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自二战以后,大众旅游兴起。

旅游活动由最初的经济附属物到现在反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旅游,关注旅游活动。

由于旅游资源的变异性、地域性、季节性、永续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活动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旅游者在旅游中常常需要得到关于所游览的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解说系统正是传递这种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

解说系统是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者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日益显现出来。

旅游者作为旅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旅游环境破坏的最直接因素。

如何在使旅游者获得愉悦的旅游体验时,既学习知识,又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共同目标。

其中,得到专家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旅游解说是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一种重要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1 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综述旅游解说起源于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介绍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

1871年,生活和工作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附近的John Muir最先使用解说(Interpretation)一词。

1888年,自然导游先锋——Enos Mills在落基山地区担当自然导游时,把解说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

195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解说长官一职。

1957年, 解说之父Freeman Tilden出版了《解说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书,使解说得到了学术认可。

1961年成立的解说自然主义者协会与西部解说员协会使解说得到了专业认可。

1964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Harpers Ferry成立了解说培训与研究中心。

此后,旅游解说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同与发展。

【1】Ham认为,解说的研究从20 世纪 60年代至今分为4个阶段,包括60年代至70年代的 “形成期”(the formative years),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媒介期”(search for the best medium),80年代到现在的“名正期”(quest for legitimacy),以及90年代以后出现的“初熟期”(early maturation)。

【2】至今有关旅游解说的定义颇多,Tilden(1957)最早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的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

【3】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解说是帮助公园的每一个游客找到一个与公园亲自联系,交流机会的过程。

美国国家解说协会认为,解说是在游客兴趣和资源内在意义之间,提供游客情感和智力连接的一种交流过程。

欧洲解说协会认为,解说是一种向游客展现一个地区或区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特性的系统方法。

澳大利亚解说协会认为,解说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身与环境的思想与感觉的交流方法。

加拿大解说协会认为,解说是一种以实物,人工模型,景观和现场资料向公众介绍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交流过程。

【4】 【8】2 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综述目前我国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

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1994年到2008年底,有关旅游解说系统的文章共36篇(32篇为2003年后出版)。

吴必虎等(1999)从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 接待设施解说系统、 观光度假地解说系统及可携性解说系统四种类型对北京与香港的旅游解说进行了对比,较为系统地关注和引发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

【5】钟永德等(2005)对旅游解说资源进行了分类,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2大类,7个亚类和33个基本类型。

【6】罗芬、 钟永德等(2005)从信息传播模式(SM-RM)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并从资源、受众与技术等三方面,并对安徽黄山进行了实证研究。

【7】罗芬、钟永德(2006)对苏州依可绿乐园编制了解说系统详细规划。

2.1 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

以简单的、多样的方式给旅游者提供服务方面的信息,使他们有安全、愉悦的感受。

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

向游客提供多种解说服务,使其较深入地了解旅游区的资源价值、公园与周围地区的关系,以及旅游区在整个国家公园系统中的地位和意义。

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

通过解说系统的揭示和帮助信息,使旅游者在接触和享受旅游区资源的同时,也能做到不对资源或设施造成过度利用或破坏,并鼓励旅游者与可能的破坏、损坏行为作斗争。

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

为旅游者安排各种实践活动,在解说系统的引导和帮助下,鼓励游客参加旅游区适当的管理、建设、再造等活动。

学习在旅游区内参与各种运动及游憩活动所必需的技能,如滑雪、户外生存、登山等技能。

提供一种对话的途径,使旅游者,社区居民,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旅游目的地的良好运行。

教育功能。

向有兴趣的旅游者及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解说服务,使其对旅游区的资源及其价值、它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等有较深刻的理解,充分显示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

【9】2.2 旅游解说系统的类型目前,专家学者主要从解说资源的属性、人物关系、解说范围与解说形态等划分解说类型。

从旅游解说资源的归属,其可分为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

从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可分为人员解说(向导式)和非人员解说(自导式)。

从旅游解说的服务范围,可分为园外解说与园内解说。

从解说物质的存在性,可分为物质解说与虚拟解说。

旅游解说系统又可细分为:交通网络引导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观光度假区解说系统。

3 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规划、景区管理、饭店设计等学科的发展,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逐渐见诸文献。

在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领域,近年来对城市标识统、环境解说系统的研究形成前沿问题,可视为与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形成的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相呼应的姊妹学科。

国外在这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深入到微观领域,如对牌示的设计、材料、颜色、解说牌大小、设置高度,甚至文字的大小、字体、字间距等的深入研究。

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对解说科学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解说专业,还有相当系统、规范的学术文献资料。

相比之下,我国国内对解说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解说系统的论文、著作罕见不说,相关的研究人员也极少。

理论方面的匮乏影响到了实践,表现为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单调、薄弱,在机场、车站、景点等对外服务的 “窗口” 中,各种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使用有很多不符合国际规范, 经常使外来的旅游者感到非常不方便。

以上分析反映了目前我国旅游解说系统与国际还存在较大差距。

对这种差距人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与国际水平看齐的意识。

即使是旅游规划和政府专业管理机构,对解说系统的认识也还停留在一般的水平,未能落到实处。

旅游区缺乏系统、规范的解说规划和设计,普遍存在管理力量薄弱、信息内容不充分、主题不突出、文字错漏、语句呆板、设施缺乏艺术性、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9】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对旅游解说体系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基础等问题,而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并将其消化运用到旅游景区的规划理论中,构建一套完善的景区解说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旅游解说系统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环境教育、环境保护、加强管理者,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国外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较为全面,引入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确定了旅游解说系统的三大骨架——资源、受众、媒介;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性研究,表现为旅游解说研究的表面化、肤浅化。

其中绝大部分文章以吴必虎先生划分的四种解说类型为依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更多的创新;国内旅游专家学者与管理人员对旅游解说系统的认识不够,没有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旅游解说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旅游解说规划,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编制专门的旅游解说规划,今后应该针对旅游解说资源、受众编制专门的解说规划。

借此提出一下几点建议:第一,提高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解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解决观念问题并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 协调工作。

第二,在规划文本中,以规范形式增加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三,加强研究队伍建设,要有专业人员从事解说系统的研究,并指导实践工作。

第四,加强解说系统中软件部分的建设,提高旅游信息服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1】 Cho,K.J Develping an interpretive planning model for a national park system:stakeholder-based needs assessment study forKorea[D].PhD.Dissertation.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5.【2】 Ham,S.H. A perspective 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pretive research[C].2002 Taiwan,U.S.,and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Interpretation and Eco-tourism.2002.【3】 Tilden,F. Interpretation our heritage[M].Chapel Hill,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7.【4】 罗芬.森林公园旅游解说规划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12. 【5】 吴必虎等.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 1996(6):27-29. 【6】 钟永德等.旅游景区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7】 罗芬,钟永德,付红军.SMRM模式在环境解说中的应用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学校学报,2005(5):38-46.【8】 罗芬,钟永德.苏州依可绿乐园旅游解说系统规划[R].2006.【9】 吴必虎等.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旅游学刊,1999(1):44-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