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鞘膜积液由睾丸下降时鞘状突的腹膜衍生来的鞘膜具有分泌功能,鞘膜的浆膜面可分泌液体,其可通过精索内静脉和淋巴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吸收,当分泌增加或吸收减少时,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则称之为鞘膜积液。
先天性鞘膜积液系鞘状突未闭而引起,鞘状突在不同部位的闭合不全,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有时可伴有可们及的腹股沟疝,不论疝是否存在,均有疝形成的潜在因素。
诊断鞘膜积液多数发生在—侧,主要表现为阴囊内或腹股沟区有一囊性肿块。
少量鞘膜积液无不适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积液量较多者常感到阴囊下垂、发胀、精索牵引痛等。
巨大睾丸鞘膜积液时,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与性生活,步行和劳动亦不方便。
交通性鞘膜积液、站立时阴囊肿大。
平卧后托起阴囊,积液逐渐流入腹腔,囊肿缩小或消失。
B超状态下的鞘膜积液临床表现鞘膜积液患者透光试验阳性。
鞘膜积液应与膜股沟斜疝和睾丸肿瘤相鉴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尤应注意有无腹股沟疝合并存在。
鞘膜积液,中医学称为"水疝"。
临床表现为阴囊的一侧或两侧肿大如水晶、不红不热、下控睾丸、上引小腹、瘙痒流水或寒湿之邪、久郁化热,亦可见阴囊红肿、小便短赤等证。
多因厥阴肝经之脉不得疏利,复受寒湿或湿热郁结所致。
小儿疝气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现在疝气医院划分到普外科,去了医院就建议手术,所以很多患者没有更好的认识疝气病情,走入治疗误区。
编辑本段病因病理小儿疝气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
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
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
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编辑本段症状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小儿疝气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
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5.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编辑本段危害小儿疝气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治疗药物小儿疝气验方一验方组成:田鸡(青蛙)4只(去头及内脏)黑豆120克。
功能主治:小儿阴囊疝气用法用量:炖服,每日一剂。
*附注:疝气指少腹附痛、牵引睾丸及睾丸偏大等病患小儿疝气验方二验方组成:松树蚂蚁窝1个大枫叶香茅草各240克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煎水外洗,每日二次*附注: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小肠气”、“小肠气痛”或“盘肠气”。
临床上常见的有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脐疝、股疝和切口疝,按临床表现可分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
其中可复性和部份难复性疝通过内服药物配合手法复位可以治愈,如为嵌顿性疝甚至发展成绞窄性疝的,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验方三验方组成:龙眼核8克,荔枝核8克,黄皮果核6克,小茴香4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疝气用法用量:上药为一剂量水煎,3岁以下儿童煎一次分3次服,日服2—3次。
3剂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治愈,重者酌加艾炙,二疗程可能治愈。
编辑本段偏方1、疝气。
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
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2、再方。
用地肤子炒后研细。
每服一钱,酒送下。
3、再方。
用楮叶、雄黄,等分为还想,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盐酒送下。
4、再方(觉气胀不能动)。
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疝气痛。
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6、再方。
用茴香籽炒过,分作二包,交替熨患处。
7、再方。
用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籽(炒),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又方:用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磺四钱,共研为末,加盐水调面糊成丸子如绿豆大。
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
不过三服见效。
此方名"玉环来笑丹"。
8、男子疝气偏坠。
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9、疝气偏肿。
用甘遂、茴香籽,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酒送下。
10、偏附疝气。
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11、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
治方同上。
此方名"二圣丸"。
12、治疝气坠痛。
用猪尿胞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纸、川楝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
酒煮熟,吃脬留药。
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13、偏坠疝气的治疗便方。
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14、肾冷偏坠(疝气)。
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籽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15、疝疾。
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16、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
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17、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
用丹参一两,研细。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18、疝瘕。
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籽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
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19、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
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
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20、阴疝(睾丸缩入腹中,急痛)。
用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日夜连服三次。
======================================================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一、初生婴儿在睾丸鞘膜积液常在两岁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进行治疗。
若两岁后尚不消失。
则行穿刺抽鞘膜积液液。
多数经抽吸后,不再复发。
此法不适用于成年人。
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长大如初。
二、注射治疗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射具有刺激性药物如硅宁、鱼肝油酸钠等,使发生炎性粘连。
以消灭鞘膜腔。
此法反应较大,粘连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积液。
给手术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目前使用较少。
三、手术治疗先天性鞘膜积液不能用上两法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的目的是在内环处将疝颈做高位结扎,阻断腹水下流。
以下的疝囊可不处理。
精索鞘膜积液可将积液的包囊完整剥除。
如剥除困难,亦可剪开囊壁,做翻转缝合术。
睾丸鞘膜积液的有效手术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转缝合术。
四、中医治疗(1)艾灸疗法取艾条灸三阴交穴,每次20分钟。
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2)敷贴疗法母丁香40克,研成极细粉。
将患儿肚脐及其周围洗净擦干,在脐眼神阙穴放入药粉2克高出皮肤2毫米,以纱布固定。
隔2日换药1次,20日为1个疗程。
(3)加味四苓汤【组成】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5克,荔枝核15克,橘核、川楝子,吴萸、茴香各5克,草薢15克,海藻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理气,温阳利水。
【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属寒滞肝脉,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下注阴囊而成者。
【用法】口服,每日l剂。
(4)扁蓄薏苡仁煎【组成】扁蓄草、生薏苡仁各3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利湿.行水消肿。
【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属脾虚湿热型。
症见阴囊肿胀,甚者囊大如斗,皮色光亮,触之不痛或稍有疼痛,舌质正常、苔微黄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透光试验阳性。
【用法】口服,每日l剂。
(5)加味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甘草6克,桃仁、红花、昆布、海藻、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o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化蠲饮,活血通络。
【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胺积液,属阳虚寒湿内停型.症见阴囊肿大,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滑。
透光试验阳性。
【用法】口服,每口1剂。
(6)金钮头场【组成】金钮头、赤小豆、土茯苓25克,荔枝核8克。
【制法】将上药洗净,加清水2碗煎至1碗多,滤去渣,加入新鲜鸡肉60—150克炳汤服。
以乌鸡肉为最传。
【功效】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用途】适用于儿童鞘膜积液,苔脉如常。
【用法】每3天服1次,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
(7)水疝汤【组成】萆薢、茯苓、泽泻、石斛、车前子各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利水除湿。
【用途】适用于鞘膜积液,症见阴囊肿大如水晶,小腹按之有水声,苔脉如常。
【用法】口服,每日1剂。
每晚睡前服。
每次服药后用大葱1把.煎汤浸洗患处。
(8)茴香橘核汤【组成】小茴香15克.川楝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橘核、荔枝核各12克,牵牛子、肉桂、昆布、海藻各10克,地肤子15克,白部1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温经散结,行气逐液。
【用途】适用于鞘膜积液,属寒气凝滞肝脉,积聚阴囊。
【用法】口服.每日1剂。
(9)加减马鞭草汤【组成】马鞭草、革族、薏苡仁、刘寄奴各15克,穿山甲(先煎)6克,小茴香、苍术各6点,川牛膝、赤芍、茯苓、神曲各10克,麦芽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驱虫通络。
【用途】适用于鞘膜积液,属虫积阻结型;症见有丝虫病感染史,或有下肢象皮肿.阴囊肿大,积液呈米泔水样,面唇部有虫斑,舌谈体胖,苔白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