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仅供参考)
编录必备:地质锤、编录刀、放大镜、钢卷尺、直尺、量角器、10%HCL溶液、编录夹、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2H铅笔、彩色铅笔、γ+β编录仪、数码照相机
编录前:检查钻机小班记录表,简易水文记录表,岩心箱编号,回次牌,岩心摆放顺序,大于10cm的岩心编号,拍岩心照片。

地质、水文编录:
1.泥:微细粒土状<0.004mm,手触有粘性、粘手;且无砂粒感。

2.粉砂:细砂粒状<0.06~>0.004mm,手摸有砂感;无明显砂粒,多发育有细砂纹、波纹及水平砂纹层。

3.细砂:细砂粒状<0.25~>0.06mm,手摸为砂粒状;粒度均匀、无较粗砂粒感。

见水平及小型交错层理。

4.中砂:为砂粒状<0.5~>0.25mm,手摸为砂粒状;但粒度略粗、无较粗砂粒感。

多见有交错层理等。

5.粗砂:为粗粒状<2.0~>0.5mm,手摸为粗粒状;但粒度较粗。

多见有多种大、中型交错层理等。

6.砾:细砾<8~>2.0mm,中砾<32~>8mm,粗砾<128~>32mm,巨砾~>128mm
编录格式:
颜色+定名,层理,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矿物成分,胶结类型,磨圆度,分选性,渗透性,特殊夹层,岩心块度,其他(黄铁矿、结核、煤屑、沥青、碳屑、植物化石)。

1、胶结类型: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
2、胶结程度:按疏松程度进行描述,如疏松,较疏松,致密;
3、胶结物含量:按泥质或钙质的百分比含量进行描述;
4、磨圆度:按岩石的形状描述,如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
5、分选性:采用三级描述,如分选性差(某一粒级含量<50%),分选性中等(某一粒
级含量50~75%),分选性好(某一粒级含量>75%);
7、特殊夹层;铝土层,石膏薄层,煤线;
6、岩石块度与RQD值:长柱状(岩心块段>20cm),短柱状10~20cm,块状5~10cm,
碎块状2~5cm,碎屑状<2cm;
8、渗透性:分强、中等、弱、差;
9、透水性:不透水、弱透水、中等透水、强透水;
10、隔水层:泥质含量>25%;
11、透水层:泥质含量<25%;
12、碳酸盐含量:
Ⅰ级滴盐酸不起泡或微气泡Co2含量<3%
Ⅱ级滴盐酸见到较多气泡Co2含量3~5%
Ⅲ级滴盐酸剧烈气泡Co2含量>5%
13、蚀变类型: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物探编录
1、采用FD-3010进行γ和γ+β照射量率功能测量,
2、仪器满足“三性”要求,
3、岩心测量时,非矿段一般以0.5~1.0m的点间距记录,岩心不连续的界面要增加测点;含矿段及顶底板以0.1~0.2m的间隔记录,若矿芯各面的强度差别很大时,应同时记录最低和最高强度。

岩心采取率:
1、全孔平均采取率≥65%
2、目标层段,标志层,矿层,相邻两回次的平均采取率均≥75%
3、水文孔、物探参数孔采取率≥85%
孔深校正:
1、每钻进100米校正孔深一次,终孔必须校正孔深,最大允许误差率为千分之一。

2、孔深=钻具总长-机高机余
测斜
1、每钻进50米必须测斜一次,终孔也必须测斜。

直孔每百米不超过2°,斜孔每百米不超过
3°。

简易水文观测
1钻机正常钻进中,下钻前,上钻后必须观测水位,并及时记录班报表内;
2终孔后,必须24小时观测水位,直到水位达到稳定为止;
物探测井
测井内容:包括γ测井,综合测井,井斜测井三部分。

1、γ测井
2、综合测井: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长、短源距,井径,自然电位,声波
3、井斜测井
采样
主要对钻井岩心取样,包括岩矿鉴定取样、分析取样、物探参数取样、煤芯煤样及夹矸及顶底板样等。

(1)样品采集的原则
①满足铀资源量估算的要求;
②满足地质分析要求;
③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④按不同层位、岩性、砂体进行取样;
⑤按砂体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类型,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有对比的取样;
⑥按矿体不同部位、矿石品级、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进行系统取样;
⑦采集新鲜样品;
⑧样品应尽量配套,一样多用,以便相互验证和补充及对比,即配套样品尽量在同一地质体的相同位置上取样;
⑨矿体取样时,根据地质、物探编录和铀矿化分布特征,合理划分样段;⑩尽量做到“综合利用,成果共享”,达到提高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样品数量的目的。

以铀、镭、钍、钾、密度和湿度样为主,主要为了满足铀资源量的估算要求。

其它分析项目主要配合铀、镭分析结果,用来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铀矿物种类、伴生元素及有害组分等,大致确定完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还原带的划分依据、发育特征、蚀变程度、地球化学特征和空间分布规模,大致确定有机质和碳酸盐矿物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范围,从微观的角度大致确定铀矿化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形态、规模、还原介质含量、分布等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以及围岩、矿石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和铀矿物的存在形式,从微观的角度判断铀矿化的受控因素。

