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课件
明显,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
炎症性肠病
㈡ 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分型: 1.轻度:每日腹泻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
发热,无贫血,血沉正常。临床多见。 2.中型: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 3.重型:每日腹泻6次以上,有明显粘液血便
伴全身表现:体温>37.7℃、脉搏>90次/分、血 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炎症性肠病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 便及腹痛。青壮年多见。我国近年患病率有所 增加。
炎症性肠病
[病理] 1.累及范围: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较重者
可累全结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2.侵犯深度:常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很少达
炎症性肠病
[临床表现] 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粘液脓血便: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
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程度反映病情轻重。 2.腹痛:常位于左下腹或下腹,有腹痛-便意-
便后缓解的规律。常伴里急后重。 3.其他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 4.体征:腹部压痛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四、结肠镜检查: 最有价值。 1.内镜表现: ①粘膜充血水肿,粗糙呈细颗粒状,质
脆,出血,附脓血性分泌物; ②多发糜烂、浅溃疡 ③假息肉(炎性息肉)及桥状粘膜。
炎症性肠病
急性期
炎症性肠病
慢性期
炎症性肠病
2.组织学: 急性期:糜烂、溃疡、隐
窝炎、隐窝脓肿 慢性期:隐窝结构紊乱、
杯状细胞减少。
3.有典型临床表现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肠镜或 钡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诊。
炎症性肠病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
l 临床类型 l 临床严重程度 l 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范围 l 病情分期 l 并发症
例:1.急性爆发型溃疡性全结肠炎伴中毒性巨结肠 2.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直肠炎(轻型,活动期)
炎症性肠病
[鉴别诊断] 1.急性自限性结肠炎: 2.阿米巴肠炎: 3.血吸虫病: 4.克罗恩(Crohn)病:P413 表4-8-1 5.大肠癌 6.肠易激综合征 7.其他:特殊细菌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
炎症性肠病
四、X线钡剂灌肠:
特征: ①多发浅溃疡; ②粘膜粗乱或有细颗
粒改变; ③结肠袋消失,肠壁
变硬,肠管缩短、变细, 可呈“铅管状”。
炎症性肠病
[诊断] 排除性诊断 1.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内镜或钡灌肠表现,若能
排除结肠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疾病后,可诊断本 病。
2.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内镜或钡灌肠表现 者,也可诊断本病。
疫耐受缺失,以至于出现针对自身正常肠道菌 丛的异常免疫反应。
炎症性肠病
四、免疫因素:可能是主要因素。 自身免疫:自身抗体的组织损伤。 变态反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免疫反应释放出的多种细胞 因子与炎性介质导致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性肠病
目前共识: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 菌丛(或未明特异微生物)的参与下,启动了肠 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及炎症 过程。 认为UC和CD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类,但可能由于 具体病因和发病环节不同,最终导致组织损害的 表现不同。
自由基,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 2.适应症:轻、中型患者或重型经糖皮质
炎症性肠病
(三)病变范围 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四)病情分期 活动期和缓解期。
炎症性肠病
[并发症] 一、中毒性结肠扩张:多见于重症
及暴发型患者,常因抗胆碱能药物使用 不当、钡剂灌肠或低血钾而诱发。表现 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出现弥 漫性腹部压痛,严重肠胀气,肠鸣音消 失,易引起急性肠穿孔。血WBC升高,X 线腹部平片见结肠扩大,结肠袋消失。
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l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
l 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炎症性肠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环境因素:欧美国家高发。 二、遗传因素:多基因病、遗传异质性疾病 三、感染因素:IBD可能存在对正常菌丛的免
炎症性肠病
二、直肠结肠癌变: 三、其他:如结肠出血、穿孔、肠梗阻、瘘 管形成、结肠炎性息肉及肛门周围脓肿等。
炎症性肠病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液检查:贫血、WBC升高,ESR增快和C
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 二、粪便检查:粘液脓血便,反复检查无特异
性病原体发现(至少3次)。 三、自身抗体检测:相对特异性抗体 UC:外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CD: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
二、全身表现:可有轻至中度发热,严重者 可有高热、心动过速、衰弱、消瘦、贫血、水 与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不良等。
三、肠外表现:可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 如:关节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葡 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炎症性肠病
四、临床分型 ㈠根据临床类型分型: 1.初发型:首次发作。 2.慢性复发型:发作与缓解交替,最常见 3.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偶加重。 4.急性爆发型: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
炎,放射性肠炎等。
炎症性肠病
[治疗] 目的: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
发、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1.休息、饮食、营养。 2.对症治疗:使用解痉剂时应警惕诱发
中毒性巨结肠。
炎症性肠病
二、药物治疗 ㈠ 氨基水杨酸制剂: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治疗UC的首选药物。 1.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清除氧
肌层,故并发穿孔、瘘管少见。 3.组织学改变:活动期粘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
显微镜下可见病变处固有膜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 单核细胞,活动期见大量嗜酸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炎症性肠病
4.病理演变: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隐 窝脓肿,隐窝脓肿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愈合瘢 痕形成、粘膜层及粘膜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 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