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
27
(三)网络舆论
1、网络舆论是基于互联网出现的公众舆论 2、网络舆论与主流舆论 3、舆论引导就是公众舆论引导 汇聚民智、释解民惑、疏导民怨、聚集民
意
28
两个舆论场
官方舆论场 传统媒体
网上新闻
民间舆论场 微博客
新闻跟帖
论坛
博客
29
民间舆论场的特点
1、无所不在的信息源 2、对官方舆论的消解、反讽、恶搞 ——反体制 3、敌对势力煽风点火的策源地 4、有自己诉求打着“民意”旗号的社会精
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
省委宣传部网络宣传管理公室 刘若松
1
介绍三方面问题
一、当前的媒体环境和背景 二、互联网舆论传播 三、网络舆论的引导
2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 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胡锦涛在视察人民网时的讲话
3
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 展综合评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 规划、土地供给、环保约束、财税分配、 民生保障、舆论引导、干部实绩考核等方 面的体制机制。
博客、播客、微博客等个人新闻台成为重要的信息集散方 式
个人对个人(P2P)的BT、电骡等点对点对等联网技术不断 发展,传播有害信息更加隐蔽。
搜索引擎等技术方式隐含着意识形态导向
26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特点
五是网站内容低俗化
六是舆论监督网络化
1、力推负面报道 2、正面新闻负面解读 3、少数人操控
1、本土的网站占主导地位
2、民营的网站占大头
25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特点
四是新的技术发展:搜索引擎、即时通讯、P TO P 对等网络和短信;
即时通信技术: QQ 、MSN、雅虎通;QQ现有9百万个群, 每天增加6万个
无线通讯方式快速发展,并同互联网相结合。在许多社会 组织动员活动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QQ组织动员, 手机联系沟通”的模式
媒体与公众
公众需要媒体影响政府决策 媒体需要公众来扩大影响获取利益 公众引导媒体,同时媒体也引导公众
18
政府、媒体与公众
政府如何调控媒体
工作要有媒体意识、新闻意识 利用好权威的政务信息资源 妥善应对舆论监督和批评
19
二、互联网舆情及传播
20
(一)对于互联网的认知
对于互联网中央概括为“我们已知的远不如 未知的”。
2、受众同时是发布者;用户生产内容 3、集中度更高。
22
我国互联网的特点
一是数量巨大,2011年底303万家网站,2.31 亿个博客。
二是网民数量庞大,呈低龄化。2011年底5.13 亿网民,普及率近40%。
23
中国网民的特点
三低: 1、年龄低。19岁以下占31%,29岁以下占49.1%。 2、收入低。月收入千元以下42.1%,1500元以下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 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
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1、涉及国家安全。 2、影响社会稳定。舆论问题处理不好,会
使个别问题变成社会问题,局部问题变成 全局问题,一般问题变成政治问题。 3、损害政府形象。舆论可能反映政府工作 存在的问题或舆论应对存在的问题。
6
一、当前新的媒体环境和背景
——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4
舆论引导能力是领导干部重要素质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 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 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 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 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 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 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 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互联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网络是技术 2、网络是媒介,网络是舆论传播的制高点 3、网络是社会 4、网络是产业 这四个方面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
21
(二)互联网传播特点
1、以“点对点”分众传播为主,构成大众传播。
传统媒体—“推”;网络媒体—“拉”;新兴网络—“推”; 实现互联网之父格鲁夫所说的“我的日报”
8
9
10
11
媒体环境的变化
(一)媒体本身的变化 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1、媒体发展多元化的趋势 传达公益信息的和面向市场提供信息服务的 2、作为媒体的网站以商业为主体 3、媒体导向市场化的倾向 选题的市场化和内部激励机制的市场化
12
媒体的特点
媒体拥有话语权和传播权 媒体有自己的利益 媒体的赢利模式规定其具有天然追奇、逐臭和起
55.6%,2000元以下70%。 3、爱发言者素质相对较低。初中以下学历网民占
到整体网民的36.7%。 三高: 1、99.5%大专学历以上都是网民 2、关注新闻占80% 以上 3、喜欢发表意见占45%
24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特点
三是资本结构多元化。
国有、民营、个人和国外资本都有。
从访问量看:
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 程中,但在传播领域已经进入信息社会。
传播速度快 媒体发达 自媒体兴起
7
社会已进入媒介化社会
1、信息社会=高风险社会 2、媒介对社会生活有着高度的影响力,人们
看到的许多是媒介化的“事实” 3、话语权和传播权也是一种公权力。阿尔
文·托夫勒称:统治社会的实际权力正在由暴力和金 钱向信息和知识转移。
意见 2、对政府的不信任加剧,政府成为舆论监
督和批评的主要对象。
15
舆论环境变化的影响
经济因素的影响 1、记者个人借机搂钱 2、媒体的经营手段 3、利益团体买舆论
16
舆论环境变化的影响
政治因素的影响 1、网民评头论足 2、利益和政治诉求 3、敌对势力煽风点火
17
政府、媒体与公众
英主导
30
微博舆论特点
个性化诉求——我
1、分享;2、吸引;3、说服;
哄特性
13
(二)传播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的应用和兴起 1、信息传播网络化:地方性媒体成为全国
性以至世界性的; 2、新闻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论坛、博客的
兴起,网民都是信息源 3、新闻话题由网民主导:微博进一步强化
了网民作为信息源的作用。
14
(三)受众的变化
互联网提供了随意发言的平台 1、网民民主意识高涨,热衷于在网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