地浸砂岩铀矿取样长度遵循如下原则:
当矿段厚度小于1m时,取样长度应不大于30cm;
当矿段厚度为1~2m时,取样长度最大为50cm;
当矿段厚度大于2m时,取样长度最大为1m;
在矿段边界的取样长度为10~20cm;
矿段两侧围岩各取一个样,取样长度为10~20cm。

(2)取样种类及技术要求
取样种类:为完成项目设计任务,采集的样品种类有:岩矿鉴定取样、分析取样、矿体物性参数样,所有取样按《地浸砂岩型铀矿取样规范》(EJ/T1158—2002)要求执行。

岩矿鉴定取样:
①采集各类分析样品时,必要时可同时采集岩矿鉴定样品,且测定样品的伽玛照射量率,并要求样品现场采集。

②薄片鉴定:测定岩矿石中各种矿物含量、泥质含量、有机质、碳酸盐含量,研究矿石的结构、构造、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矿物成分、后生蚀变类型及强度,确定岩矿石的镜下定名,主要针对矿石或目的层分地段取样。

③电子探针样:研究铀矿物的存在形式,蚀变矿物的物质组份和蚀变矿物的共生组合特点,主要针对矿石取样。

④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粘土矿物的矿物成分、相对含量和存在形式,要求在平面上分布较均匀,主要针对矿石取样。

⑤粒度取样:主要研究含矿含水层及矿石的岩性粒度,了解其渗透性及泥质含量,采用筛析法(分地段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取样:
①铀、镭、钍、钾样:研究矿体中放射性铀、镭、钍、钾元素的变化及铀的迁移富集规律,确定铀矿体与围岩的界线和矿体中铀镭、镭氡平衡规律。

在矿床及其外围凡工业矿孔和矿化孔均采集铀、镭、钍、钾样,采样范围以品位大于等于0.0100%的铀矿石为主,在部分剖面同时兼顾品位在0.0050%~0.0100%的贫矿石,采样长度可以放大,目的是研究铀、镭平衡与层间氧化带在空间的配置关系以及沿层间氧化带的变化规律。

样品由地质、物探编录员现场采集。

②组合样:初步研究与铀矿物共伴生元素的含量,为与铀矿物伴生矿物的分析提供依据,主要针对矿石取样分品级、产出部位取样。

分析样品主要为铀、镭、钍、钾样副样或副样组合样,同时在矿体围岩及顶底板取代表性样品,研究伴生元素的富集规律以及伴生元素与铀矿化
的空间配置关系,大致了解本地区的有用组分及其含量。

③环境指标样:分析项目有有机碳、全硫、低价硫、Fe3+、Fe2+,各地段选一条或二条剖面进行样品系统采集,研究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类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为岩石地球化学分带的划分提供依据,了解铀富集的因素。

④研究分析样:主要针对矿石取样或利用铀、镭样副样以及采用副样组合样进行分析,同时取少量围岩样进行对比控制,用来确定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又含量,铀的存在形式并计算有效原子序数。

矿石物性参数样:主要有密度、湿度样,主要针对矿石取样,并且地质、物探现场跟班按不同矿石类型、深度、氧化分带,同时考虑矿石的品级及矿体赋存部位取代表性样,要求γ+β照射量率达到一定数值时进行系统采样,同时取极少量的围岩样品进行研究对比。

对铀、镭等主要样品取10%的内检样及5%的外检样,以便进行质量检查。

其它技术方法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结合勘查区工作程度作适当调整。

封孔
采用42.5R型号水泥全孔封闭,并做好孔口标识(孔号,孔深,开孔日期,封孔日期)
工业指标
反映矿化情况的钻孔成果
异常孔
地浸砂岩型:在疏松透水的砂岩层中,钻孔中见铀品位大于或等于0.005%、但小于0.01%的矿化段。

其它类型:钻孔中见铀品位大干或等于0.01%、但小于0.03%的矿化段。

矿化孔
地浸砂岩型:在疏松透水的砂岩层中,钻孔中见铀品位大于或等于0.01%、平米铀量小于1kg/m2的矿化段。

其它类型:钻孔中见铀品位大于或等于0.03%、但小于0.05%,米百分数大于或等于0.021的矿化段;或铀品位虽大于0.05%,但米百分数小于0.035的矿化段。

工业矿孔
地浸砂岩型:在疏松透水的砂岩层中,钻孔中见铀品位大于或等于0.01%,单层矿段或符合压缩合并估算要求、平米铀量大于或等于1kg/m2的矿段。

其它类型:钻孔中铀品位大于或等于0.05%、最小可采厚度0.7m、夹石剔除厚度0.7m、最低工业米百分数0.0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