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雷达的地杂波仿真实现及抑制技术摘要机载雷达由于架设在运动的高空平台上,具有探测距离远、覆盖范围大、机动灵活等特点,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执行战场侦察、预警等任务。
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不可缺少,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但由于机载雷达的应用面临非常复杂的杂波环境,杂波功率很强,载机的平台运动效应使杂波谱展宽。
此外,飞机运动时,杂波背景的特性会随时间变化。
因此,有效地抑制这种时间非平稳和空间非平均的杂波干扰时雷达系统有效完成地面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检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杂波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是雷达技术的热点。
机载PD雷达地杂波强度大、杂波谱分布广,特别在下视状态下在所有的距离上都成为目标检测的背景。
本文从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散射机理出发,结合机载下视雷达杂波的特殊性,首先概括了机载雷达常用的杂波信号的特性即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干性,讨论了几种常用的相关杂波的模拟方法,做出了有效地模拟结果,并在Matlab平台上仿真实现,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正好吻合,提高了杂波模拟的逼真度。
并对机载雷达波抑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地物杂波频谱的组成特性,系统的阐述了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动态。
重点讨论了AMTI杂波抑制技术并给出仿真结果。
关键词:机载雷达;地杂波;杂波抑制;AMTIGround Clutter Simulation and SuppressionFor Airborne RadarABSTRACTRadar equipped in an airborne has many merits such as seeing things beyond the visibility of Ground-based radar, flexibility in applic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and is wide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Its value of application has been testified in the war of Gulf and Iraq. So it attracts great attention of many nations in the world. But airborne radar will face highly complicated clutter environment. The complexities of clutter back ground mainly embody in large amplitude interference of ground clutter and clutter spectrum spread caused by platform movement eff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clutter change as well as time change. The key 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question of effective detection of ground and low air targets lies in adaptive of effective clutter suppression in airborne Radar.Radar clutter is still a hot topic after decades of study. Pulse-Doppler radar clutter is quite strong with widely distributed power spectrum. Especially when the radar is in the "look down mode", it is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 detection in all range gates.Firstly, the surface clutter scattering mechanism of airborne radar is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utter including special correlation and time correlation are summarized for airborne radar in a look down mode. Then al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n Matlab platform and the results accord well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studying adaptive clutter suppression of airborne Rad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clutter are analyzed and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ies of clutter suppression of airborne Radar are described systematically.Key Words: airborne radar; ground clutter; clutter suppression; AMTI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杂波仿真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3主要研究内容 (2)第二章机载雷达地杂波的特性分析及仿真原理 (5)2.1机载雷达地杂波回波谱分析 (5)2.1.1 主瓣杂波频谱 (5)2.1.2主瓣杂波频谱分析 (7)2.2机载雷达地杂波仿真原理 (8)2.2.1基本雷达方程 (8)2.2.2杂波信号的特性 (9)第三章机载雷达地杂波仿真实现 (12)3.1高斯分布统计模型 (12)3.2非高斯分布统计模型 (14)3.2.1对数正态(Lognormal)分布 (14)3.2.2韦布尔(Weibull)分布 (16)3.2.3 K分布和gamma分布 (18)3.3 机载雷达杂波特性 (21)3.4机载雷达不确定场地地面杂波仿真 (22)3.4.1模型假设及输入参数 (22)3.4.2散射单元的划分 (23)3.4.3 杂波散射单元回波信号 (25)3.4.5 回波叠加 (27)3.4.6 机载雷达杂波仿真结果 (28)第四章机载雷达地杂波抑制技术 (30)4.1 动目标显示(MTI) (30)4.2 单延迟线对消器 (31)4.3 双延迟线对消器 (33)4.4 反馈延迟线对消器(递归滤波器) (35)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37)参考文献 (39)附录A (41)致谢 (47)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机载雷达是探测陆地或海面飞行的轰炸机、攻击机、巡航导弹、武器直升机等利用地物地形屏障作掩护的超低空突防武器系列的有利武器之一,在现代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理想雷达系统设计过程中知道,雷达设计的目的提出之后,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的影响,地海杂波环境对雷达性能的发挥是一个严重的负担,尤其是机载下视雷达,会遇到更加恶劣的杂波环境,能否正确估计杂波对雷达性能的影响,是雷达系统成败的关键之一。
杂波特性研究室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它不仅是雷达,特别是机载雷达的需要,也是微波遥感等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
机载雷达遇到的地面杂波不仅强度大,多普勒频谱宽,而且可能在所有的距离上成为目标检测的背景;另一方面,雷达机载飞行地域广、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仅使用一些简单的、典型的杂波数据已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机载雷达杂波的研究和计算已经成为机载雷达最基本和最关键的课题之一。
只有弄清楚地面/海面杂波的特性,才能够正确地确定机载雷达方案,选择主要的技术参数。
例如:1.只有根据各种地形和海面杂波的主要特征参数,并经过严格的杂波计算,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杂波强度和频谱数据,从而在这个基础上确定雷达的技术方案,对信号质量、系统动态范围、天线副瓣电平等指标提出要求。
2.只有弄清楚杂波的分布特性及参数,才能恰当的设计杂波抑制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恒虚警处理器,更加有效地消除主瓣杂波,并在一定的副杂波背景中检测目标。
3.雷达信号模拟器是调整和检验机载雷达性能的必要手段,但只有在弄清楚杂波的特性参数以后,才能够对信号及杂波模拟器提出合理的、准确的要求。
1.2杂波仿真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杂波研究与模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仍是十分活跃的话题。
杂波的数字模拟对于测试雷达性能以及雷达系统的设计、分析以及调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雷达的作用距离、分辨能力、测量精度和单值性等性能指标对信号处理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实现最佳处理并保证一定信噪比的前提下,测量精度和分辨力对信号形式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们通常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雷达截面积及其起伏特性,对目标信号进行建模仿真。
真实的世界是错综复杂的,要为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建立的这些数学模型通常是近似的、片面的,对雷达杂波的研究过程也是如此。
雷达杂波仿真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的过程。
目前使用杂波模型主要有三种方式:描述杂波幅度和功率谱的统计模型,描述杂波散射与频率、极化、俯角、环境参数等物理量单元机理的机理模型,描述由试验数据拟和0之间依赖关系的关系模型。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雷达统计模型的研究。
在早期的工作中,认为杂波是一种高斯噪声,为杂波提供了一种结果非常简单的模型。
后来通过对窄脉冲雷达的测量发现用高斯分布来描述杂波是不够的,杂波的分布函数表现出一个较长的拖尾,明显长于高斯分布模型。
因此,在八十年代,人们又提出了对数正态(lognormal)分布和weibull分布来拟合数据。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种半实验化模型K分布被提出,并逐渐成熟起来。
目前国内外对杂波的仿真方法主要有零记忆非线性变化法(Zero Memory Nonlinerity,ZMNL)、球不变随机过程法(Spherically Invariant Random Process,SIRP)和随机微分方程法(SDE)。
雷达杂波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将其发展成为雷达技术中一个单独的领域,而不再是当初“杂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