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图示及意义;我国产业转移的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我国产业转移的形式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家知道APEC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组织?我国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1年10月,是亚太区域国家与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
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知识新授】【板书】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生活动】阅读第一、二自然段,学生回答问题: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2.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是什么?【板书】区域经济一体化【板书】经济全球化【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意义。
【承转】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明显,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势在必行。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找出这四方面。
【板书】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过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资源短缺的制约;西部内陆地区资源丰富,但因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又限制了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制订了不少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板书】二、资源跨区域调配【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造成的。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第一、二段,回答:1.我国的能源资源、水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2.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是什么?3.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三种,哪三种?【板书】 (一)南水北调工程【学生活动】阅读南水北调,读图1-21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规划示意图,回答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连接了哪几条大河?形成了怎样的总体布局格局?【讲解】老师解释“四纵三横”的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说出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具体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完成下表。
(展示投影片)【学生活动】阅读课本30页,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回答: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影响有哪些?不利影响有哪些?应采取哪些对策?(小组协作学习,总结答案)【板书】(二)西气东输【学生活动】阅读西气东输,读图1-22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回答问题:1.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途中经过哪些省区?经过的主要城市有哪些?2.除主体工程外,还包括哪些工程?3.西气东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4.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5.看28页活动题: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将给甘肃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展示投影片)有利影响:可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由于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尤其要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会对那里的生态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另外,管道也要穿越古代的丝绸之路,对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造成影响,其损失难以估量。
)【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及资源调配所涉及相关区域的地理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建设时,要密切关注工程对涉及地区的地理坏境影响的检测,对不利影响要采取工程或技术措施加以克服。
【板书】(三)西电东送【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西电东送,读图1-24西电东送示意,回答问题。
我国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讲解整理】说出西电东输的北线、中线、南线的线路。
(展示投影片)北线: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线: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线: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自治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
【学生活动】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板书】(四)煤炭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整理) (展【板书】三、产业转移【板书】1.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活动】阅读教材P.31-33页,读图1-28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示意,回答:1.我国产业转移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原因分别是什么?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整理)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出现了向哪些地带转移的趋势?(学生看图回答)3.学生阅读材料,做活动题: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有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板书】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区域产业发展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产业类型及对环境的影响是怎样【板书】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展示投影片)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如: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首先向转移,然后向转移,再接着向转移。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表现及我国产业转移的形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资源跨区域调配(一)南水北调(二)西气东输(三)西电东送(四)煤炭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产业转移1.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五、课堂达标单项选择题1、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A、发达国家法制不健全,有空子可钻B、发达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D、发达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欧盟15国领导人于2002年12月13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向10个候选国(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马耳他)发出了2004年5月1日入盟的邀请,迈出了迄今为止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最大的一步。
据次回答2-4题。
2、在候选的10个国家中,属于亚洲的国家是()A、斯洛文尼亚B、立陶宛C、马耳他D、塞浦路斯3、欧盟在2004-2006年间将向新成员国提供408.3亿欧元的财政补贴,作为结束入盟谈判的重要条件,欧盟获得的回报将是()A、组织版图的扩大B、商品市场的拓展C、就业机会的增多D、关税金额的提高4、近50年来,欧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A、欧盟东扩B、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成立C、欧洲自由贸易市场的建立D、欧元流通5、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D、能源西丰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6、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7、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A、北京B、天津C、烟台D、威海8、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是()A、东线工程B、中线工程C、西线工程D、东、中、西线均需要9、西气东输的能源使用后,将降低沿线城市的()A、水体污染B、土壤污染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依据的是()A、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B、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D、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有现成的输气管道可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