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二章第二讲中国的人文地理(1)
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二章第二讲中国的人文地理(1)
(4)据图指出A省的资源优势,说明该区域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5)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原因,并说明这种趋势可能带来的后果。
解析:第(1)题,长江“地上河”与荆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易淤积有关;黄河“地上河”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下游地势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有关。第(2)题,A、B、C三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第(3)题,从高速公路的优点及沿江交通、经济状况分析。第(4)题,读图可知,A省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丰富,宜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第(5)题,读图可知,洞庭湖湖面不断缩小,其原因是围湖造田、泥河淤积,其后果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区周围气候恶化,对供水功能、水产业及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A.A处B.B处
C.C处D.D处
4.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主要在于()
A.水热条件B.资金和技术
C.市场D.土地和劳动力价格
5.蚕丝生产属于()
答案:(1)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2)季风水田农业。 水热资源丰富。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目前就业、教育、医疗压力很大④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关于河南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不足B.出生率过高
C.外来人口多D.老龄化问题突出
解析:第1题,正确认识我国人口国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我国环境承载力并未达到极限,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第2题,通过分析河南省2009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可知,河南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说明其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
答案:1.A2.B
能源化工“金三角”正成为西部腾飞新引擎。能源化工“金三角”范围包括宁夏宁东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陕西榆林地区,以及与该地区资源开发相关性极强的陕西延安地区和甘肃陇东地区。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能源化工“金三角”的区位优势是()
①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科技先进④综合开发优势明显
A.黄河中游B.长江中游
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6.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B.煤炭
C.粮食D.铁矿
解析:第5题,③地区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所占比重都较小,而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公路所占比重最大,这最可能是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第6题,①地区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小,这最可能是我国北方的黄河中游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故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煤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能源化工“金三角”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水资源短缺B.劳动力不足
C.国家政策D.农业基础薄弱
解析:综观全局,能源化工“金三角”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综合开发优势明显,但此地不具备科技优势。以宁东—鄂尔多斯—榆林为依托的能源化工“金三角”经济区的优势在于能源丰富,劣势在于水资源短缺。
2010年7月,河南省人口总量突破1亿大关,成为全国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省份。图1为河南省1970年以来人口增长示意图,图2为河南省2009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据图完成1~2题。
1.河南人口过亿,警示河南乃至中国人口形势不容乐观。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②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
(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理由: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5)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对供水功能、水产业、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二章-第二讲-中国的人文地理
———————————————————————————————— 作者:
————————————————————————————————
1.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答案:3.C4.A
(2012·长沙联考)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百分比(%)比较表。读表回答5~6题。
地区
铁路
水路
公路
①
20.90
2.80
14.60
②
14.50
27.70
15.20
③
10.40
10.80
19.10
④
9.70
0.60
7.90
5.③地区是()
答案:1.B2.D
“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桑蚕产业发展战略,即国家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桑蚕老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将桑蚕产业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11年,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投入1亿资金支持“东桑西移”工程。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传统的桑蚕基地不包括下图中的()
A.光照丰富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B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荒漠化B.荒漠化、盐碱化
C.盐碱化、酸雨D.酸雨、水土流失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C位于东部季风区,但雨季短,B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者的共性是光照丰富。第2题,B平原为宁夏平原,过度开垦容易造成荒漠化,大水漫灌容易造成盐碱化。
答案:5.C6.B
二、综合题
7.(2012·北京东城检测)读图1和图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说出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