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漏预防及处理措施

井漏预防及处理措施

井漏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1.确定合理的泥浆密度,钻井过程中根据涌、漏、返砂、扭矩、悬重、气测值综合判定地层孔隙压力和侧向压力,从而适时调整泥浆密度, 防止实钻泥浆密度与地层压力相差较大时可能导致的井涌和井漏;
2.坚持坐岗观察泥浆出口,注意测量泥浆罐液面变化情况,保证泥浆罐监视器灵敏,精确,以及时发现井漏;
3.司钻应注意开泵方法,特别是下钻到底时,泥浆静止时间较长,切力大,先用小排量顶通,再逐渐开大排量;先单泵,再双泵。

4.在整个裸眼段,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下钻时坚持分段循环顶通,下到底后小排量开泵,防止蹩漏地层,顶通后逐渐加大到正常排量循环一个迟到时间后再继续钻进。

循环时大幅度活动钻具,禁止定点循环。

5.要求司钻密切注意钻速及泵压变化。

如果砂子不能及时返出,应减小钻压,控制钻速,防止蹩漏地层或卡钻。

4.接单根后,控制下放速度,防止压漏地层。

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5.另外要求泥浆上储备好堵漏材料备用。

6. 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揭开砂岩1~2米就循环观察溢流或井漏情况,必要时停
泵观察,保证对可能出现的井涌、井漏都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钻时加快时,降低钻压控制钻速,钻进1m即循环观察,有涌漏迹象时,起钻至套管鞋压井或堵漏;
7.为了防止下部砂岩地层压力枯竭或地层压力系数较低,发生井漏,储备50方的轻泥浆
(密度1.20g/cm3左右),一旦发生井漏,可以混入胶液、加轻浆、开离心机降密度三路并进,及时的将泥浆密度降低到合理的程度,同时可以配置堵漏泥浆进行堵漏。

8.进一步加强坐岗观察,密切监视泥浆池体积变化并作好记录。

加强坐岗观察,及早发现井漏、井涌征兆,井漏时,作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
9.降低泥浆环空压耗和激动压力,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泥浆粘度,降低固含和含砂量,降低失水,提高泥饼质量,防止因泥饼较厚引起环空间隙较小,导致环空压耗增加;
9.泥浆加重时,应控制加重速度,并且加量均匀,每循环周泥浆密度提高幅度不超过0.02;
10.当钻进时突发井漏、密度过高压漏、操作不当蹩漏时,采用静止堵漏,其施工要点如下:
1)储备一定数量堵漏泥浆,暂时不加入膨胀材料,待堵漏施工前再加入;
2)发生井漏时立即停止钻进和循环,起钻至套管鞋内静置8-24小时;
3)最好在起钻前替入堵漏泥浆覆盖于漏失井段(替堵漏泥浆前适当起出部分钻具,使钻具底端位于漏层上方,防止卡钻),然后起钻,增强堵漏效果,;4)起钻和静置期间,必须定时向井内灌浆,保持液面,防止裸眼井段地层坍塌;5)再次下钻时,控制下钻速度,尽量避开在漏失井段开泵循环,如必须在漏失井段开泵循环,应采用小排量循环观察,不发生漏失后再逐渐提高排量恢复钻进;
6)恢复钻进后,泥浆密度和粘切不宜立即作大幅度调整,要逐步进行,控制加重速度,防止再次发生漏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