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测量基本知识习题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测量基本知识习题

1、何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有哪些不同之处?
2、某点的经度为118˚50 ,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的带号,相应六度带和三度带
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3、设A、B两点位于3˚带的第36带内,其横坐标的自然坐标值分别是y A=137680.349m,
y B=-274240.324m ,试计算其通用坐标值。

4、某两点的通用坐标值分别是y A=38567310.120m,y B=38459245.930m,试求其自然坐标
值。

5、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6、测量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及其作用是什么?
7、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8、高斯投影规律是什么?高斯投影是一种什么样的投影?
答案:
1、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在六度带的第20号带;三度带的第40号带;相应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117º;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120º。

3、解:因为,通用坐标值=500km+自然坐标值+带号。

所以,
y A 通用=36637680.349m ,y B 通用=36225759.676m
4、解:因为,通用坐标值=带号500km+自然坐标值。

所以,首先去掉带号,则
y A =67310.120m ,y B =-40754.070m 5、①对距离的影响
水准面上弧长为S ,其所对圆心角为θ,地球的半径为R 。

水平面上直线长为t ,其差值为ΔS 。

S t AB AC S -=-=∆
2
3
31R S S =∆
相对差值:
2
)(31R
S S S =∆ 上式中取R=6371km ,则
在半径为10km 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可以不必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

②对高程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时,对高程的影响:
R
S OB OC h 22
=
-=∆
地球曲率的影响对高差而言,即使在很短的距离也必须加以考虑。

6、测量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作用:为防止测量误差的积累,提高测量精度,当测区较大时,便于分幅测图,并使每一图幅具有相同的精度。

8、高斯投影规律:
(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距离中央子午线越远的子午线,投影后弯曲程度越大,长度变形也越大。

(2)椭球面上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他子午线投影后均向中央子午线弯曲,并向两级收敛,对称于中央子午线和赤道。

(3)在椭球面上对称于赤道的纬圈,投影后仍为对称的曲线,并与中央子午线的投影曲线互相垂直且凹向两级。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