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
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
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2【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课本,理解概念。
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绘出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把我们制作的高山、平原、山谷等山画到平面图纸上并绘制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图画图话”的探究活动,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4个学习目标。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3【作业】实践探索作业
了解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名称,周末跟亲戚朋友一起去旅游,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的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陡坡、缓坡知识吧,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
在旅游中你有哪些新的感悟,请在下周的地理课上给大家尽情地展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