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态干扰抑制讲解
强大的静电感应和磁场感应,产生瞬间尖峰冲击电流
电阻性、电感性耦合方式
3 .雷击浪涌
感应雷
3 .雷击浪涌
浪涌
通常把由雷电在电缆上电击或感应产生的瞬变过电压脉冲称 为浪涌。 浪涌电压从电源线或信号途径进入设备,造成损害。
电源浪涌
来源:雷击、电力系统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线路浪涌
信号系统浪涌
解决方法: 在旁路电容与线路板之间串 联一只铁氧体磁珠,增加流向线 路板的 路径的阻抗。
4 .静电放电干扰及其防护 ESD常见问题与改进
解决方法: 增加与外壳间的距离、
二次放电
高电位
0V 外壳与电路间加一层接地挡板
线路板和机箱连在一起
问题:二次放电
机箱上发生静电放电时,机箱电
位高;而机箱内部电路接地,在地 电位附近;二者存在很大电位差, 高电位
对直击雷防护既经济又能达到低接
地电阻的效果,有利于雷电流的泄放; 对感应雷的防护,电阻性耦合所产 生的破坏可减到最小。
室内布线尽量减少环路
尽量采用光纤
4 .静电放电干扰及其防护
+ + ++ + +++ + ++ ++ + + + + +
放电电流
I
特点:频率范围宽
放电电流 I
t
1ns
100ns
静电的产生:
来源: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干扰和静电干扰
浪涌虽然不象EFT那么普遍,但是一旦发生危害是十分严重 的,往往导致电路的损坏
3 .雷击浪涌 浪涌
类型 直击雷 产生原因 雷击直接点击电源或信号线 静电感应、电磁感应 相线与地短路引起的过电压 一相开路引起的过电压 线路浪涌 系统开关 无负载时开关 切断电流 过电压 电磁感应 静电感应 核电磁脉冲 容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性负载开关 整流 使用电吹风、无绳电话等 人体静电、摩擦静电 核爆
雷击
感应雷 故障浪涌
3 .雷击浪涌 雷电浪涌对机房电子设备造成损害的主要途径
3 .雷击浪涌 雷电危害防护 完整防雷方案包括: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
直击雷防护
避雷针、导地体和接地网
感应雷防护 各种线路进出端口安装防雷器
3 .雷击浪涌 雷电危害防护 电源系统的防雷电过电压保护
分级保护:
CLASS I级: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使用大容量电源防 浪涌保护器(SPD)(大浪涌电流的吸收);
Vdc
I0
C
VL
t
特点:脉冲串
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2. EFT干扰机理
根据楞次定律,当开关断开时,电感上的电流不能突然消失,电感上会产
生一个很高的反电动势: E = d / dt = -L ( di / dt )
反电动势向电感的寄生电容C反向充电。充电电压升高,触点上的电压也
升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触点击穿,形成导电通路,电容C开始放电, 电压开始下降,当电压降到维持触点空气导通的电压以下时,通路断开, 又重复上面的过程。这种过程重复到由于触点之间的距离增加,电容上的 电压不能击穿触点为止。
直击雷击、感应雷击
3 .雷击浪涌
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及地面高大物体上
雷电放电的极高能量产生的电效应可造成 人身伤害。 产生的热效应和引发火灾。 产生的机械力将对建筑物及其设施造成极大的损害。
3 .雷击浪涌
感应雷
二次雷击: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之间的放电而在附近的架 空线路、埋地线路、金属管或类似传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 从而损坏微电子设备。
正确设计电缆保护系统
软件EMI抑制措施
4 .静电放电干扰及其防护 ESD常见问题与改进
ESD
ESD
V
V
单点接地
问题:机箱搭接阻抗过大
例如:0.1欧姆搭接阻抗,静电放 电电流30A,电位差3V
解决办法:
减少搭接阻抗、单点接地
4 .静电放电干扰及其防护 ESD常见问题与改进
ESD
解决办法: 完整机箱、增加屏蔽层
(室内的浪涌电压幅度可以达到6kV,室外往往会超过10kV)
影响:浪涌不象EFT那么普遍,但危害十分严重,导致电路损坏。
静电放电:雷电现象、人体接触设备时的静电放电、装置放电。
1. 概述 3种瞬态干扰的比较
骚扰类型 脉冲上升时间 能量 电压(负载阻抗高) EFT 5ms 中等(单个脉冲) 10kV以下 SURGE 慢,ms量级 高 10kV以下 ESD <1ns 低 15kV以上 人体放电几十安培 装置放电可达数百安培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EFT特性
脉冲群
幅值在100V~数千伏之间(由触点机电特性决定)
脉冲重复频率1kHz~1MHz
单个脉冲频谱宽(上升沿:ns,脉冲持续期:几十ns~ms)
