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论文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论文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摘要: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赤峰市作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整合开发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这一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深入挖掘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策略、强化蒙元文化旅游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加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主导思想策划三个方面做起,将赤峰市打造成为一个蒙元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一、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概述1、蒙元文化的概念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1,其核心部分是蒙古族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及民俗文化。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征,它既吸收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又接纳了东西文化之精华,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使蒙元文化一开始就成为以多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及其它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结合。

2、赤峰蒙元文化简述赤峰地区作为成吉思汗后裔们的封土,蒙古民族为开发赤峰作出过突出贡献,因而留下了许多重要文化遗迹,主要有以下一些遗迹:首先是应昌府,应昌府在现在得克旗达里湖畔,作为一个避暑胜地,是“北元”的首都;第二个是金宁路,在现在的翁旗乌丹镇,境内有张应瑞的墓地,是弘吉刺领地,同时也是元朝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第三是大宁路,故城在今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城内,在元朝的军事、经济、贸易、交通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元朝首都连接漠南、漠北,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赤峰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NJ09177)阶段性成果1萧启庆.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通往东北的重要枢纽;第四是武平路,故城在现在的敖汉旗白塔乡辽武安州城内,后迁大宁;第五是宁昌路,故城在现在的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曾在城内发现过元代石狮、飞马石雕、石螭首、龙凤纹琉璃瓦等,当时有过华丽的建筑,是当时元代内蒙古东部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此外,元代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突出地位,但传世的作品不多,因而在墓葬中发现的壁画显得尤为珍贵。

赤峰地区先后发现5座元墓,其内均有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宴饮图、出猎图、归来图、行旅图、山水画、山居图、礼乐图和各种装饰图案。

二、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是由蒙元文化的多元性产生的。

而这一多元性则主要是由蒙古族文化为代表的草原文化和兼具早期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文明的北方中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和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经济类型(游牧和农耕),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

在长达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互相撞击、补充和融合,最终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凝聚力。

草原文化以其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刚劲气质和精神风貌,与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融会,使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变革和更新,并进而长期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蒙元王朝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它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朝代,萨满教是匈奴、突厥、蒙古固有的生态宗教,是古代蒙古高原传统思想的基石。

在十三世纪蒙古人仍信仰萨满教的同时,接纳了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进而在蒙古高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综合性宗教体系。

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整个欧亚大陆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2。

受这一多元文化的影响,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赤峰市,就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古老城市,充分反映了两种建筑文化的特色,此外,具有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之称的元曲(散曲和杂剧)也是在兼容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

元曲的诞生与繁荣,正是得益于蒙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3。

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是构成赤峰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在利用赤峰市地方资源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其可见的资源,如历史遗迹、特色文化等,还要善2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5):66-693张大新.儿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18于发掘不可见的资源:如气候、材料、地方色彩、甚至历史典故等。

“蒙元文化”的多元性特征造就了赤峰地区人民具有对异文化包容、宽阔的胸怀,并主动学习和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结束中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建立元朝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为当今中国版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原与边疆地区关系日益紧密,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彼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和谐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蒙元文化一大特色,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4。

内蒙古民族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重要的挖掘宣传价值,开发和利用好这类资源,对中国旅游业21世纪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穿过历史的尘湮,审视“蒙元文化”这朵中华民族百花园里的奇葩,会发觉它是如此悠久、绚烂、独具魅力。

蒙元文化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具有了显著的多元性和空前的繁荣。

蒙元时期,中华版图横跨欧亚地域和众多民族的大一统局面使得文化的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厚内涵。

作为元王朝的主流文化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和人类的文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三、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措施1、强化蒙元文化旅游景观资源评价体系2002年1月,刘滨谊在《厦门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国际咨询》项目中首次提出了AVC理论5。

AVC指一个旅游区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alidity)、承载力(Capacity),即三力。

对于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景观来讲,进行三力评价将对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吸引力,随着旅游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和旅游者的逐渐成熟,旅游者的消费逐渐向理性化、个性化发展,人们不断意识到旅游产品独特性的重要,这也是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虽然赤峰市拥有许多历史人文资源,汇集着各种不同时代的文化。

但旅游资源、行业部门、各个地区间缺乏整合,从而明显降低了这一旅游景观的吸引力。

因此,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上“唯我独有”的风格与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4佚名.论蒙古族传统文化.阿拉善文化网站.2006.6.255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30性和主题,还应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整体优势,调动一切因素,造就一个与主题相适应、协调的独有的环境氛围。

在旅游开发中不仅要有独特性,而且还要使之“本土化”6。

其次是生命力。

所谓生命力,主要包括作为风景旅游地/区的环境、社会、经济生存能力、旅游资源与风景名胜发展壮大的能力等。

赤峰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己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同时,赤峰地区旅游经济结构、市场容量也需要利用民俗资源的优势来平衡和开拓,使之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进而推动整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

因此各民族由于生存空间的特点、生活方式的不同,其自然资源管理利用和文化传统也就各具特色。

第三是承载力,这里的承载力是指自然环境对于旅游开发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旅游景区进行开发规划的必要基础。

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旅游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

当使用强度超过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

因此,规划者在进行旅游景观开发时,除了要加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之外,在进行诸如道路规划设计、基本设施规划选址时都应仔细认真考虑,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地破坏,以及建成使用中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尽早考虑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2、加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主导思想策划进行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要抓住行政区域互补、文化主题整合这两个方面。

首先,在行政区基础上进行的旅游规划常会破坏旅游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引起同类旅游景观的竞争。

但如果能使相关地区和部门在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基础上实现协调与合作,就可以维护资源特色的完整性,从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根据“大旅游”这一思想进行旅游规划整合,通过区域合作使旅游地竞争关系变为互相促进的互补共生关系,就会有利于促进各相关旅游区的共同持续发展。

其次,在整合开发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时,应最大限度运用当地文化环6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升发研究.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6境。

旅游景观当中的文化环境包括历史人物、民俗文化、民俗节庆以及风味美食等。

它不仅培养了蒙古族过去辉煌的文化,而且正在培养着现在及将来的文化。

如戏曲、民歌、诗词等民俗文化都体现了地方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名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民俗节庆则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态度。

在赤峰市,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在赤峰历史上,二十几个北方民族,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一直传承下来的只有蒙古族。

蒙古族在赤峰生活了一千多年,其版图属世界第一。

在赤峰地区,蒙古族文化遗存多,且其文化现实存在明显。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礼习俗、礼仪和葬俗都有了延续和发展。

因此,在这方面,赤峰市形象的选择相当于文化主线的一个聚集显现和突出反映,对于如何开发好、规划好、利用好这条文化主线,统帅其旅游相关要素、提高目的地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1] 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5):66-69[2] 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30[3] 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升发研究.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6[4] 徐军.探析旅淤环境保护内涵.旅游学刊1998.5[5]萧启庆.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6] 佚名.论蒙古族传统文化.阿拉善文化网站.2006.6.25[7] 张大新.儿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18[8] 曾华浩:.地域特色景观设计探析.防护林科技.2007.11(6):75-76蒙元文化与旅游开发——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孙杰(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 蒙元文化精神内涵丰富,赤峰拥有独特的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内容构成丰富,通过对赤峰蒙元文化旅游的特色及价值分析,总结了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提出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统筹、布局、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地文化、突出独特性及塑造品牌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