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学习思考与实践

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学习思考与实践

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学习思考与实践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在我省实施,这是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主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诱思探究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01-02
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我认为诱思探究教学体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和方法论。

阐述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能帮助我们认识客观的教学规律,按教学规律办事,使我们在平时不仅要用牛劲,更要用巧劲。

《诱思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张熊飞教授编著的。

这是他几十年潜心研究中学课堂教学规律的成果,经国家教育部鉴定,在全国很多学校实验推广,反响很好。

下面就把我对这本书的主要教学思想及我的学习体会和教师们
交流,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我们听起来可能并不陌生,真正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从
我做起。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也是我们能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转变角色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只有师生合作,教学合一才能取得成效。

在双边活动中,师生扮演的角色不同。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我们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上课再也不能自编自演,自跑龙套。

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演,做主角,而自己当导演。

这绝不是贬低教师的作用,导演很重要。

通过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错误让学生分析,是非曲直让学生辨别,方法优劣让学生对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要以学为本
以学为本,就是要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从课前的备课到上课到课后的辅导和批改作业,都不能只设计安排自己讲些什么、提问什么、板书什么、演示什么、布置什么作业、如何辅导等,而是着重设计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上、能力上等);(2)怎么学到(方式方法、步骤环节、时间分配等);(3)究竟学到了没有(哪些学到了,哪些没有学到,为什么没有学到,优中差生不平衡的状态如何);(4)怎么样诱导、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真正学到。

也就是从考虑教师的行为向考虑学生的行为转变。

三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
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时代气息。

充分利用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对教材要了然于心,又了然于口;教法上要形式多样,灵活变换,富有情趣,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但要注重实效,不可单纯追求形式;讲课语言要生动,多用比喻、类比、形象、联想等方法,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但趣味性和科学性必须一致。

要善于以姿势、体态、目光、表情、手势、动作辅助说话;增设有趣的实验,“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的东西用触觉”。

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设疑,引趣。

激活学习意向,诱导学生思考,在意向指引下,进行认知“水落石出”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

四要鼓励探索
对于学生所有的好奇心要注意保护和发展,不能任其自然消失,更不能有所挫伤(问号变成句号)。

教师要热诚欢迎学生提问、质疑、求解,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

要注意培养学生好问、敢问、善问、深问的学习品质。

不要怕被学生问住,解答不了,就与学生共同研讨。

要高度重视学生中的新体会、新方法、新创造。

哪怕只是苗头,也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持,帮助、指导学生把萌芽状态的不成熟的东西发展、完善起来。

要细微体察学情,发现疑难点给以点拨,打通症结,使之顿悟畅通,使学生的
思维能在此生长点上生长起来。

五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使学生畅所欲言,敢于争论;敢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敢于提出怪异问题和新奇幻想。

说错了不被同学耻笑;冒犯了老师,不受责备;讨论问题不受书本、标准答案、流行见解、传统习惯、既定结论的约束。

思维可以自由驰骋,想象可以任意展开;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胆略、见识、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发展起来。

六要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学生
自尊与自信是紧密相连的,自尊是学生心灵的敏感点,要避免挫伤。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1)尊重智力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4)尊重有过错的学生;(5)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6)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的学生。

尊重学生的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教师不仅要尊重、赏识学生,还要极力帮助学生:(1)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七要严格要求学生
要防止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保护天性,弘扬个性,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随意讲话,不认真听课,教师只是听之任之,该批评时不批评,这也是与新课改理念相悖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本着“严肃、严格、严密”,“正确、准确、精确”,“小心、细心、耐心”,一丝不苟,严加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科学素养。

八要经常自我反思
1.问自己
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

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及时调
控教学策略。

这样,可以让课堂教学随时充满生机活力。

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两方面的问题,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2.问学生
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通过问学生为自己反思提供依据,提高反思效果。

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一些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会降低反思效果。

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希望年轻老师们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不等待、不观望,认真学习先进的课改理论,早点改变教学观念,早点树立课改意识,早点进入主导角色。

希望到新一轮课改实施时,我们都能顺利地与新课程接轨,得心应手,走在前头。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