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怒江水电开发的环评报告

怒江水电开发的环评报告

怒江干流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摘要:怒江水能资源蕴含丰富,对其进行水电开发在一片争议中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本文就怒江水电开发中可能会产生的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减缓相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并得出怒江水电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希望该论文可以为相关人员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水电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关键字:怒江,水电,环评Enviroment impac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the mainstream of Nujiang RiverAbstract:Nujiang river contains the rich water resources,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a dispute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predicted Nujiang river i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may produce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noise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slowing down the related measures,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nclusion about the Nujiang rive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projects.I hope that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relevant person decisions,and reduce the bad influence of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so we can finally realiz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Keywords: Nujiang River ,Hydroelect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目录1 、怒江水电项目概况1.1、怒江简介. (4)1.2 、水电开发规划 (4)2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2.1 、评价目的 (5)2.2 、评价原则 (5)2.3 、评价依据 (5)2.2 、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 (6)2.3 、水电开发的水环境影响 (7)2.4 、水电开发的大气环境影响 (8)2.5 、水电开发的声环境影响 (9)2.6 、水电开发的固废影响 (9)2.7 、水电开发的社会影响 (10)2.8 、水电开发的经济影响 (10)3 、本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3.1 、环境保护目标 (11)3.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2)3.2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2)3.3 、大气环境减缓措施 (13)3.4 、声环境减缓措施 (13)3.5 、固废影响减缓措施 (13)3.6 、社会影响减缓措施 (14)4 、怒江水电开发各方看法4.1 、反对方观点 (14)4.2 、支持方观点 (14)5 、怒江水电开发结论1 、怒江水电项目概况1.1 、怒江基本情况简介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

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8.7%。

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中游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两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构成羽状水系。

水量以雨水补给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变化不大,水力资源丰富。

1.2 、怒江水电开发规划简介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

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10;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怒江水电开发方案为中下游梯级开发方案,即松塔(龙头水库)─丙中洛─马吉(龙头水库)─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光坡的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全梯级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

据专家预测:怒江中下游河段规划梯级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在30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除直接经济效益外,水电开发将以发电为主,还带来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怒江下游耕地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植条件优越,但气候炎热干旱,石头寨、赛格梯级建成后,可使潞江坝的农田实现自流和提水灌溉。

怒江流域支流上规划了骨干引水渠152条,新建水库及塘坝7处,加上现有的渠道加固及“五小工程”(小水塘、小水池、小塘坝、小水利和小水库), 将使供水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针对怒江流域中游洪灾频繁发生,堤防建设能够有效调节洪峰流量,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

实施水电开发,在高山峡谷之间,出现串珠似的水库群,气势磅礴的大电站群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少数民族风情加上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事业的更大发展。

2 、怒江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1、环境影响评价目的(1) 根据规划方案,综合规划流域段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分析该规划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针对规划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出减缓和避免不良影响的防治对策(3)根据规划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对规划内具体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制定监测和跟踪计划(4)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该规划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策划内具体项目的设计以及企业的环境管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2、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2)整体性原则(3)公众参与原则(4)一致性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2.3、评价依据2.3.1、相关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0)《云南省珍稀动物名录》(11)其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3.2、相关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2.4、怒江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2.2.1、怒江流域生态现状怒江地处横断山脉峡谷,由于地理上的封闭性,怒江流域多数河段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基本完好。

据资料记载,怒江流域陆生动物较多,有昆虫1 690种,两栖类 21 种,爬行类 56 种,鸟类 419 种,兽类 154种,有白眉长猿猴、羚羊、雪豹等多种濒危珍稀动物。

怒江流域的高等植物包括 200 余科、1 200 余属,6 000余种,占全国 20% 以上,峡谷区内的珍稀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属国家级保护的有 20 余种,省级保护的有 30 多种。

怒江现有七类 48 种鱼,其中 17 种为怒江所特有,角鱼、缺须盆辰鱼、裸腹叶须鱼及长须黑鱼等 4 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怒江流域内有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南滚河和高黎贡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怒江、小黑山和永德大雪山 3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著名的石月亮、怒江第 1 湾、怒江大峡谷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自然景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2、水电开发后的生态影响1、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怒江拟进行的两库13级的开发,多出大坝的形成,会使怒江被拦腰截断,导致原本正常的河流被一连串水库取代,成为相对静止的水系,改变了连续性河流的规律,改变了河流是“天然地表水流”的性质,损害了河流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这样会使怒江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对怒江的水生生物和48 种鱼类,特别是其中的 17 个特有种的生存是致命的打击。

并且蓄水后河谷变成了水库,流动的河流变成了相对静止的人工湖,水深、水温、流速、水流边界条件、水质物理化学特性都发生了变化,水库中还出现明显温度分层现象,对农作物、鱼类和珍稀濒危水生生物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出现。

大坝还会截断水生生物的自然通道,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造成水库泥沙淤积及营养物质被截流,大坝下游河流廊道的营养物质输移扩散规律发生改变,影响鱼类养料来源及栖息地和产卵区的生态条件。

最为严重的是阻断了鱼类的迁徙,导致流水鱼类的消失2、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主要是施工开挖直接破坏植被,对森林、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和陆生植物物种产生影响,对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古树名木的数量及分布产生影响。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主要是施工机械运行、砂石料加工、爆破、机动车辆等产生的噪声,会对鸟类、兽类产生惊扰和驱逐,工程占地对两栖爬行类栖息地的直接破坏和个体碾压,对珍稀濒危和特有动物的种类、分布以及栖息环境的影响。

另外,河谷变成了水库,原有陆地生境被破碎化、片断化,陆生动物被迫迁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