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末件管理规定

首末件管理规定

1、编写目的
为加强产品质量控制,预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批次质量事故,保证产品实物质量,促进产品顺利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使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工序首末件的确定及管理。

3、术语定义
3.1首件: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中条件发生改变,而后加工正常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由生产人员确认后提交检验室做首件检验。

“首件”一般指正常批量生产前,经一定检验标准确认合格且适合用于评判生产产品品质的样品。

3.2末件:是指当批或当班生产的最后一个(组)产品。

3.3控制要求:
3.3.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需进行首件检验(首件首检触发条件):
--重新开机时
--换模、换料后
--加工工艺重新调整后
--工装、模具维修后
--质量标准修订后
--生产场地变更后
3.3.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需进行末件检验(末件检验触发条件):
--该批次生产结束前
--停机停产前
4、职责划分
4.1制造部的产品负责人需及时提交首末件到检验室进行首检、末检。

4.2质量异常时,制造部需组织人员对问题点进行分析、调整、改善。

4.3质量部检验室负责首末件的确认及过程检验。

4.4质量部检验室对不合格的首末件,要配合制造部进行分析,并有权提出停机要求改善。

5、作业程序
5.1根据本办法第3.3.1条款,由制造部产品负责人提交首件产品到质量部检验室进行首件检验。

5.2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部检验室通报制造部重新调试;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负责人应将检验后的产品按规定标识后,存档质量部,以供追溯模具状况所需。

5.2.1首件标识内容包含:产品图号、名称、送检日期、检验人员签名或签章。

5.2.2首件确认合格后,制造部方可开始生产。

5.3根据本办法第3.3.2条款,需要制作末件时,由制造部产品负责人提交首件产品到质量部检验室进行首件检验。

5.4末件检验合格,标识后转制造部进行保管并记录,以供追溯模具状况所需。

5.5末件标识内容包含:产品图号、名称、送检日期、检验人员签名或签章。

5.2.4末件检验不合格,应通报当班操作人员及领班对本批生产产品进行标识隔离,追溯清理出所有有问题产品,并追查出现问题的原因予以解决。

6、首末件及检验文件保存期限
6.1 首末件样品保存10年。

6.2 首末件检验文件保存1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