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刑法概述

刑法:刑法概述

刑法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刑法概述1.下列法律法规中,属于我国刑法渊源的有()。

(2010法学多选第11题)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票据法中关于票据诈骗的刑事责任的规定D.国务院行政法规中关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贡任”的规定【考察知识点】我国刑法的渊源【重要程度】★【解析】我国的刑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内容。

A选项是刑法典,B选项是单行刑法,C选项是附属刑法。

D选项是行政法规,不是我国刑法的渊源。

【答案】ABC【拓展】刑法的渊源(表现形式):刑法典,刑法典:97年刑法+刑法修正案:10个。

单行刑法:1998年《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只有一部。

附属刑法:在其他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刑法的条款。

分类:广义刑法\狭义刑法;普通刑法\特别刑法。

刑法的特征:调整范围的广泛性;调整对象的专门性;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谦抑性原则)。

2.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

(2011法学单选第1题)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 条的解释C.我国《票据法》第102 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考察知识点】刑法的表现形式【重要程度】★★【解析】我国刑法有三种存在形式:(1)刑法典,即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内容的法典,我国现行刑法典是“1997年刑法典”,刑法典中包括刑法修正案;(2)附属刑法,只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3)单行刑法,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现行有效的单行刑法。

D选项中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我国唯一一部单行刑法。

【答案】D3.在刑法理论中,狹义刑法特指( )。

(2014法学单选第1题)A附属刑法 B单行刑法 C刑法典 D刑法修正案【考察知识点】刑法的分类。

【重要程度】★【解析】刑法有几种存在形式: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刑法理论上,广义刑法包括上述一切形式的刑法,狭义的刑法单指刑法典,所以该题选C 【答案】C4.从刑法的形式渊源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

(2016非法学单选第1题)A狭义刑法 B 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立法解释【考察知识点】刑法的渊源【重要程度】★★【解析】首先我们明确一点是在法律中一般说到一种法律的渊源即为该法律的表现形式,根据刑法理论,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典是包括刑法典,同时也包括修正案,所以刑法修正案的渊源是刑法典;刑法典也称为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所谓单行刑法是单独规定出来的刑法法律,目前我们国家只有一部,即1998年惩治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有且只有一部。

附属刑法是指在其他部门法中,也涉及到刑法的内容,不再重新制定,而是引用刑法典的内容,不做重复的规定。

【答案】B5.简述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2016法学简答第31题)【考察知识点】刑法的概念和特征【重要程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性的知识点,抓住本题的关键词为“刑法”、“概念”和“特征”。

首先回答刑法的概念,接着从四个方面回答刑法的特征。

刑法的特征主要包括四点:调整范围的广泛性;调整对象的专门性;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

【答案】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因为犯罪的主要法律后果是刑罚,所以,刑法又称犯罪法或刑罚法。

在中国,刑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代表人民的意志制定的、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刑法的特征主要有四点:(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刑法在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上,比较广泛。

从《刑法》第2条规定的任务和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中就可看出,刑法保护一切对我们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利益,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而其他法律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可能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利益与关系。

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有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刑法为其他法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调整对象的专门性。

刑法的任务以及实现任务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

刑法主要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而其他法律则各有自己的任务和实现的方法。

(3)刑罚制裁的严厉性。

刑法的强制力度较其他法律的强制力度严厉得多。

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上,这种法律后果的严厉性是其他法律如民法、行政法所不能比拟的。

违反刑法的后果是刑罚制裁,刑罚制裁的方法包括剥夺生命、自由、财产、资格等重要的权益。

(4)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

正因为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决定了刑法需要遵循明确性和谦抑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适用刑罚的前提(构成要件)具体化、明确化,尽量限制刑罚的适用。

作为保护社会的“最后手段”,只有当其他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调整。

所以,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

6.根据相关统计,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7个月来,公安机关查获的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数量较上一年同期下降43.7%。

这一数据变化反映了刑法的( )。

(2012非法学单选第1题)A.保障机能 B.规制机能 C.保护机能 D.预防机能【考察知识点】刑法的机能【重要程度】★★【解析】刑法的机能有三,第一,规制机能,即维护社会秩序的机能;第二,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第三,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功能。

题目中《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酒驾率下降,反映了酒驾入刑使人们对酒驾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加深,引导着人们远离酒驾,从而体现出了刑法对人们行为的一个规制作用,发挥维护秩序的功能。

所以反映了刑法的规制机能。

【答案】B【拓展】刑法的任务:惩罚任务:惩罚犯罪行为;保护任务: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人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刑法的机能:规制机能:通过对犯罪规定刑罚,“告知”国民相关行为为法律所禁止,从而约束每一个国民的行为;保护机能: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保护任务)保障机能: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所谓“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并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7.甲挪用公款炒股亏损无力归还,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人民法院对本案罪名的变更体现了( )。

(2016非法学单选第三题)A规制机能 B 保护机能 C 保障机能 D威慑机能【考察知识点】刑法的机能【重要程度】★★★【解析】刑法的机能有:规制机能、保护机能、保障机能。

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划或者约束的机能。

其方式是将一定的行为当作犯罪,对其规定刑法,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保护机能,同保护任务。

是指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保障机能,是指保护普通公民不受国家刑罚的非法迫害,也保护犯罪分子不受国家刑罚权之外的刑罚处罚。

在该题中,甲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但最终人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定罪,是因为甲的行为是符合挪用公款罪,即犯罪分子受到其应当受到的刑事处罚,不会受到其他的刑罚处罚,所以为保障机能。

【答案】C8.近年,我国司法机关展开“猎狐”行动追捕潜逃海外犯罪嫌疑人回国接受刑事审判,此举是为了实现刑法的( )。

(2017法学单选第1题、2017非法学单选第1题)A.规制机能B.保障机能C.保护机能D.补偿机能【考察知识点】刑法的机能【重要程度】★★【解析】所谓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通说认为刑法机能有三,分别是规制机能、保障机能、保护机能,没有补偿机能。

其中,规制机能是指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作用的方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通过这种方式向国民显示某种行为被法律所禁止,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为,从而避免犯罪。

保护机能是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

保障机能是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

我国司法机关将潜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追捕回国接受刑事审判,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是对被害人的保护,也是对法律尊严的保护,体现了刑法的保护机能。

【答案】C9.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228条、第342条、第410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

”这一解释属于()。

(2008多选第21题)A立法解释 B有权解释 C学理解释 D类推解释【考察知识点】刑法的解释【重要程度】★★★【解析】根据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以将刑法的解释划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条文进行的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由最高院和最高检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做出的解释。

学理解释,是指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术理论角度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的阐明。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又称“有权解释”,学理解释又称“无权解释”。

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有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

本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有权解释。

【答案】AB【拓展】刑法的解释,根据解释的主体(解释的效力)分为:有权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立法解释: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或刑法自身条文进行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司法解释:最高法与最高检对于司法实践中刑法具体运用所做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无权解释,也称学理解释,是指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机构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刑法的条文含义的解释。

根据解释的方法,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做出的解释。

论理解释: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法律条文做出解释。

包括目的解释、社会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类推解释、当然解释等。

10. 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