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题(附答案)(3)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题(附答案)(3)

一、选择题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A.《权利法案》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D.《慕尼黑协定》2.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

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4.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5.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7.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

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

”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8.1944年,斯人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

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

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诺曼底战役9.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0.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

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11.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

该会议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1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C.导致苏联的解体 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14.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其实,历史上也有类似大幅提高关税的现象。

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

当年这些措施A.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B.加剧了经济危机C.直接引发世界大战D.使美国经济恢复发展15.1933年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

新政的实质是()A.美国成功渡过经济危机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D.工业经济的国有化16.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17.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兴建公共工程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18.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19.随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A.开罗会议的召开B.德黑兰会议的召开C.同盟国家宣言的签署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20.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地打击。

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张,最终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美国则实行了罗新新政,其主要作用是:A.使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

C.从根本上变革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D.摧毁了法西断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21.“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B.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22.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要为求职而四处奔波.那时,当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工,都要求有学士学位。

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教育发达,人才相对过剩B.经济萧条,失业现象严重C.新政开展,限制企业规模D.科技立国,高新产业发展23.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专制主义B.法西斯主义C.世界经济危机D.黑人奴隶贸易24.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25.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以下是会议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C.战后成立联合国D.通过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 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4.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1939年德国疆域”“1939年3月德国孔子的地域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反映的是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的德国,C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德国的统一历程,A排除;1918年一战结束,B排除;地图没有涉及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注意关键词“1939年”。

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可得出这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是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开展改革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通过调整农业,减耕减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过剩,其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德国、日本与意大利结合了法西斯侵略集团,对世界实行侵略扩张的恐怖主义政策。

故选D。

7.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世界经济出现大崩溃。

为摆脱经济危机,希特勒选择法西斯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

选项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希特勒、罗斯福无关,A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受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排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前后,与题干材料不符,D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