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1)

选课走班带来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新变化。 因教学 班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地理教师就承担起学科教学 班的学生管理责任,包括遴选教学班班干部、编排教 学班座位表、明确课堂学习考勤、向行政班班主任反 馈学生情况等。 为加强教学班课堂管理,也便于学生 之间课堂学习互动,有些学科教师在编排座位时采用 同一行政班学生相对集中的方法等。 同时,走班学习 给课前准备也带来一定影响,常出现个别学生匆忙进
种是根据选考学生的前期学习水平,将学生分 2~3 个 水平层次,如 A、B、C 三层次,然后组成相应分层“教 学班”走班。
分项走班。“7 选 3”选考共有 35 种组合类型,从 浙江各校学生选考情况看, 基本每校在 20 种组合以 上,也出现一种组合只有 1~2 位学生的情况。 学校为 便于教学管理,有的采用“3+3”模式(3 门必修科目,3 门选修科目相同)、“3+2+1”模式(2 门选考科目相同, 1 门选考科目不同)或“3+1+2”模式(1 门选考科目相 同,2 门选考科目不同)进行分项走班。 如“3+2+1”模 式,即将 2 门选考科目都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 如“物理地理班”、“化学地理班”等。 这样学生不仅 3 门必修科目不用走班,2 门选考科目也不用走班,另 有 1 门不同的选考科目再走入相应“教学班”学习。 这 样的分项走班实则做到了“学习有选择权—— —心已 走, 学习有稳定室—— —行少走”, 满足了学生所需的 “选到理想的选考科目,实现最少的走班次数”。 此种 分项走班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目前班额学生数相对较 多的国情。
图3
选课走班带来地理学习辅导新变化。 针对教学班 学生与选课教师日常交流难问题。 浙江一些学校采用 “大学科教学”管理方式,即同学科教师树立“大学科 教学”意识,在自修课、晚自修、作业辅导等时段下行 政班与学生交流时,主动回答任何选学本学科学生的 疑惑和问题。 另有一些学校采用“走班学科导师制”, 即每个学生都有两个导师,一个是选考导师,即从选 择的 3 门学考科目中挑一个教师为班主任;另一个是 学科导师,针对学生个人需求选择相应学科导师。 同 时,一些学校安排每周 2~3 次,学生到教学班自修,走 班学科教师下班辅导等。
与考试要求保持一致。 “实施方法”指出,学考与选考科目每年安排 2 次
考试,分别在 4 月和 10 月进行。 根据这一实施办法, 绝大多数选择地理学科为学考的学生会安排高二第 一学期的 10 月进行第一次学考。 因此,大多数学校会 安排高二开始地理选考走班,高一阶段实施地理“分 层走班”或“行政班”教学,这样便于高一学段学科教 师以“必考要求”去把握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也 便于通过分层走班让学生逐渐明晰自己的学习兴趣、 专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更有利于明确选择地理学科为 学考科目还是选学科目。 但由于选考地理学生增多, 导致各校地理学科师资紧缺, 地理教师会面临高二 10 月学考前这一学段,既要教“学考班”又要教“选考 班”,还要教“选考分层班”的教学现状。 同时,一批学 生会选择高二第二学期的 4 月进行第一次地理选考 考试, 这样高二 4 月选考考试后至高三 4 月这一学 段,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已选考过一次,有些学生还没 选考过。 虽然学校也会对这些学生重新分类分层,但 学科教师必然会面临既教“第一次选考生”又教“第二 次选考生”的问题,此时教学内容的把握与教学目标 的定位要求和区分度更大,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 更高。
科和主导学科,也是该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且该校的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都相当不错,尤其是一 些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积极认真, 教学风格幽默风 趣,个人性格乐观活泼,深受学生喜爱。 该校学生选学 地理远远超过其它学科。 相应的如图 1 中的 D 校,地 理学科在校内不强,选考地理学生就明显偏少。 因此, 学生因师选课、因学科特色选课成为新高考改革下的 一大特色, 这就迫使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 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学生选考地理学科状况
从目前浙江各校学生选择情况看,地理学科成为 学生热门选考科目之一。 如图 1 为浙江某市四所高中 选择地理为选考科目的学生数和学生比,图 2 为该市 各科选考学生数和学生比。 可见,该市范围内大部分 学校有 50%以上学生选考地理学科,其中最多的一所 学校高达 60%多。 地理学科成为该市内各学科中选考 人数最多、学生比最高的学科。
分层走班。 目前呈现三种分层情况。 一种是开设 不同层次的选考教学课程, 如开设大学先修课程、选 考提高型课程、选考基础型课程等,然后学生自我评 估学习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学习,再将这些层 次的学生分成相应“教学班”走班。 一种是开设不同学 习类型的选考教学课,如开设自学型为主和教授型为 主的两种学习方式课程。 且根据学习方式差异在课时 设置上也相对区别,一般自学型课时相对减少,教授 型课时相对增加。 然后学生自我评估学习能力与学习 特点选择相应学习方式,进行“选式”走班学习。 另一
授课方式、选择学习课程程度等提供了可 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无论 何种走班方式都给地理教师在教学管理、教学目标定 位、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式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
