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戴德梁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发展战略规划成果汇报
戴德梁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发展战略规划成果汇报
区域发展分析——南京市层面(1)
●南京东部地区是南京接受上海辐射的东 门户,是南京市重点战略发展地区,也是 南京高新产业发展最集中的地区
南京江南都市区总体空间结构强调“放射”结
构的同时,引入 “圈层+放射”相结合状的
扇形结构。
●构建南京“五环”,在放射结构的基础 上,重点加强纵向圈层的发展
规划增加一条南北向的通道,跨江将龙潭 新城与仪征城区紧密连接,同时进一步缩短
战
振扬州及镇江的经济及产业进步,促进整个经济圈的发展与壮大,并与苏锡常、沪苏浙等
略
经济圈形成共荣的局面;
目 z 高技术、高增长、高集聚能力的产业示范区;
标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其品质决定了区域的层次及品味。开放、绿色、高增长的产业生 态体系能充分整合并利用资源,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本区域的发挥后发优势的必
3. 规划范围
对规划范围不做调整,北至长江,南至312国道, 东至与镇江交界处,西至二桥高速,总面积约 170.53平方公里。并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
目录
绪论 问题与对策 区域发展分析 战略定位及战略路径选择 功能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 空间构思与空间规划 实施策略建议 重点问题发展建议
目录
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刻等尤为闻名;龙潭的金箔文化、金线工艺 规避问题 面积可开发的土地,但距离太远成为客商难
已传承千年; 交通优势:龙潭港是辐射中西部内陆地区通
以逾越的心理屏障。 各种廊道阻碍整体开发:各类交通廊道、市
达东南亚,实现“江海联运”、“公铁水联 运”的枢纽;栖霞大道、疏港公路、绕缄公
政管网、防护绿带以及预留的过江通道较多。 行政区划复杂,多头管理严重:城市规划和
绪论
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是以南京东区为研究对象,为决策部门提供战略性的发展建议,研究的内容包括现 状的分析(特别是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与把握)、战略的定位、产业的定位、空间结构的布局、 配套体系的规划以及规划的实施等。由此,规划的目标从四个方面概括:
1. 准确定位东区的发展战略,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 2.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精准落实产业的空间布局; 3. 实现空间的整体规划,明确各功能区的用地规模; 4. 提供规划落地的方案,提出重点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当前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还停留在单中心辐射的层面 ,周边城市之间互动联系不足,都市圈发展后劲疲 软。构建以仪征、龙潭、句容、溧水、马鞍山、滁 州为主的第一圈层,和以扬州、镇江、芜湖、巢湖 为主的第二圈层,真正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圈层发 展态势。
●沿江产业带与沿江都市绵延带的夹江发展 、跨江联动趋势
●龙潭新城处于宁镇扬都市区的核心位置
区域发展环境 内部资源条件
–东区是南京四大组团中最具土地资源优势的产业区; –东区的强势崛起能巩固宁镇扬经济圈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核心地位;
–土地资源是东区在南京四大组团中所具备的绝对优势; –东区的三大核心资源优势: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资源、仙林大学城的科教
资源、龙潭港。
战略定位及路径选择——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 发展战略规划 成果汇报
谨呈: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09年4月3日
总目录
绪论 问题与对策 区域发展分析 战略定位及战略路径选择 功能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 空间构思与空间规划 实施策略建议 重点问题发展建议
绪论
对本次规划的认识
本地区城市规划编制基本全覆盖。本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重点是要一盘棋考虑整体区域 的发展,解决片区规划相互独立、功能重复、规划高度不够等问题,利用更为先进的规划 理念进行适当调整;
环境资源优势:紫金山、宝华山、栖霞山、
城距离南京50公里,由于交通的瓶颈以及山
青龙山、九乡河等景观资源和城市组团结构
体的阻隔,交通可达性差,严重制约了龙潭
融为一体,整体山水环境良好。 旅游文化优势: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地区的开发建设。 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南京经开区开发完
位38处之多,其中栖霞寺、舍利塔、六朝石 发挥优势 毕,迫切寻求新的空间载体;龙潭地区有大
定
然选择;
位 z 产业、人居与生态和谐共存;
本区域有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后发优势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
规划。在未来的发展中秉承以生态、节能、环保、人性化等国际先进规划设计理念,推动
新区的建设、工业区改造等。
战略定位及路径选择——战略实现的路径选择(1)
●南京市正重点打造的“空港”、“陆 港”,龙潭港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条 件,宜提升“水港”的地位和作用,成 为南京“三港”的重要一环。
南南京京东东山山新新市市区区
南南京京江江宁宁经经济济技技术术开开发发区区
水港 货运
产业新城
陆港 客运 副城
空港 客货运
产业新城
区域发展分析——东部地区层面(1)
怎样整体构建南京东部地区? ●南京东部地区发展以仙林新市区 为核心,新尧新城、沧波门地区、 龙潭新城、汤山新城为重点
问题与对策——发展优势及问题
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发展制约问题分析
区位优势:位于南京接受上海辐射的前沿。
部分企业的环境污染:金陵石化炼油厂、化
北依“黄金水道”长江,良好的深水岸线和
肥厂、烷基苯厂等石化企业以及江南水泥厂、
滨江风光。 高教资源优势:仙林大学城优质高校资源。
中国水泥厂。 东西狭长、交通制约、配套难:东部龙潭新
●龙潭港的优势地位如何发挥?
