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曦主任中医师运用肾着汤治疗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总结

张曦主任中医师运用肾着汤治疗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总结

・老中医经验・
张曦主任中医师运用肾着汤治疗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总结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院(213003)
高 俊 盛永华 吕正祥 吴兴彪 赵伟华 陶宏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肾着汤;张曦;名医经验
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云:“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该方药仅四味,辛温甘淡,意在暖土制水,用治脾阳不运、寒湿之邪外袭所致之肾着证。

我院张曦主任中医师运用该方
上,胸闷、气短明显好转;有效:主症积分值减少30%~69%,胸闷、气短好转,轻度活动有气短,咳嗽时作,唇舌稍发绀;无效:主症积分减少不足30%,胸闷、气短甚,静息状态气短、咳嗽常作,紫绀明显。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2例中显效3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5%。

对照组16例中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6.25%。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
变化比较 (mmHg) (x±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266.26±4.9773.81±5.47
对照组1667.83±6.3172.15±6.29 注: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 <0.01。

4.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VC、DLco)测定值 (x±s)
组别n
VC(L)
治疗前治疗后
DLco(mL/m in·mmHg)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2 1.63±0.26 1.92±0.3712.08±1.2913.52±2.07对照组16 1.68±0.25 1.75±0.2812.07±1.1813.13±2.14 注: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讨论
肺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肺部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预后较差,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从临床特点而言,肺纤维化主要临床症状如气短、憋喘、干咳或咳吐痰唾,或有咯血,与部分学者所统计古代文献中“肺痿”症状相吻[3]。

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阴虚而痰瘀阻肺[4],故可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方中沙参、甘草、大枣、粳米能益气生津;半夏、麦冬能化痰润肺,现代研究认为麦冬能抑制迟发超敏反应和炎症反应[5],有抗缺氧作用[6],能使微循环血液黏度降低,血液阻力变小,从而改善微循环[7]。

总观全方,具有润肺行津、化痰通络之效,切合该病之病机,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及治疗
(试行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1):8.
[2] 魏耕树,强宁侠.通肺活血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36
例[J].陕西中医,2007,28(4):389.
[3] 王永炎,晁恩祥.今日中医内科(中卷)[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0:320-322.
[4] 于国强.吕晓东主任医师治疗肺纤维化经验[J].实用
中医内科杂志,2007,21(2):20.
[5] 徐强,王蓉,余伯阳.短葶山麦冬皂甙C对迟发变态反
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24
(20):98.
[6] 余伯阳,殷霞,荣祖元,等.短葶山麦冬的药理活性研究
[J].中药材,1991,14(4):37.
[7] 陈晴晖,陈少如,陈穗.参麦稀释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
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1993,14(6):339.
(收稿日期:2007-10-16)

7

国医论坛 2008年1月 第23卷 第1期
F OR U M O N T RA DIT IO NA L CHIN ESE M EDICIN E Jan2008,V ol.23,N o.1
治疗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获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1998~2005年间在我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6岁,平均45.8岁;病程<1个月11例,1~6个月16例,7~12个月15例,>12个月18例;L3~L4椎间盘突出5例, L4~L5椎间盘突出12例,L5~S1椎间盘突21例, L4~L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22例;单侧51例,双侧9例。

1.2 诊断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1]: 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史或受凉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常发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以下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放射,腰椎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有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趾背伸力减弱;#与临床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片、CT、M RI或椎管造影。

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最为常见,表现为: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3 治疗方法 方用肾着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干姜6g,茯苓12g,苍白术各10g,甘草5g,细辛3 g。

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7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寒偏盛者加桂枝、肉桂、制草乌;湿偏重者加川乌、独活;关节游走疼痛者加防风、川芎、独活;伴有脾虚者加党参、黄芪;肾阳虚者加狗脊、补骨脂;兼气血亏虚者加黄芪、熟地、何首乌;有外伤史者加红花、田三七;腰痛剧烈者加生苡仁、泽兰;夜间疼痛加剧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伴下肢麻木者加黄芪、天麻;腰部酸软无力者加桑寄生、杜仲、五加皮、胡桃肉;腰部空痛者加骨碎补。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2] 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有轻度症状或偶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可: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恢复部分工作;差:症状、体征轻微或基本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60例经治疗后,结果优26例,占4
3.3%;良29例,占48.3%;可3例,占5.0%;差2例,占3.3%。

总有效率96.7%。

3 讨论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脚”,腰腿痛与肾关系最为密切。

骨髓空虚,便会出现腰痛、膝软、胫酸、足跟痛,甚至腰脊不举等。

若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亦可发为腰腿痛,正如《素问・痹论》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又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三气也。

”《诸病源候论》曰:“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痛。

”有感经训,结合临床实际,张曦主任中医师认为,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为素体脾肾阳气亏损,复受寒湿之邪,寒湿内侵,郁遏经脉,不通则痛,治疗当温肾散寒,健脾除湿,兼以活血行气[3]。

肾着汤为治寒湿偏盛、脾阳不运之肾着病而设。

方中干姜、甘草温中散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有祛寒行湿,温经通络之效。

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肾着汤的主治病机及证候描述颇为相符,寒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因劳累或受冷而加重,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张师用该方出于安内攘外之治本祛邪之法,通过运用肾着汤使脾得温运,内生寒湿才能化解。

治疗当审邪正之主次轻重,标本兼顾,灵活增药,张师认为,独活治腰痛,取其祛风胜湿,宜于风湿为患之腰痛;骨碎补善除风湿,入肾补肾,尤适于腰部空痛、骨节间觉力不能任物之肾虚腰痛;狗脊治伴有脊强、俯仰转侧困难之腰痛;肉桂善祛沉寒疴冷之疾,用肉桂则去细辛,二药相比,前者偏温补,后者胜温通;补骨脂温补肾阳,善治肾阳不足之腰部冷痛;桑寄生既具补益肝肾之功,又能祛风湿、强筋骨,以治腰部酸痛为主。

肾着汤本为暖土制水之剂,但从其成方之义来看,致病因素无外寒、湿两端,故其治则以散寒除湿、温行阳气取胜。

临床施治,只要抓住这一关键,不难获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4:875-880.
[3] 张曦,徐建钟.肾着汤在伤骨科中的运用[J].国医论
坛,1997,12(5):14-15.
(收稿日期:2007-09-07)

8・
国医论坛 2008年1月 第23卷 第1期
F OR U M O N T RA DIT IO NA L CHIN ESE M EDICIN E Jan2008,V ol.23,N o.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