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教师与学生-
《钱江晚报》2002.9.9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调 查
无私公正的教师最崇敬; 穿着得体的教师最悦目; 学识渊博的教师最欢迎; 课堂开放的教师最时尚; 善于倾听交流的教师最有影响; 遇事冷静的教师最可靠。
(一)道德素质
(二)文化素质
教师的素质结构
(三)能力素质
(四)身心素质
一个特级教师要到一所乡村小学上公开课。学校里的 老师都没有见识过特级 教师。有的不以为意,有的认为凭 关系混的,有的说靠年龄熬的。特级教师来了,谁也没料 到竟是一位十分年轻美丽的女性。她说,上课时,她将随 便走进一间教室。她进了全校闻名的后进班。
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知其心,救其失”,不禁摈弃了个人 恩怨-被杀的狗是自己的宠物,也把握了犯错误学生的心态 和特点,然后以画图为惩罚,让犯错学生弥补过失。与其说 这是一种惩罚,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爱的引导和鞭策。
3、公平公正: 教育善
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 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二)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 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 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教 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铃响后,听课教师都进了教室。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 的粉笔,桌面上铺了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特级教师巡视 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 过身去,面对黑板,轻轻吹去了桌上的粉笔灰。片刻的鸦 雀无声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所有的老师学生用掌 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最高分。
讲课的途中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过后她又讲了这几 道题的做法,并总结出了解此类型的题目的方法,学生们 很快就掌握了这方法。
教师职业的素质结构
怎样做个好教师?
?
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
关于教师应具素质的调查
国外对优秀教师素质的看法
美国的调查认为,一名好教师应具备12种素质: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她从不会戏弄你; (3)耐性——她不会放弃要求;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外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令人愉快; (6)公正——她对人没有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都会带来欢乐; (8)良好的品质——她从不乱发脾气;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认识自己; (10)伸缩性——她有错会改;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顺利念完了我的课本。
讲完后,她说了一句:“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 暂时没有做对的同学笑一笑。”
(一)道德素质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陈鹤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社会良心” “智者”“仁者” “行者”、“隐者”
道德素质
热爱教育事业
“师爱” 热爱学生
(道美) 公平公正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
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职 学校的专职教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狭义的概念)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广义的概念) 教师的概念是与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生、严格要求学生。
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 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便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狗 给杀了。校长非常生气,决定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怎 么罚?他既没有开除这个学生也没有使用暴力,而是罚他画 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时候,约翰.麦克 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愤研究解剖学终于成为一名伟 大的科学巨匠。
勤而三连八十 育不字同索卷 英倦,六文诗 才,两艺思赋 泽点雅五,, 神点一经七九 州心心,纬章 。血,四地勾
,诲书理股 ,,
诚必八加三一 滋有舌上尺支 桃方,五讲粉 李,九脏台笔 芳滴思六,, 天滴十腑四两 下汗想,季袖 。水,七晴清
,教嘴雨风 ,,
(1)教师职业充盈着自由的快乐——不是出于功利而是为了过有意 义的生活
换成了属我的生活的世界,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活泼、丰富的联系,他 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 教师职业的价值在“创造”中体现 ——教师创造的成果是年轻一代的灵魂,教师从职业活动中创造出知道怎样 生活和怎样全然享受人生的年轻一代,并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 发现的欢乐。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尸子》)
“神农始作耒,教民耕种”(《同俗通义》)
“后稷氏稼樯,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如育”
最早是以长者为师:“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蔗 老于下庠”。
西周:政教合一,官师一体。 战国及秦:以吏为师。 汉朝:出现专职教师,“博士”、“祭酒”、“助
教”、“典学” 唐以后,还出现了“学正”、“学录”、“监丞”、
功利观: 单纯的生计目的 评职称的需要 获取名利的要求
过有意义的生活: 获得充实的人生 感受自由的快乐 体验自我的价值
“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 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 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实际上, 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
“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 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匠师” “艺师” “儒师” “哲师”
第一,职业形象的模范性与准公共性 第二,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第三,职业价值的长期性和深远性 第四,职业待遇的福利性
有教 “关师 谁教是 ?师”的譬喻
➢ 有关教师的作用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 教师是摆渡人 ➢ 教师是托起太阳的人 ➢ 教师是学生的拐杖 ➢ 教师学生的一面镜子 ➢ 教师是梯子
➢有关教师的敬业精神
➢ 教师是蜡烛,照亮别 人,燃烧自己
➢ 教师是春蚕,春蚕到 死丝方尽
➢ 教师是孺子牛 ➢ 教师是铺路石 ➢ 教师是太阳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德]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2、教师职业内含着创造的幸福——不是蜡烛般的牺牲而是美好生活 的创造者
蜡烛观: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以自我的毁灭铺垫学生的成长 苦行僧式的单向消耗
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在自由创造的实践中成为职业的主人 在践行职业使命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在自我肯定的职业尊严中实现人格的升华
为人师表: “亲其师,信其道”——《学记》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
子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福禄贝尔 1、举止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2、仪表 规范、得体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缔造者”
教师的精神世界应是: 淡远而从容、安宁而馨香、充实而浪漫、 博大而执着、深邃而温暖!
以 高 尚 的 人 格 感 染 学 生 以 整 洁 的 仪 表 影 响 学 生 以 和 蔼 的 态 度 对 待 学 生 以 丰 富 的 学 识 引 导 学 生 以 博 大 的 胸 怀 爱 护 学 生 以 卓 越 的 能 力 拓 展 学 生
现在,我们可以做什么?
强体 修身 健心 博学 增才
《老师的启示》
•国内关于优秀教师素质的调查(1992) ①热爱教育事业,有深厚的感情、专一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能力。 ②道德上能帮助学生发展社会性,本身又具有高尚的道德。 ③管理上能热心熟练地率领班级和学生,懂得青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能够自信地开展工作。 ④ 有高度的创造性,能抓住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⑤对教材科学知识十分关心,认真备课,并不断掌握灵活的指导艺术。 ⑥知识渊博,思维敏捷。 ⑦ 性格明朗快活,精神朝气蓬勃,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具有专业 的权威,被青年们所信任。
能力结构:
设计教学的能力 表达能力(说、写) 教育教学机智 交往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 研究能力
(四)身心素质
? 林黛玉适不适合作一名现代教师?
1、心理素质 ——成熟的人格态型: ——合适的气质: 多血质最美、粘液质其次、胆汁质再次、抑郁质最弱。 ——卓越的情感智商: 爱好广泛、情感丰富、意志坚强。 ——稳定的性格特征: 热情、开朗、耐心、温和、镇定。 2、身体素质 精力充沛、耐受性强、反应敏捷、无明显教育教学障碍
六、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
(一)物质待遇
比较:“纵向”(历史)、“横向”(国别、职业)、 “层 次”(小、中、大学)
结果:收入高于体力职业,低于专业职业,中等; 收入不高但比较稳定; 注意地区差别; 实际收入,“兼职收入”
儿童(Children)态:
易于冲动、感情用事,缺乏主见,服从和任人摆 布,教学随意性。
父母(Parents)态:
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喜欢统治人、训斥人, 强调传统的常规,注重学生双基的掌握,有“护 犊”现象。
成人(Adult)态:
成熟稳健,乐观向上,有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 人热情相处的能力,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 表现具有现实性知觉,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 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典簿”等 西方:以吏为师、以僧为师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
关于对“教师是职业还是专业”的争论。 专业与职业的区别:P129 由此得出,教师是专业而非职业,但也是
“形成中的专业”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教书育人的专业 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要做人师而不仅仅是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