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 精品

最新-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 精品

“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
摘要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措施要重视生涯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规划内容,借助有效评估形成能力培养方向的引导。

本文分析了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中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生涯规划;普通高中;实践措施高中阶段对于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创新拔尖的人才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重要阶段将生涯规划教育引入高中德育教育体系之中切实可行,能够实现教育双赢。

一、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融合所谓生涯规划是指社会中的个体能够尽自己所能地完成对未来人生的合理规划,考虑到个人智能、情商、价值的优势,扬长避短,妥善处理自己的生活,使得个体能够发挥天赋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在高中阶段借助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形成明确的兴趣与能力认识,争取能够在高中阶段将自己的个人兴趣转变成为学科优势,最终成为事业追求的目标,保证专业努力下能够全面发挥高中生的个人价值与潜力,提升学习效果。

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应该紧密融合在一起。

首先,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德育教育有相融合的内容。

例如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如何,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些需要思考的内容与德育工作中的理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生涯规划教育将会促进德育教育的成效。

单方面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中生的心理需求了,他们需要有更为实际的东西作为学习支撑,表面化的口头教育是起不到良好作用的,用生涯规划的模式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素质是切实可行的。

目前,很多高中还没有开展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就要积极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工作先行结合起来,确保生涯规划工作有步骤地进行下去。

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努力,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努力目标。

二、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措施1、生涯导向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要重视生涯导向作用,所谓的生涯导向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指标,形成个人发展的的阶段设计,形成生涯规划指南。

这一步是形成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必须要让学生有真实的认识和清醒的分析。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生涯思考。

很多高中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是较为迷茫的,优等生心里只有成绩、后进生充满挫败感、中等生焦虑不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业生涯规划。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的努力方向,收集信息之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阶层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方法可以依靠兴趣划分、依靠学生成绩划分等。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成功人生的指标设计。

教师可以利用德育时间来进行宣传片的播放,认真分析成功人士的成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然后请同学们反思你具体拥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哪些是不可逆的,哪些是可以转变的,最终形成成功人生的初步规划。

德育工作中开展生涯导向活动就是为了确保学生不会莫名悲观、好高骛远等不良思想,而是形成真实的职业导向。

2、合理规划整个高中阶段,教师都要借助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

首先,要顺应潮流,把握好人才培养趋势。

高中教育工作者要借助媒体广播、课间操宣传、校园网络、班主任宣传等方法,让高中生明确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界定,让学生能够开智观天下,明确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帮助学生形成生活规划。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感恩德育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形成生活规划,认识自我的能力、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设计家庭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定下自己为家庭努力的计划。

借助德育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形成生涯修炼,感受父母的工作环境,形成职业生涯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