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沉渣分析仪

尿沉渣分析仪




1 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的临床意义
①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显微镜 计数法,正常成人尿中红细胞约为<100 万/24小时;UF-100仪器法参考值为男性 0~12/ul,女性0~24 /ul;离心后为0~偶 见/HPF,如每高倍视野均可见1~2个为增 多, ≥3个/HPF为镜下血尿。通过动态 观察病人尿红细胞数量变化,可了解病 人治疗的效果。
分析仪结果对应镜检红细胞计数有较好的百
分比范围,特别是干化学“neg”档,<3/HP占 100%,红细胞<10/ul,镜检正常占99.82 %。
鉴于此种现象,认为在排除上述病理或其他
干扰因素存在下,仪器结果为“红细胞≤10
ul”时,可以省略显微镜检查,而其他档次(25

/ul、50 /ul、150 /ul、250 /ul、)均有

⒈对干扰物对红.白细胞测定的影响
白细胞试验的干扰
干化学法检测尿内白细胞的原理,位于粒细胞浆内含有酯 酶,可作为试剂带膜块中的吲哚酚酯。操作时应注意:⑴应
了解此法只能测定粒细胞,不与淋巴细胞反应,在肾移植病 人发生排异反应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时,会出现阴性结果, 此类病人不应用干化学法检查,应该以显微镜检查法为准。 ⑵尿液中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素, 或使用某些药物(如 呋喃旦啶)时,可产生假阳性;尿蛋白≥5g/L,或尿液中含有大 剂量先锋Ⅳ、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 阴性。
2+
11~30
3+
>30
4+
满视野 满视野 满视野
11~30 >30 11~30 >30
上皮细胞/ HPF 0
管型 / LPF
0
0~1
6~10 11~30
>30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 0~3 / HPF ,白细胞0~5 / HPF ,尿结晶和盐类 数量,以每高倍视野 + 2+ 3+ 4+ 报告。管型 (透明管型) 低倍视野 0~1/全片。现代临床检验学2000胞数少,而尿沉渣白 细胞计数多,这是因为干化学法测定的白细胞特异性脂
酶,由于白细胞吞噬细菌时,白细胞核内含有溶菌酶,溶
菌酶杀灭细菌时,大部分白细胞变成了脓球,所以干化学 法测定数少,而尿沉渣计数多,白细胞虽然变成脓球,但 白细胞的形状还存在,计数时仍然计数,如果是过敏性或 变态反应性引起的肾炎,尿沉渣中的细胞,多是淋巴细胞


干化学法:
根据嗜中性粒细胞中含有的特异性脂酶,水
解试纸条中吡咯氨酸脂为吡咯氨酸,再与重氮物发
生重氮反应而显色。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也 能测定白细胞数,但干化学法粗糙,不能准确反映 数量变化,显微镜的报告法(每高倍视野XX∽XX个 白细胞)或满视野/HPF,不能将治疗前后白细胞数 量变化反应出来,使用UF-100尿沉渣仪能够观察到 这种数量微弱变化,指导临床进一步的用药治疗。
9.32 6.99 0~21
8.33 7.54 0~20
0.41 0.25 0~1

标本对结果的影响
尿液标本必须新鲜,留尿后尽量立既测定,以 免红细胞,白细胞破坏,导致干化学与镜检法人 为实验误差。干化学法即能测定完整的细胞成 份,又能测定因细胞破坏胞浆内涵物来辨别细胞 的有无(通过特异或非特异性酯酶检测白细胞, 通过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反应检测红细胞), 因此报告时要了解临床诊断,综合分析,排除相 互结果的干扰。某些肾病患者的终尿,由于各种 原因使细胞裂解,可导致仪器法与目测法的差异。
文章最近有报导。
干化学法检测尿中红细胞:
主要是红细胞或红细胞破碎后HB,HB中的 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 解过氧化物释放新生态氧使邻甲苯胺氧化 显色,此法可测定完整红细胞,破碎红细胞中 的游离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三部分。其颜 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试带法对血红蛋白检测灵敏度约为
2.对红细胞试验的干扰

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
引起干化学法测定尿红细胞呈假阳性;易使检测红 细胞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是热不稳定过氧化物 酶的干扰。尿液大量维生素C的存在,可竞争性抑 制反应致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应注意细胞破坏
造成的“假阴性”现象。

所述“假阳性”、“假阴性”现象,是以显微镜检

小圆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上皮或移行上皮的底层,通常不见于
尿中。其中细胞呈多边形,核较大,核大者来自肾小
管,称肾小管上皮细胞或肾细胞;依形态又称多边形
细胞。此细胞与白细胞相似,但较白细胞略大(大
1/3左右),(直径一般不超过15um),含一大而明显的
核,浆中常见脂肪滴和小空泡,此细胞出现或增多, 表示肾小管有病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如成 堆出现,常表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

