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医院-设计说明

综合医院-设计说明

绍兴市立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目录一、效果表现篇1、总平面图2、效果图二、分析构思篇1、区位分析2、项目概况3、基地现状分析4、设计目标和理念5、方案构思三、规划设计篇1、功能布局2、交通组织3、消防组织4、功能流线5、停车设施规划6、绿地景观规划7、景观设计意向8、无障碍系统设计9、可持续发展10、日照通风分析四、建筑设计篇1、各功能建筑平面2、建筑内部流线分析3、立面、剖面(造型设计)4、人性化设计五、环保节能篇六、文字说明篇(各专业说明,技术指标,投资估算)方案设计说明一、区位分析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是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

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

是全国十强市,十强县双十强城市。

也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

绍兴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

东西长130.03公里,南北宽116.86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总面积为8256平方公里。

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0′、东经120°35′,总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82.08平方公里。

二、项目概况拟建绍兴市立医院是一所核定床位数位1000张(包括感染病区),开放床位1200张,日门诊量为3000-4000人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建设控制规模11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计划投资约4.7亿,新院建设成一家功能齐全,建筑新颖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项目位于绍兴城南中兴南路与玉屏路交叉口东南侧,东为河道,西至中兴南路,南为河道,北至规划玉屏路。

该地段交通便捷,距绍诸高速出口约3.5公里,服务半径内人口密度大,前景乐观。

三、基地现状分析项目基地西侧为连接绍诸高速的中兴南路,地块西侧中兴南路设有公交站台,为就诊人流和员工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通。

由于中兴南路是连接绍诸高速的重要干道,因此对基地西侧界面有较大的视觉和噪音干扰,隔南侧河道的远处现状为山地墓地,虽然中间有建筑物遮挡,但视觉景观以及心理感受方面对本项目规划有影响。

东、南侧的河道,现状的河流景观保持较好,是基地内外优美的生态景观资源,在整个医院规划布局中应当充分加以利用。

北侧为规划玉屏路。

整个基地与西侧中兴南路有 1.2-1.5米的高差,同时靠近中兴南路一侧有10千伏的高压线通过。

纵观整个基地现状出入口只能在中兴南路及北侧规划玉屏路上布置,同时要充分利用基地与城市道路之间的高差,回避西侧高压线及南侧山地墓地,充分利用东、南侧自然河流景观。

四、设计依据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9、国家及绍兴市相关规定、标准和规范10、绍兴市城市规划管理与技术规定。

11、基地cad地形图和控规图纸12、招标文件五、设计目标、原则及理念设计目标:按照环境生态化、建筑艺术化、设施现代化、服务人文化、管理智能化、技术卓越化、交流国际化、理念领率化的“八化”标准,将绍兴市立医院建成为三级甲等的综合现代化医疗服务中心。

设计原则:设计伊始,我们脑海里却经常闪现这样的就诊体验:交叉的人流嘈杂的室内环境拥挤的就诊空间迷宫式的寻诊路线没有自然采光和通风的暗房间迷惘的表情、烦躁不安的情绪在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绍兴市立医院的方案设计中应着重把握以下三方面:第一:突破传统医院布局模式中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的布置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塑造一个高效率运作的诊疗环境。

第二:将绍兴的本土文化意蕴融入到现代医院的设计中,塑造清新典雅、亲切宜人的整体格调和特色。

第三:在诊疗环节的各个层面实现实实在在的人性化设计。

设计理念:突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合理的功能布局,清晰的流线,鲜明的风格,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智能设施来体现绍兴市立医院人文关怀的形象。

病人就诊流程科学合理,清晰便捷,建成以具备全方位多功能“医疗中心”为单元,组合成若干分区,通过综合医疗区与传染病医疗区合理布局,最终形成“院中院”式新型综合医院城。

绿色安全,严格的洁污分区和流线规划,完备的自身防灾体系,用节地、节能、控噪、净气等环保节能措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六、方案构思立意——心手相连,健康相伴地处绍兴城南的绍兴市立医院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医院,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功能流线固然是整个项目的立足点,但是如何体现地域特色和市立医院内涵也是本项目的关键点。

由此我们提出“心手相连,健康相伴”做为我们本案的立意,通过这样的立意构思,我们希望未来的绍兴市立医院通过过硬的医疗技术与病人能心手相连,能够处处“以病人为中心”这样的人文关怀形象托起一条健康生活之路。

●总体布局构思绍兴市立医院文化内涵解读:绍兴市立医院的前身是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该医院历史悠久,是绍兴地区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

伴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原有功能已不能满足病人就医,而绍兴市城南片区没有大型医院,在此情况下绍兴市立医院的建设也迫在眉睫,而新建医院将具有综合型医院与传染病医院的双重医院,也就是我们设计理念当中提到的“院中院”的概念,基地周边现状条件解读:动静分区:通过对基地现状和规划条件分析,交通界面主要为西、北两侧,景观界面主要在东、南两侧。