选课走班制打破了传统固定行政班的管理模式, 以“教学班”管理形式运作。 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 交往面扩大,但教学班同学之间、任课教师与选学学 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上课走在一起,下课各自走 人”。 这给教学班师生的情感培育、课堂教学管理、学 生作业收交和学习辅导等都带来影响。
选考地理与学科强弱有关。 学习兴趣能影响学生 的选课,但从学生选择看学科强弱更具影响力。 面对 升学需求和专业诉求,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 趣选择学科, 而高中段就读学校的学科教学实力、学 科教师的教学特色及魅力成为学生选择该学科的重 要标准。 如图 1 中的 C 校,地理学科是该校的特色学
4
2016 年第 6 期
2016 年第 6 期
三、地理选课走班教学策略
选课走班教学的实施使地理教师的角色发生转 变,更趋向多元。 地理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执行者, 更是学科“教学班”的组织者,还是选学地理学生的学 科导师。 地理教师应承担起“教学班”学生的组织工 作,包括组建教学班班委、编排教学班座位、落实教学 班考勤等管理职能。 作为“学科导师”,地理教师应承 担起对选学地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涯规划、选考时 间安排、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思想动态了解、学习困惑 答疑辅导等工作。 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责任心更要加 强,如作业布置更应“精选少量”,作业批改讲评应从 选批讲评变全批面评,更应做到及时批改,在批改中 尽量给学生标注错误原因、指明修正方法或思考维度 等。 针对沟通交流少现状,可采取课前候课。 即提前进 入教学班等候学生, 利用课间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 流。
选师走班、选学习方式走班、选学科课程程度走 班等选课走班教学的实施迫使学科教师反思教学行 为,改革教学方式。 同时,走班教学的“走之后”如何让 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班学习状态,如何在教学班内提高 课堂学习效率,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出问题与解决 问题的互动交流机会等都需要新的探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 考试标准》(2014 版)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地 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即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突出对地理图表、文字、数据等信息的获 取和解读能力、地理思维与地理计算能力、地理空间 表达与地理逻辑表达能力、以及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 的能力等考核;重视对人地关系、区域认知等地理学 科素养的提升培育。 这就迫使教师从地理学本源出 发,探索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以培育地理学科素 养为目标探索地理教学新方式。
分类—分层—分项走班的实施、选考时间的个性 化选择、选考加试题的出现、走班后课堂时间的相对 减少等,迫使地理教师重新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 选择和目标定位。 重构学科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 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 然,重构与重组并非简单的减少学科教学内容,而是 立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这一本源,基于地 理学整体论思想、空间尺度思想和人地关系论思想等 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内涵,遵循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 区域性的特点,以地理知识结构化、地理技能层次化 的方法,统整和重构学习内容与学习技能,从而达到 简化课程内容、提升地理技能的目的。 从而开发和构 建适合学生分层学习、 多样化的地理选学走班课程, 提高地理教师的学科课程开发力。
选师走班。 此方式与高校的选课走班相似。 即学 校先让每位教师宣传个人教学特长与特色、任教班级 学生数;然后学校开放网络选课系统,由学生通过网 络“抢选”选考科目任课教师;待系统确认后,学校将 相应教师下的选考学生分成相应“教学班”;学生就走 入所选教师的“教学班”中授课。 这种选课对学科教师 的专业素养与发展是一种挑战,给学生网络选师造成 很大竞争,且某教师下的选考学生学习水平可能差异 较大。
图1
选考地理与专业选择有关。 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公布的 2017 年拟在浙招生的普通高校及相关专业 看, 有 35.7%的高校和 46%的专业提出选考科目,其 中限 3 门的占 33%。 从各高校提出科目要求的专业
图2
(类)看,地理仅占 15%,最多为物理占 81%;从公布的 符合 1 门选考科目即可报考的专业选择面看,地理为 60.9%,物理和化学超过 80%。 由此可见,高校在专业 要求上对地理科目限定少,同时因限定 3 门学科的专 业较少。 相对而言,学生选择学习地理,其专业选择面 反而比较广。
选考地理与学科特点有关。 从目前浙江现状看, 重点学校中学生选考地理的学生数比原来文理分科 时有明显增强,与物理、化学两大学科不相上下,甚至 超过这两门学科,如图 1 中的 A 校和 B 校;普通中学 学生选考地理的学生数有些学校有所下降,如图 1 中 的 D 校。这与地理学科具有自然与人文科学两大属性 有关,尤其是地理学的空间性、逻辑性和综合性特点, 使一批空间思维能力、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强的 学生愿意选择学习地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