
文化。
答案:C
热点二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游戏中领略汉字之美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 的今天,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 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 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据 此回答 3~4 题。
很多人又在思考:面对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学宝贵遗产,我们 忍心全部抛弃吗?但无论如何,固守老祖宗的这些宝贵遗产是行不 通的了,必须有所改变。
问题探究 (1)对几千年形成的中医中药我们能全部抛弃吗?为什么? (2)对中医中药要有所改变,必须处理好一对关系,这对关系是 什么,其关系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3)在对待中医中药问题上,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这对关系?
[请你思考] 1.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哪些表现?清明祭奠属于哪种表现? 2.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清明祭奠? [透视镜] 1.(1)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 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2)清明祭奠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
问题探究 材料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思想运动。
知识升华
全面认识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典题印证 (海南高考)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
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 101 处古建筑,运用三 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 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 表明科学技术( )
知识升华 图解法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典题印证 (安徽高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
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 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问题探究 “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采取 什么方式最为有效?为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教育,让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2)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 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能使人们“站在前人的肩膀 上”从事文化创造。 (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 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华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文 化的发展。
1.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
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对传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启蒙读物的正确认识是( )
①传统启蒙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传统启蒙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全盘肯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 教育方式 的不断变革, 教育 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
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背景材料 古典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 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 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 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答案:A
[盘点·重点知识]
1.传统文化的形式与特点
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继承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稳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
特点 定性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民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
族性 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
主体 者和享受者 ①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态度 ②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链接·社会热点] 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清明节是广大人民群众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 传统节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的清明祭奠出 现了火舞烟飞、迷信盛行的不文明现象,甚至还出现了污染环 境、装神弄鬼、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成了清明祭扫时的不和 谐音符。2017 年清明节,许多地方倡导文明祭奠、环保祭祀、 节俭祭祀、安全祭祀,来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全、祥和、 有序的清明节。
一文化传承的升温活动。这说明(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