数字电路敏感,程序混乱、数据丢失、控制电路失灵等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EFT干扰的抑制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避免触头气体击穿的两个条件
1) 2)
使触头间电压始终保持低于击穿电压,防止辉光放电。 使触头电压的起始上升率低于产生弧光放电的临界值(对大多 数触头来说1V/微妙),则不会产生弧光放电。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感性负载断开时产生的干扰
VL
t
电源回路中的电流(电压)
当电容不能通过击穿触点放电时,就通过电感回路放电,直到电感中的能 量耗尽为止。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EFT干扰机理
随着触点的距离越来越远,击穿触点需要的电压越来越高,因此电容
上的电压越来越高。
随着击穿触点需要的电压越来越高,电容充电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
震荡波形的频率越来越低。
电容C每次击穿触点向电源回路反向放电时,会在电源回路上形成很 大的脉冲电流,由于电源阻抗的存在,这些脉冲电流在电源两端形成 了脉冲电压,从而对共用这个电源的其它电路造成影响。
解释如下:
电压较低时:带电体几乎接触上接地导体时才发生放电,放电是突发 性的,上升沿很陡,幅度很大。因此干扰很厉害。
电压中等时:带电体接近接地导体时,两者之间的电压导致气体电离, 发生辉光放电,放电电流脉冲的上升沿较长,所占频带较窄。
电压很高时:虽然也会有辉光放电发生,但是会发生多次放电。在每 个多次放电序列中,会有一个以上的低电压放电,这会导致快速上升
电快速脉冲
电快速脉冲
浪涌
瞬态干扰:时间很短,频谱宽,幅度大的电磁干扰。 常见的瞬态干扰:电快速脉冲、浪涌、静电放电
1. 概述
电快速脉冲群:电路中的感性负载断开时产生。 特点:脉冲串。 影响: 对电路的影响较大,且脉冲串的周期越短,影响越大。
浪涌:主要由雷电在电缆上感应产生的,功率很大的开关也能产生。 特点:能量很大。
电流(负载阻抗低)
几十安培
几千安培
1. 概述 瞬态干扰的频谱
A 0.5A
2A
tr
时间
1/
1/tr
频率
A:瞬态干扰脉冲的振幅
瞬态类型
EFT ESD
tr
5ns 1ns
50ns 30ns
1/
6. 4MHz 10MHz
1/tr
64MHz 320MHz
A
4kV 30A
2A
0.4V/MHz 1.8mA/MHz
共模电流
距离近时,发生二次电弧。
4 .静电放电干扰及其防护 ESD常见问题与改进
通过电缆的屏蔽层连
接两机箱,使其电位 差尽量小 搭接方式很重要!
CLASS II 级:安装在向重要或敏感用电设备供电的分路配电处的SPD;
第三级:用电设备内部电源部分使用一个内置式的SPD
信号系统的防雷保护
有线传输时,采用屏蔽电缆或穿管埋地引入; 信号接收器与线缆之间装SPD; 天馈线的发射设备端与接入设备端装SPD等
3 .雷击浪涌 雷电危害防护
采用共地的接地措施
EFT骚扰信号通常由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入受干扰设备
EFT电感瞬态干扰抑制网络
其他方法
EFT滤波器或吸收器 骚扰源远离敏感电流
正确接地
软件中加入抗骚扰指令 安装瞬变骚扰吸收器
EFT骚扰一般不会损坏元器件,只是使产品性能下降或者功能丧失。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电感EFT干扰抑制网络
C > 10- 6 I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接在开关两端的开关防护电路
3 .雷击浪涌
雷击: 自然放电现象,危害大!
在大气层中,云层间或云和地之间的电位差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
即发生猛烈放电现象(闪电)
雷击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有三种层次: ①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②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 ③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模拟或数字)、数据受到干扰或丢 失,甚至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造成系统暂时瘫痪或整 个系统停顿。
为了维持导通,需要一个最
小电流,几个mA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开关触点击穿导通机理
击穿电压
阳极(+) 30 V 维持电压 接触点距离
电子流
阴极(-)
维持电压一般为20-30V,维持电流一般为1A。 当电压或电流不满足条件时,弧光放电终止
弧光放电 金属气化
气体金属桥上电流由电路电阻和电源电压决定。
六、瞬态干扰及其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