染色性
9-氮杂菲(Phenanthridine)

染色DNA和RNA

发射荧光为: 橙色对死细胞胞膜穿透性强
细胞膜、核膜以及线粒体等膜性物质被染 色
羰花青(Carbocyanine)


发射荧光为:绿色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UF-100尿沉渣分析仪 介绍)
一、特点:
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分析效率,降低 劳动强度。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提供定 量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可检测各种有形 成份信息, 有效协助血尿来源的鉴别诊断。

②利用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血尿来源:1979
年Birch和Fairley首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
胞形态变化,把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简
称肾性)和非肾小球源性(简称非肾性)血尿两 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以后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 同。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红细胞形态的 变化,将均一性的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基本与正
放出并出现在尿中,造成所谓红细胞干化学检查的
“假阳性”现象。
因此在干化学法结果与显微镜下所见出现矛 盾时,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甚至要动态观察,
切不一概否定干化学法结果。
镜检法与干化学法的相应关系 有作者报道干化学与镜检两种方法检查尿 红细胞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发现这两种方法 虽然结果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每一等级尿

白细胞在尿液内分布直径大约10um,稍比红细胞大, 前向散射光强度比红细胞稍大一些,但白细胞含有 细胞核而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它有高强度的前向 荧光,就能将白细胞与红细胞区别开来,白细胞出 现在散射图的正中央。


白细胞也像红细胞那样有很多形状,当白细 胞存活时,白细胞会呈现前向散射光强和前 向荧光弱;当白细胞受损害或死亡时,会呈 现前向散射光弱和前向荧光强。 利用白细胞激光散射强度和荧光强度的技 术识别白细胞高活性和低活性的不同程度,来 进一步对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以及恢复期作 出判断。
572例健康人群尿样RBC、WBC 、 EC 、 CAST参考范围 (个/um 95%可信界线)
RBC
WBC
EC
CAST
N
X
S
95%
X
S
95%
X
S
95%
X
S
95%
男 361
6.07 3.86 0~11
6.47 4.61 0~12
5.17 3.72 0~7
0.39 0.27 0~1
女211
8.94 6.12 0~19
UF-100尿沉渣分析仪的原理与干化学 法结果的分析及注意事项
二、UF-100原理:应用荧光染色剂将尿沉渣 中不同物质的细胞核或细胞膜进行分别染色 后,利用最先进的流式细胞仪原理和技术, 根据荧光、激光散射强度、散射波幅度及细 胞大小的不同和细胞通过时产生的电阻抗分 别落在不同的区域,来识别和计数尿内细胞 定量数据,并打印出RBC和WBC的直方图。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由泌尿道上皮脱落而来,种类较多,大小
不等。因为上皮细胞体积大,散射光程度强,都含有
细胞核,线粒体等,荧光程度也比较强。

仪器除了给出上皮细胞数量参数外,还标出小圆
上皮细胞(SRC),并在第二个屏幕上显示每微升小
圆细胞数。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上皮细胞,主要是 鳞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如果数量增多,可 见小圆上皮细胞,可认为泌尿道炎症的表现。
是8.7倍。
因此仪器法白细胞检测只是一个筛选实验,决不可代替显微
镜检查。
干化学结果异常,镜检结果正常,视为假阳性;反之干化学结
果正常,镜检结果异常,视为假阴性.由于过筛的目的是筛出
正常,镜检病理性标本,因为过筛的原则是不能出现假阴性,
否则就要漏诊。干化学结果假阳性的标本经过镜检后即可 得到纠正。虽然假阳性不如假阴性那么重要,但假阳性结果 过多,达不到过筛的目的。
查为基础的。由于干化学法是检测细胞胞浆内涵
物来辨别细胞的有无(通过特异或非特异性

酯酶检测白细胞,通过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反应 检测红细胞),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下列问题:①
由于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放置时间延
长,导致白细胞破坏,酯酶释放到尿液中,造成干化 学法阳性、镜检阴性的所为“假阳性”现象。② 肾病患者的红细胞在肾脏或泌尿道破坏,或尿比重 过低、尿PH偏高,均易造成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
0.015~0.03mg/dl,对红细胞检测灵敏度
约为5~15个/ul。新鲜未离心尿,计数板
法红细胞为10×106/L 时,试带法的分析
灵敏度为70~80%。与计数板法相比,若尿
中红细胞溶解,则试带法红细胞分析特异
度降低。


白细胞:
观察尿液内白细胞数量可帮助有关疾病(如泌尿 系感染.膀胱炎.结核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动 态观察这些病人尿内白细胞数量变化,来确定病人 的疗效观察和愈后。
较大的交叉,必须镜检。
原理不同,报告方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很难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