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

中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

中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姓名:曾强单位:江西应用职业技术职业学院国土资源工程系11土管01班摘要:中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是根据历史发展形成的,符合了一定的中国土地国情,并且有中国法律制度的规范保障。

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好多问题,中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

为此本论文通过分析目前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规定、现状以及征收程序,借鉴国外发达资本主义的土地征收制度,分析其中的弊端,提出完善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土地征用、征地补偿、公共利益、土地所有权一、中国现行征收制度的法律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1.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2.关于国家征收土地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1.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关于征收土地的规定第二条: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二、中国现行征收制度的现状和征收补偿办法(一)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的现状中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的具体内容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

除了农村集体和个人为了兴建乡镇企业或者村民住宅外,土地管理法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建设。

当建设单位确实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必须经过土地管理主管部门批准,通过国家征用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家所有的土地,然后通过出让或者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管理法也规定了各级政府对于征用各类土地,包括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的审批权限。

根据自2002年实施的《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对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公告。

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征地当事人有权利就拟定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以及拟定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申请等事项举行听证。

在现有土地征用制度下,征用土地的补偿不是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标准的,而是以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的产出水平为基础来进行核定。

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上限,而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以及征用非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由各省级地方政府制定。

在国土资源部最近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虽然允许在征地补偿费过低而不能保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土地补偿和安置费总额可以超过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上限),但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仍然不是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基础的。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补偿费用的标准也存在着差异。

对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国务院出台了专门的管理条例。

尽管补偿标准的上限有所差异,其补偿费用计算的基本原则与土地管理法中的规定是一致的。

(二)征收补偿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

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

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三、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的程序(一)发布拟征地公告(二)确认征地调查结果(三)组织征地听证(四)拟订“一书(三)四方案”组卷上报审批(五)征收土地公告(六)征地补偿登记(七)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八)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九)落实征地补偿、安置资金(包括社保金)(十)交出土地四、国外征收制度的借鉴综观世界各国(地区)的土地征用制度,征地补偿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0年3月8日历史上第一部《土地征用法》在法国公布后,世界各国的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都不断完善。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系统和完善,我国大陆地区则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为了有效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保障中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美国的宪法规定,非依照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没有合理补偿,不得征用私有财产供公共使用。

根据美国财产法,合理补偿是指赔偿所有者财产的公平市场价格,包括财产的现有价值和财产未来盈利的折扣价格,如果因征地必须对土地所有者实行公正的补偿。

通常土地征用补偿是根据征用前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它充分考虑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不仅补偿被征土地现有的价值,而且充分考虑到土地可预期、可预见的未来价值。

同时,也考虑了因征地而导致邻近土地所有者经营上的损失。

如果土地所有者对补偿金额不满意时,还可以继续提出要求,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价格。

但若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考虑,认为补偿金支付过多,也可要求法院裁决土地所有者退还部分补偿金。

这体现的是征地价格不是单方意志来确定的,征地双方均可依据法律程序提出自己的要求,最终取得双方都能承受的价格。

(二)英国英国对土地征用补偿有较为详尽的规定,包括土地征用补偿原则、补偿范围和标准、土地征用补偿的估价日期、补偿争议的处理等。

具体来看,土地征用补偿原则是:土地征用补偿以愿意买者与愿意卖者之市价为补偿的基础,补偿以相等为原则,损害以恢复原状为原则。

土地征用补偿的范围和标准是:1.因所征用的土地一旦投入使用而导致的当事人所拥有的其他土地的价格的增加;2.征地时,由于必须将征用土地与当事人的其他土地划开而使当事人蒙受的损失;3.对当事人的财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使当事人蒙受的损失;4.当事人被迫迁居别处或到其他地方经商所需要的合理费用。

此外,还有经营外损失费的补偿。

5.由于动乱而受到的损害,即对于拥有者特殊经济利益的干扰和相关范围的影响,由于有害影响受到的损失;6.如果由于土地被征用,当事人对所有权重新确认时,在测量确认和产权登记方面所需的花费,以及可能缴纳的印花税和其他税费等;7.对当地民房的征用要给予补偿。

除了上面提到的补偿费以外,在英国,当农民因征地而离开其农场时,还能获得一笔农场损失费,前提是:他对被征农地的使用期至少还有3年;使用权的灭失是因为强制性征地;3年之内又开始在英国另一家农场从事农业生产。

英国计算补偿价格的时期确定在征用者进入土地(在取得权利前实际占有)的日期。

如果有些土地在征用之前因要转为公用事业开发地而造成的地价上涨,原则上补偿价格不包括这一部分。

但是,某些合理的上涨可以考虑。

英国设有专门的土地法庭,补偿金额的确定既可以通过征地当局和所有当事人双方之间达成的一致意见,又可以采用土地法庭裁决补偿费。

英国土地法庭主要是根据下面的原则裁决补偿金额的:在征用是强制执行的事实下,没有补偿费;地价将采用自愿购买者在开放的市场上购买土地所需支付的数额;假如征地目的需要法令认可,那么将不考虑对于任何目的土地特殊的适用性或适应性;以不合法的、有害于居住者身体健康或有害于公共卫生的方式使用的地产,其价值不予考虑;假如一块特定的土地由于缺少市场卖不出去,不能确定其市价,则补偿费可以参照相当的地块给予占有者合理成本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根据未被征地的地价的折旧确定补偿费也是有效的。

五、中国现行征收制度的弊端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源自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我国目前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不仅征地补偿金额低,而且补偿的内容过窄,严重侵害了农民的权益。

我国土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是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民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之和不得超过该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这种按“产值倍数法”来确定补偿标准极不合理,既无法体现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市场定位的原则,又无法适应征地实际中的各种类型的要求,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弹性空间大,主观性强,容易发生扭曲。

同时,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补偿范围过窄,只对农民的实际损失给予补偿,没有考虑农民土地的预期收益。

笔(二)征地补偿方式单一目前,在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我国大多数地方以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其他安置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而货币安置是低水平的生活指向性安排,没有涉及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训,在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留下了隐患,因而也时常引起征地纠纷,不利于社会安定。

(三)征地补偿费分配混乱尽管我国1998年《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国家要将土地补偿费交给集体,但却没有明确规定集体如何处理补偿费。

这一制度的空缺,为地方官员和集体干部谋取自身利益提供了经济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