1、和上海洋山港的互动发展。 2、完善近洋运输网络,加强远洋运输能力。 3、发展信息、金融、商展等服务功能。 4、和长江中上游城市港口联动。
区域发展分析——南京都市圈层面
滁州
仪征 龙潭
马鞍山
句容 溧水
南京是谁的中心?
●构筑大南京概念,发挥南京龙头作用,共 建大南京都市圈
战略实现的路径选择及建议
战略定位及路径选择——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本报告从四个方面对战略定位的因素进行分析:
政策规划要求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将东区的仙林和龙潭分别定位为仙林副城、龙潭新城;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东区的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
现代物流为主;
宏观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及现代服务的产业转移成为趋势; –南京市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路、104国道、312国道以及沪宁高速公路 联为一体;沪宁、宁西铁路穿境而过,沪宁
区域发展没有形成良好对接,整合协调发展。 现状产业雷同,层次偏低:缺乏整体统筹规
城际铁路的仙西站、栖霞站。 产业优势:新港开发区13KM2 ,2008年却
划、统一招商引资和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人才资源丰富、
空间规划
交通廊道的“加盖”、 TOD 开发策略、生态廊 道的建设、污染企业的搬迁、整体空间优化、区 域联动发展。
目录
绪论 问题与对策 区域发展分析 战略定位及战略路径选择 功能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 空间构思与空间规划 实施策略建议 重点问题发展建议
目录
长江流域 南京都市圈层面
南京市层面 东部地区层面 研究范围的确定
——技术路线
宏观背景
区域发展分析
区域优劣势分析
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功能定位
产业定位
产业布局规划
相关配套规划
用地规划
实施策略建议
重点开发项目的实施建议
目录
绪论 问题与对策 区域发展分析 战略定位及战略路径选择 功能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 空间构思与空间规划 实施策略建议 重点问题发展建议
发展优势及问题 研究方向及基本策略
实现GDP达206亿元,占南京的27%,单位
科研实力强,但没有结合点;旅游产业尚未
面积上产出雄踞全国前列。
成气候;
问题与对策——研究方向及基本策略
本规划的重点在于三个方面,其发展策略的重心在于……
11
22
33
区域分析
对区域功能定位的重新认识、区域空间结构的重 组、规划范围的调整。
产业发展
“产学研政金”平台的建立、放大与利用新港开 发区的产业优势、产业和城市功能结合、公园式 产业区的打造、区域统筹协作发展。
● 生态廊道的重点建设 “生态十字”的构建: “紫金山—栖霞山”廊道的重要性 ●与宝华的联动发展
规划建议从体制创新的角度考虑仙林与 宝华的联动发展,建立城市建设和经济 的共同体,将其真正纳入“大仙林”。
●南北向交通联系的加强,打造南京的 “东门户”地区 考虑强化南北向交通对沪宁高速的开口, 加强纵向的交通联系,在七乡河与沪宁高 速交界区域打造南京的“东门户”,并沿 七乡河加强产业和城市景观建设,打造新 的突破口。拉近龙潭新城与区域产业中心的心
京东部发展的核心区。
区域发展分析——东部地区层面(2)
沿江产业层 教育研发层 居住度假层
●南京东部地区呈“产业层”、“教育
研发层”、“居住度假层”的层状结构 ,三层整体发展,形成“产、学、研、 居”协调共生的整体结构
由于312生态廊道和灵山—龙王山两条生
态廊道的分割,整个城东地区由北向 南被分为三条层状城市空间。最北面
综合而言,本规划将基于“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的原则,以“产 业引导规划”为核心理念,深入研讨,为东区的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方案。
绪论
规划方法及技术路线
——规划方法 ¾ 专业的咨询机构+专业的规划团队 ¾ 咨询机构在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的 基础上,更强调国际化的视野、实战 的经验和后续可持续的服务; ¾ 规划团队重在对产业的空间落实与 区域规划,更强调对区域的分析和资 源的有效利用,并在空间上解决实际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区域发展分析——长江流域
南京龙潭港
●对龙潭港地位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