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气田石楼西区块永和18井区天然气5×108m3/a开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北京中海沃邦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永和分公司于2018年12月23日在永和县组织召开了“鄂东气田石楼西区块永和18井区天然气5×108m3/a开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会。
参加会议的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咨询单位的代表及特邀环保专家。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和专家赴工程现场对工程建设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听取了建设单位代表对工程环境保护执行情况的汇报及对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介绍。
经认真讨论和审议,形成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如下:一、工程基本情况鄂东气田石楼西区块永和18井区天然气5×108m3/a天然气开发项目位于石楼西区块内,动用天然气含气面积191.75km2。
采区位于永和县芝河镇、打石腰乡、阁底乡、桑壁镇一带,即北至打石腰乡~永和县城区,南至阁底乡北~芝河镇东后峪南~桑壁镇于湾村,西至打石腰乡蔚家洼,东至芝河镇后桑壁~双锁山~圪堆头村东。
2016年2月国家能源局以国能备油气[2016]1号对该区域内的能源以天然气矿种进行了备案,2016年3月18日取得省发改委支持文件;2016年8月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鄂东气田石楼西区块永和18井区天然气5×108m3/a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6年12月29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审批函[2016]17号“关于《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鄂东气田石楼西区块永和18井区天然气5亿立方米/年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根据《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鄂东气田石楼西区块永和18井区天然气5亿立方米/年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该项目动用含气面积191.75km2,开采目的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山1段及石盒子组盒8段,设计年产气量5亿m3/a。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钻井335口,井场78座,集气站3座、采出水处理站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集气管线21.5km,采气管线267.1 km,配套建设道路、自动控制、供电、供热、供水等公辅工程和环保工程。
目前实际建设69口井,29个井场,集气站1座,采出水处理站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采气管线73.21km,配套建设道路、自动控制、供电、供热、供水等公辅工程和环保工程。
目前永和18井区现有井场及站场生产规模已达设计产能5×108m3/a。
因此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调整(批复见附件),原18井区5亿方开发方案中设计的其余井场、永-2集气站、永-3集气站、相应输(集)气管线及道路和输电工程等全部纳入持续开发的永和45-18井区统一规划建设,另行评价与验收。
鄂东气田石楼西区块永和18井区天然气5×108m3/a开发项目于2017年11月竣工并投入试运行。
永和县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5月14日为该项目发放了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141032072100011032,有效期限自2018年5月14日至2021年5月13日。
工程实际总投资资125800万元,其中环保总投资为1931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53%。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二、工程变动情况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变更情况为:1、井场数量及部分井场位置变更本项目为滚动开发项目,建设规模为5×108m3,计划建设78座井场,335口采气井。
实际建设井场29座,采气井69口,已达到设计产能,其余井场纳入永和45-18井区开发项目统一规划建设。
对照环评,本项目少建设井场49座,共有7个井场的位置发生变更,变更井场未增加新的敏感目标。
因此,井场变更满足环评及批复总产能,且未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集气站建设规模增大环评批复建设集气站3座,建设规模合计170×104m3/d,变更为只建设永和集气处理站一座,建设规模为200×104m3/d;建设规模增大主要考虑冬季调峰时的处理能力,年处理规模依然为5×108m3,未发生变化,对应的污染物产生量也未发生变化。
因此集气站规模增大未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采出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增大环评批复建设24m3/d采出水处理站一座,考虑与永和45-18井区扩建项目共用采出水处理站,实际建设规模为48m3/d,建设位置及工艺未发生变化。
根据采出水产生台账,本项目采出水量小于17 m3/d,未超出环评时处理量,且处理后的采出水全部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不外排,故变更未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采出水处理站规模变更未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4、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增大环评批复在永和集气处理站建设一座2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实际建设时由于在采出水处理站规划建设了员工宿舍(已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并备案),建成后永和集气站的员工将搬至新的员工宿舍,并考虑为永和45-18井区开发项目新增定员预留处理能力,故在采出水处理站南侧建设了一座3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站。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未发生变化,根据生活污水产生台账,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小于2m3/d,未超出环评时处理量,且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全部回用于站区绿化和道路洒水,不外排。
故此变更未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对照环保部环办[2015]52号文,工程变更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因此本项目不存在界定为“重大变动”的情形。
三、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环评及批复要求措施与实际建设落实情况分别见表2、表3。
表2 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及落实情况一览表表3 环评报告批复要求及落实情况一览表四、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在设施调试期间,山西省地质矿产局二一三实验室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试运行效果进行了现场监测,效果如下:1、废气三甘醇脱水装置排放的颗粒物、NOx排放浓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表3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站场的非甲烷总烃场界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的排放限值。
2、废水采出水经采出水处理站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要求,全部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处理站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要求,全部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不外排。
3、噪声集气站、采出水处理站厂界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
4、总量三甘醇脱水装置燃烧天然气,NOx年排放量为0.05t/a,颗粒物年排放量为0.036t/a。
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五、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1)本项目平台均已建成,泥浆池黄土覆盖平整后进行了植被恢复,部分场地边坡植草护坡;井场道路主要利用原有农耕道路拓宽碾压后作为平台进场和检修道路,针对需新建的井场道路,采用推土机开路后进行了路面碾压;施工期以挖作填,临时施工场地施工结束后进行了平整,或自然恢复植被,或人工恢复植被。
(2)集气站及水处理站场地进行了场地硬化、绿化、场外护坡等。
进站道路为混凝土路面结构并在一侧修建了排水沟,对进站区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
(3)管线施工临时占地基本得到了恢复,施工阶段落实了表层土和深层土单独堆放回填的要求。
施工后对施工作业区进行了恢复。
施工期影响区域目前基本得到了恢复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大气环境影响(1)本项目施工期采取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经过现场踏勘及附近居民走访,本项目施工期未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根据验收监测可知,两台脱水装置排放的烟尘、NOx排放浓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表3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站场的非甲烷总烃场界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的排放限值。
3、地表水环境影响(1)施工期产生的钻井废水首先进入沉淀池循环使用,无法利用的污水进入泥浆池,其泥浆池进行防渗处理,废弃泥浆经自然干化与剩余的钻井岩屑一起固化后覆土深埋。
前期钻井排出的压裂液贮存于井场内沉淀池中,循环利用于后期钻井压裂,不外排。
生活污水利用村民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外排。
经过现场踏勘及附近居民走访,施工期未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验收调查期间,本项目各项污水处理措施合理有效,运转正常。
根据验收监测结果,采出水经采出水处理站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要求,全部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处理站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要求,全部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不外排。
4、地下水环境影响(1)井场施工时设置泥浆池,泥浆池铺设符合防渗要求的土工布膜(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
钻井废水首先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无法利用的污水进入泥浆池,自然干化与剩余的钻井岩屑一起固化后覆土深埋。
施工期未发生环境水污染事故。
(2)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氨氮、硝酸盐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余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中Ⅲ类标准要求。
氨氮、硝酸盐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主要与水点周围局部受到污染有关,总硬度、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超标主要与周围水文地质环境条件有关。
5、声环境影响(1)本项目在施工期采取了一系列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声环境污染,未发生因噪声污染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群众上访事件。
(2)本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压缩机等产噪设备设减振基础、消声器,管道与设备之间采用软连接。
集气站压缩机组区域北、南、西三侧采用轻钢结构材料封闭,顶部设顶棚。
(3)验收调查期间通过对集气站、采出水处理站厂界进行噪声监测可知:集气站、采出水处理站厂界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建设期的固废主要为前期施工平场和道路挖填产生的固废,钻井期间产生的钻井泥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