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摘要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目前我国池塘养殖在淡水养殖比例的增加,伴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
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
1.2问题的提出
问题一: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问题二: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问题三: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问题四:结合附件及以上分析,建立鱼类生长与体重相关模型。
在养殖鲢鱼、鳙鱼等的生长过程中可以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某些藻类,构造一个与1号池相同大小的净化池,通过水循环,并放养鲢鱼或鳙鱼,放养多少才能净化1号池中的藻类,净化效果如何。
问题五:结合附件及通过查阅资料构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
通过以上养殖从而使淡水养殖减少向江河湖海养殖废水排放。
二、问题分析
2.1问题一
将每个池中的样本点进行统一处理,用Excel求出常见的理化银子水体、底泥、间隙水之间的含量比列。
绘制柱形图,通过对比发现各种因子在4个水池中的含量比列大致相同,得出理化因子与水体、底泥、间隙水之间的关系。
通过查阅资料得出存在该关系的原因。
2.2问题二
三、问题假设
1.假设附件中的数据可靠无显著误差。
2.假设在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问题一
4.1.1数据处理
在问题一中我们将每个池的两个样本点进行统一处理,得到4份数据代表4个池塘。
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的含量比列,并绘制柱形图。
4.1.2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如下图表,进行相应的分析:
1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总磷的含量比 2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总磷的含量比
3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总磷的含量比4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总磷的含量比
图4.1.1(1)各池中总磷含量分布图
由图4.1.1(1)可得4个池塘中总磷主要与池水和间隙水有关系,而与底泥几乎没关系。
原因:底泥中磷的含量虽然很大,但其释放出来的磷却很少,且其释放的速度也很缓慢,不能参与磷循环也不能被利用[1]。
1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磷酸盐磷的含量比 2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磷酸盐磷的含量比
3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磷酸盐磷的含量比 4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磷酸盐磷的含量比
4.1.1(2)各池中磷酸盐磷含量分布图
由图4.1.1(2)可得4个池塘中磷酸盐磷主要与池水、间隙水、底泥都存在的关系。
1号池水、间隙水、底泥池总氮的含量比 2号池水、间隙水、底泥池总氮的含量比
3号池水、间隙水、底泥池总氮的含量比 4号池水、间隙水、底泥池总氮的含量比
4.1.1(3)各池中总氮含量分布图
由图4.1.1(3)可得4个池塘中总氮主要存在于池水、间隙水中,故与池水、间隙存在的关系,而与底泥几乎没有关系。
1号池水、间隙水、底泥硝态氮的含量比 2号池水、间隙水、底泥硝态氮的含量比
3号池水、间隙水、底泥硝态氮的含量比 4号池水、间隙水、底泥硝态氮的含量比
4.1.1(4)各池中硝态氮含量分布图
由图4.1.1(4)可得4个池塘中硝态氮主要存在于池水、间隙水、底泥中,故这三者都与硝态氮存在着关系,但关系最大的是底泥。
因底泥对硝态氮的吸附作用很小,几乎不吸附,因此底泥中的硝酸根离子可以充分释放,所以底泥中的硝酸根离子和间隙水中的硝酸根离子呈现显著相关关系[1]。
2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亚硝态氮的含量比 2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亚硝态氮的含量比
3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亚硝态氮的含量比 4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亚硝态氮的含量比
4.1.1(5)各池中亚硝态氮含量分布图
有图4.1.1(5)可得亚硝态氮主要存在与底泥中,在间隙水和池水中的含量较少,因为亚硝酸盐是消化作用的中间产物,所以极其不稳定,再好的条件下转化为硝酸盐,在水体中的含量极少[1]。
1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铵态氮的含量比 2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铵态氮的含量比
3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铵态氮的含量比 4号池池水、间隙水、底泥铵态氮的含量比
4.1.1(6)各池中铵态氮含量分布图
由图4.1.1(6)可得铵态氮主要存在于底泥和间隙水中,在池水中的含量很低,因此和底泥与间隙水存在关系,和池水几乎不存在关系。
4.2问题二
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