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文:8 海豚救人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先举例介绍海豚救人的现象,然后说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让学生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与动物和谐相处。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学,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解决问题。
2.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豚知识的资料,为自学课文打好基础。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语句表达的情感,继续学习说明方法。
4.设计口语交际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张扬个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使学生知道海豚怎样救人和为什么能救人,初步了解
课文的表达方式。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指导学生学会本课“豚、韩、鲨、狰、狞、雌”6 个会认字。
理解“海
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称海豚是海上救生员和海豚救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解开海豚救人之谜的。
课前准备:
1.课件:海洋馆内海豚表演的视频。
2.教师准备有关海豚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像是来营救他们的。
抽生读句子,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求生无望”体会当时船员
的危险处境以及绝望的心情;指导读好“求生无望”。
抓住“匆匆赶来”体会海豚救人迅速及时。
指导读好“匆匆赶来”。
齐读句子。
B.(展示课件第五屏):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
自由读句子,用“△”画出表示海豚救人动作的词语。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海豚救人不仅很有办法,还能负责到底,直到人安全为止。
齐读句子。
C.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海豚救助南非姑娘。
(3 自然段)
这时,一头鲨鱼向她游来……看见鲨鱼狰狞的面目了……呼吸都快停止了。
学生谈感受。
(展示课件第六屏):出示传说中“狰狞”这种动物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指名读文字资料,了解“狰狞”的字形及意义。
引导学生抓住“狰狞”体会鲨鱼的可怕及情况的危急,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研读海豚救人原因部分。
(5—8 自然段)
1.自由读 5—8 自然段,思考: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2.学生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体会第五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悟、品味,落实词句训练。
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获得发展。
引导学生根据字理、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四、拓展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准备的文字资料。
2.口语交际。
(就海豚某一方面的特点作些介绍,也可以以“海豚的自述”为题进行交流。
)
五、作业布置
1.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2.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有关海豚救人的小报。
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海豚的了解,在介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如列举数字,举例描述等。
激情导语: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板书设计:
16 桥山
洪
老汉──────── 人们(揪出小伙)
桥窄(党员排后)
17 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 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 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
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 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 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