对本项目而言整个用地由此可分为“动静”两区。

西北区域为“动”区,可布置外来人流集中,交通量大的功能用房,如门急疹、传染病区等。

东南区域为“静”区,可布置住院、行政后勤、等对环境要求高,内部人流及少量外来人流为主的功能用房。

基地布局构想:“东引,南避,西展,北进”。

“东引”:基地东侧为河流,具有良好景观绿化带,东西向布置少量建筑群,形成通透的建筑空间。

再通过绿地景观设计,将东面河流景观绿地引入基地内部,融入整个医院绿地景观体系中。

“南避”:南侧隔河能看到南侧山地墓地,医院住院治疗用房视线可通过偏向、遮挡等方法尽量避免直视南侧墓地。

“西展”:西侧为连接绍诸高速的中兴南路,同时此路也是绍兴市南北主要通道,因此西侧的建筑界面将是整个医院的形象展示界面,通过对建筑群的合理布置,加强西侧建筑界面的完整与大气,树立整个医院的形象标识。

“北进”:北侧规划玉屏路设置医院就诊人流的主入口和综合广场,作为进入医院的主要界面。

医疗区功能模块和流线构思模块化生长式结构:综合医疗区住院、医技、门诊、三大功能区,采用功能模块单元平行式布置,形成可以生长、发展的结构形式。

同时也使大型综合医院的就诊流线最高效、最便捷。

同时传染病医疗区自成一体,与综合医疗区的医技部分相邻,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医技的部分设施。

航空港式医疗街;引入“航空港”树干状候机厅和树枝状登机楼的组织模式,将综合医疗区的住院、医技、门诊三大功能模块用宽敞明亮的医疗街组织起来,形成完全公共区域、相对公共区域和诊疗区域等不同层面的公共空间,避免大型医院迷宫式的寻诊路径。

高效清晰的流线:利用入口大厅、医疗街、住院入口及干枝式通道,高效清晰地组织门诊、急诊、员工、住院等高频率使用的流线。

●方案比较方案一:优点:入口广场完整大气,门诊、医技、病房的关系明确,建筑形体优美富有动感;缺点:弧线建筑利用率低,住院楼入口太靠后,行政后勤与医院关系混杂,住院楼正对墓地对病人有不良心理暗示;方案二:优点:住院楼沿街布置,不仅沿街形象好,而且对于墓地做出了有效避让,东西向医疗内街使医院功能紧凑合理;缺点:行政楼与医院关系混杂,整个建筑出入口过多,多块功能的结合导致交通面积太多,并对通风采光产生影响;方案三:优点:中心对称,构图完整,门诊楼均为南北向布置;缺点:门诊医技功能均位于住院楼北面阴影区,急诊与病房楼距离过长,行政后勤楼外露,沿街形象较差;方案四:结合前述方案的优点,将道路交叉口节点放大,将主入口与广场布置在玉屏路,并将门诊、医技、病房3块功能的关系最优化,既便于联系又相互独立。

住院楼有效避让墓地,门急诊沿医疗外街布置,医技通过医疗内街的设置与门急诊有效分离又距离最近,后勤和行政独立布置。

整体构图完整,形象简洁大气,并在中兴南路上横竖向尺度最大化,强化了项目的标识形象。

传染病院院落式布置,留出用地规划景观绿地和发展用地。

七、规划设计●总体布局:依据对医院内涵和基地现状的分析,按照医患活动区域相对分区,传染医疗与综合医疗适度分区,内外功能合理分区,减少交叉感染的思路进行总体布局。

地块西侧主要布置主入口综合广场、综合医疗区、行政后勤楼、住院楼,地块东侧从北向南依次为医院发展用地、传染病医疗区、突发疫情烈性传染病预留发展用地。

医院主入口综合广场布置在基地北侧,东西向展开,主要布置多功能广场、景观绿化和生态停车场。

综合医疗区主要由门急诊、医技部、和住院部组成。

三大功能区以医疗街为中心,从北到南平行布置。

其中门诊部,采用院落式布局。

急诊区域布置在中兴南路与玉屏路转角区域,成弧形布置,急诊区域通过对道路的退让,在道路交叉口区域形成广场,可以起到对城市转角的缓冲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急诊部分的入口广场,此曲线型的建筑形态,在空间上还起到引导中兴南路人流进入入口广场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整个医院在中兴南路的城市形象。

住院部沿南侧河道偏西布置,一方面回避南侧山地墓地及西侧传染医疗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滨河绿地景观。

行政后勤楼沿南侧河道居中布置,与医技、住院、传染医疗区相邻,方便与之联系,同时又有景观院落空间与之相隔,并能更好享受到南侧河流自然景观。

传染医疗区布置在基地东侧,与门诊区、医技区有必要的交通联系。

在传染病区北侧预留8亩左右的发展用地,南侧预留10亩左右的突发疫情烈性传染病发展用地。

●交通组织:医院主入口设置在玉屏路,次入口设置在中兴南路,污物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北角。

综合医疗区沿医疗街和建筑群外围,分别设置门诊主入口、急诊入口、住院部入口、医技入口。

行政后勤入口设在北侧区内道路上。

传染医疗区外围设置传染区门诊入口、医生入口。

整个基地用7m宽环行道路连通,以满足各种车流、人流和消防需求。

在地块内部结合景观花园和广场,设置步行道,方便各功能区块间联系。

●消防组织:基地内各组功能建筑外围均有机动车道直接通达,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高层建筑均设置消防等高面。

●功能流线:按内外有别,避免交叉的思路,结合功能布局和出入口设置,形成了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流线、探视流线、传染病区流线、行政后勤流线、污物流线等各种流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