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垫层的作用
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小沉降量 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调整不均匀地基的刚度 防止冻胀
基础 垫层
垫层材料选择
砂和砂石垫层材料 素土垫层材料 灰土垫层材料 碎石和矿渣垫层材料
砂和砂石垫层材料
质量控制:施工方法采用分层振实法 质量检验:环刀法
捣实 铺设 方法 厚度 mm 平振 200~ 250 插振 插入 深度 施工时 施工说明 最佳含 水量 15%~ 1、往复振捣 20% 2、每行搭接1/3 饱和 1、不应插到下卧层2、振捣 留下的孔洞用砂填满
土(灰土)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
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处理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 和杂填土以及含水量较大的软土 优点: 优点: 横向挤密 缩短工期 处理深度可达15米 就地取材
排水固结法
1、原理 原理
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及 采取加压、抽气、抽水和电渗等措施,以加速 地基土的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土的稳定 性,并使沉降提前完成(由加压系统和排水系 统组成)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
1、加筋功能 3、防护功能 5、过滤功能 2、隔离功能 4、防渗功能 6、排水功能
土工合成材料 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路堤加筋 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路基防护 路面裂缝防治
工程实例: 107国道东西湖区公路扩建
107国道东西湖区南侧,是沿公路延伸的 农业灌溉渠,地质情况如下: 设计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换填法 挤密压实法 排水固结法 化学加固法 土工织物加固法 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几种组合
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
换填原理 垫层的作用 垫层材料选择
换填原理
换填法是浅层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 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处理范围内的 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 较高,性能稳定好,具有抗侵蚀性的砂, 卵石,素土等去分层换填,同时用人工 或机械方法进行表层压,夯,振等处 理土工合成材料至满足工程要求的全过 程.
土工合成材料处理公路软土地基
土工合成材料概念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工程实例
土工合成材料处理公路软土地基
土工合成材料的定义 土工合成材料是以人工合成的聚化物为 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产品.可置于岩土 或其他工程结构内部、表面或各结构层 之间,具有过滤、防渗、隔离、排水、 加筋等多种功能,发挥加强、保护岩土 或其他结构功能的一种新型岩土工程材 料
粘土 淤泥质土 粉砂 细砂 中砂
土工网处理湖区软基技术的优点
软土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 压实效果好 占地面积小 路堤稳定性好 施工简便,易于推广 节约资金
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CFG桩 CFG 桩 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主 要是有碎石,石屑,粉煤灰,掺适量水泥 和水拌和而成,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基础 褥垫 桩
2、方法 方法 堆载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 降水预压法 电渗排水法
袋装砂井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
排水砂井的作用 排水系统就是在地基中设置一些排水通道,改 变原有地基的边界条件,增加空隙水的排出途 径. 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是近年来竖向排水井工艺发展,是砂 并排法的延续.是将散体的砂装入用化纤纺织 物做成的细长袋子(7~12cm)作为竖向排水体 的一种方法
土层
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砂石桩与低强度混凝土组合型复合地基. 高压水切割消淤是用高压喷射水枪沿水平 高压水切割消淤 方向切刮浮泥,形成泥浆后,再用泥浆水 泵抽到堆放的低洼处. 劈裂注浆技术 在岩石或土中注浆,对改善岩土的力学与 渗透性能有明显的效果.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几种组合
砂垫层与排水固结法 竖向排水井与砂子加实桩 砂井与反压护道 反压护道与砂垫层 反压护道与换土 砂垫层与抛石挤淤并用
塑料排水板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
塑料排水板的类型:
∩型塑料板 梗透水膜塑料板 无纺布螺旋孔塑料板
与袋装砂井相比,它的优缺点: 插板机械轻,效率高、对土的扰动小、 造价低
化学加固法
搅拌桩法:利用水泥、石灰或其他材料作为 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 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 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 学反映,形成坚硬拌和柱体,与原地层共同 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灌浆胶结法: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 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缝或 空隙中,以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
挤密压实法
1、原理: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 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 从而提高强度。
2、方法: 土(灰土)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 碎石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 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
土(灰土)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
国外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土或灰土处 理软土,我国在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北地 区开始试验,70年代初期在黄土地区得到 广泛的应用。 原理:生石灰吸水消解经化学反应后膨胀, 原理 桩间土脱水,桩周围的土被挤压后土壤密 实度逐渐增强,使地基强度提高,从而达 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成桩挤密、 吸水挤密、膨胀挤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