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治理与公司控制权.

公司治理与公司控制权.

▪ 2、选择设定之关系 ▪ (如新公司法15、16条——对外投资与担保)
▪ 3、优先适用之关系 ▪ (如新公司法75条——股权继承)
▪ 4、任意设定之关系
我国新公司法下拟定公司章程的一些法律空间
▪ ——确定法定代表人之种类(13条) ▪ ——规定转投资或为他人担保之比例(16条) ▪ ——规定出资交纳的期限与比例(28条、93条) ▪ ——增减股东会之权利(37条11项、100条6项) ▪ ——关于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及表决程序(41条) ▪ ——改变股东表决权数,不按出资比例投票(42条) ▪ ——增减董事会的权限(46条1项) ▪ ——关于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及表决程序(48条1项) ▪ ——增减监事会的权利(53条7项) ▪ ——增减经理的权利(49条2项)
理顺公司决议机制
确立决议不存在之诉 确立法院可以命令公司召开会议的制度 确立多数决滥用无效的后果 确立关联交易回避表决制度 确立程序瑕疵可予忽视制度 确立表决权可不统一行使规则 确立法定票数的法律约束效力 确立公司决议效力内、外区分的基本原则
公司高管履职与追责
▪ 高管职责把握与股东派生诉讼的关系
公司会议召开与决议
一、会议的召集 1、召集权人:董事会、一定比例的少数股东、监事或监事会;无召集权人召集相 关公司会议属于程序暇疵 2、会议通知与公告——通知权人、通知期限、通知方式(书面或信息化通知)、 通知对象、尤其是通知内容(会议主题问题)等 3、决议因未正当通知而受到效力影响
二、会议的召开——主持人、议程、议案、见证人等 三、会议的决议——投票、计票、表决结果宣布、形成决议、会议记录、决议签署
三、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态势的基本分析与把握
• (一)小型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宽松 • (三)公司治理结构更具灵活性 • (二)大型公司治理结构日趋严格 • (四)利益相关者因素日益受到关注
四、妥善构建我国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新模式
• (一)股东自由经营模式 • (二)可选择的双层公司治理模式 • (三)不可选择的双层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与公司控制权
虞政平 二零一六年八月
主要内容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章程 公司决议 公司高管 股东知情权 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
公司控制权
财产权控制 股权控制
(公司并购与阻扰)
经营权控制 表决权控制
(股东会控制与董事会控制)
代表权控制 印章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学说
一、公司治理结构基础理论研究上的困惑与反思
三、派生诉讼的调解——可调,但要股东会决议;
四、胜诉利益归属——归公司;合理的费用支出由公司支付;
五、败诉风险承担——提起股东承担诉讼费用
高管职责把握与关联交易之关系
▪ 一是关联关系的认定(董事利益冲出解决机制) ▪ 二是是否违背了法定程序 ▪ 三是是否违背了公司章程 ▪ 四是是否给公司造成损失 ▪ 五是公司损失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因果关系
(公司法151条与公司法148条)
▪ 高管职责把握与关联交易之关系
▪ 高管人员“重大错误”的认定标准及诉讼 依据
股东派生诉讼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意义——公司检察官
二、诉讼主体
1、原告——监事代表公司或股东代表及共同原告; 2、公司地位——原告或第三人; 3、替代原告; 4、被告——高管及“他人”(一定与高管有利益关联)
公司章程制定与遵循
▪ 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 ▪ 公司章程范本与格式 ▪ 公司章程拟定的法律空间 ▪ 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的关系 ▪ 公司章程的可诉性
公司章程与公司法律之关系
▪ 1、不得排除之关系 ▪ (1)不合理的限制和排除股东知情权 ▪ (2)撤销管理层忠诚义务 ▪ (3)不合理地降低注意义务 ▪ (4)变更开除股东资格的法定情形 ▪ (5)变更公司强制清算的相关规定
——对股权转让条件进行特别规定(71条4项) ▪ ——规定股权可否继承(75条) ▪ ——规定知情权可查阅的内容(97条) ▪ ——受让或转让重大资产作出是否由股东会决议(104条) ▪ ——规定是否采取累积投票制(105条) ▪ ——规定财务报告送达股东之期限(165条) ▪ ——规定可不按投资比例分配与优先认购(34条、166条) ▪ ——规定聘用会计审计机构的权利归属(169条) ▪ ——规定解散公司之事由(180条1款)
等 必须按法定或章程规定的表决方式表决;传签决议问题
四、决议的执行——事后以行为或者意思表示同意决议
决议效力之诉(适用条款——公司法22条)
1、两类决议——股东会决议与董事会决议 2、确认之诉——确认有效、确认无效、确认未形成有效决议、确认决议不存在 3、撤销之诉——因程序瑕疵而撤销 4、原告主体——是否保持股东身份、共同原告 5、被告主体——公司 6、决议禁止实施与诉讼保全 7、公司决议效力判决的朔及力
Hale Waihona Puke 几个有关公司章程的典型案例
可就公司章程条款乃至整个公司章程的合法性提起诉讼
▪ 案例一:一致通过条款的法律效力 ▪ 案例二:董事会更换部分董事的法律权限 ▪ 案例三:鼓掌通过决议的方式是否可行 ▪ 案例四:公章使用约束条款的约束力 ▪ 案例五:股东代表资格确认的标准
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之关系
1.早于章程的股东协议原则上为公司章程所替代 ; 2.晚于公司章程的股东协议在股东之间有效; 3.为被章程替代的股东协议条款在股东之间保持 约束力 4.原则上章程对外具有宣誓意义,而股东协议仅 约束签订协议之有关股东
• (一)仿照国家三权分立构造学说 • (二)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学说 • (三)利益相关者学说
二、公司治理结构制度设计因素的考量与比较
• (一)法系因素之考量(单层与双层) • (二)公司形态因素之考量(成员经营) • (三)公司规模因素之考量
(四)公司性质因素之考量 (五)公司运营状况因素的考量
决议方法瑕疵的审查
1、法定表决票数(出席票数与人数、表决票数与比例、签署) 2、股东无表决权 3、表决权代理 4、表决权的不统一行使 5、股东意思表示不真实(签署虚假) 6、投票方法
决议内容瑕疵的审查
1、违反禁止性规定 2、公秩良俗 3、多数决滥用 4、不正当关联交易(表决权回避) 5、实质损害公司、股东等利益 6、根本越权(依公司法及章程衡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