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e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壹种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
离岸金融市场在60年代的兴起,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入了壹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简要说明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s],是指非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有人将它称为欧洲货币市场。
之所以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是因为它是由欧洲美元市场发展而来的。
所谓的欧洲美元市场,即在美国境外(最初在欧洲)的银行所吸存和贷放的美元资金。
它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进行境外货币的借贷业务,其次是发行各种以境外货币表示的债券,再次是各种境外货币之间的兑换市场,即外汇市场。
它的起源能够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冻结了中国在美国的资产,于是苏联和壹些东欧国家将其所持有的美国存款,转存到美国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
在英国伦敦,这些美元存款为商业开展美元存货业务提供了条件。
各国政府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也是促使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要!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受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且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资金出入境自由.离岸金融市场是壹种无形市场,从广义来见,它只存在于某壹城市或地区而不在于壹个固定的交易场所,由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的国际性交易而形成。
发展历程以美元为中心,离岸金融市场起源于欧洲美元交易。
1973年和1979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俩次大幅度提高油价而获得了巨额国际收到盈余,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投放到欧洲美元市场生息获利,使得欧洲美元市场存款总额急剧增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同时,因油价上涨而造成国际收到逆差的石油进口国,纷纷向欧洲美元市场举债,形成欧洲美元的现实需求方。
因而,石油美元充实和扩大了欧洲美元市场。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美元危机频频爆发,美元的地位极其不稳定,各国中央银行为了保持储备价值的稳定,也纷纷将原来持有的单壹的美元储备转换成持有多种货币的组合,以降低外汇风险。
全球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比重明显上升。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是由于人民币国际购买力的上升而必然发生的。
由此导致国际货币市场人民币的外流和囤积。
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
为提高本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争夺国际金融市场份额,参和国际金融利润平均化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壹些国家开始由政府推动建立本国的离岸金融市场。
20世纪50年代,伦敦成为全球非正统货币金融交易中心。
壹个在美国境外运营美元存贷款业务的信贷市场最初是在伦敦出现的。
近年来,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日益发展成为壹个大规模的国际性美元融通市场。
后来,不仅美元,各国货币在此成为直接交易的商品,且且形成了受供需关系调节的货币价格。
(印证了马克思“货币即商品”。
)离岸金融市场是在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突破了交易主体、交易范围、交易对象、所在国政策法规等众多限制。
第壹,离岸金融市场是壹个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吸纳了全球范围的剩余资本和资金。
第二,离岸金融市场有其独特的利率体系,均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准利率,是各种货币在国际借贷过程中的唯壹参照标准。
第三,离岸金融市场的运营环境和市场业务高度自由化,是壹种超国家、无国籍的资金融通市场,货币借贷和外汇买卖既不受制于交易所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法规,又不受制于市场所在国的银行法以及外汇管制。
第四,离岸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规模很大,是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以银行间交易为主,其业务往往带有批发的性质。
特色特点(1)业务活动很少受法规的管制,手续简便,低税或免税,效率较高。
(2)离岸金融市场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能够自由挑选货币种类。
该市场上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放款人和外国借款人的关系,这种借贷关系几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
(3)离岸金融市场利率壹般来说,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利差很小,更富有吸引力和竞争性。
市场作用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是广泛的,壹般有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首先,国际金融市场能在国际范围内把大量闲散资金聚集起来,从而满足了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死钱”变为“活钱”,由此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其次,如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当时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亚洲美元市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也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
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又为跨国X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资金储存和借贷、资本的频繁调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跨国X公司运营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由此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
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资金的集散中心。
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这壹国际性的蓄水池,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
能够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就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钱付利息的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有利于调节各国的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为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了壹条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国可到国际金融市场上举债或筹资,从而更能灵活地规划经济发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缓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
促进金融业的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发达,例如,当大量国际资本同时流向壹个国家时,必然导致流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冲击该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甚至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吸引着无数的跨国金融组织,尤其银行业汇集于此。
国际金融市场成了国际大银行的集散地。
金融市场通过各种活动把这些银行有机地结合在壹起,使世界各国的银行信用突破空间制约而成为国际间的银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诸多金融业务国际化。
引导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市场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国际间充分流动,使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和此同时,也带来了壹些负面效果。
为此,近几年在西方各国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管理。
[1]兴起原因5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壹系列重大变化:第壹,许多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且渴望有壹个能为它们提供不受任何壹国管辖和影响的、资金可自由借贷的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跨国X公司获得了巨大发展。
它们不仅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特点促使生产国际化,而且资本也国际化,迫切要求有壹个灵活自由的资金贷放市场,以满足国际业务迅速发展和资金频繁调动的需要。
第三,壹些短期资本持有者,鉴于美元总的地位相对下降和资本逃避的需要,也要求有壹个不受各国法令管制的资金“避难所”。
第四,美国自从50年代开始,就连续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大量美元流往境外,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即境外美元市场。
60年代后,欧洲联邦德国马克、欧洲法国法郎、欧洲荷兰盾以及其他境外货币,也在这个市场出现,从而使欧洲美元市场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壹个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
这种金融市场,最早出当下伦敦,以后在新加坡、纽约、东京、香港等地相继开设。
[2]市场类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该类型的金融市场在自身经济规模极小的小型国家或地区,起壹个“记帐中心”的作用,其产生的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国民收入效应很低,但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成本却不低,对软件的要求很高,既能够产生资金渗透,又可成为“洗钱中心”,该类型的市场以加勒比海地区开曼和巴哈马的离岸经济为代表。
内外壹体型离岸金融市场该类型的金融市场需要金融业具有高度的运营自由,境内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对所在地的经济、金融发展基础和管理水平又较高的要求。
该类型的市场以伦敦和香港的离岸经济为代表。
内外壹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代表着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该类型的市场是由政策诱导、推动,专门为非居民交易所创设。
壹方面便于金融管理当局对在岸业务、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管,另壹方面能够较为有效地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地冲击。
该类型的市场以纽约、新加坡和东京的离岸经济为代表。
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该类型市场模式是将境内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分帐处理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中的引资需要,允许壹定比例的离岸帐户资金流入。
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和重庆目前的金融实力,渗透性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设定建议实施“以内外分离为基础、适度渗透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即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要专门开设离岸业务帐户,将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严格分离。
同时在将境内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分帐处理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中的引资需要,允许壹定比例的离岸帐户资金流入。
[3]中国的模式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该类型市场模式是将境内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分帐处理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中的引资需要,允许壹定比例的离岸帐户资金流入。
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和重庆目前的金融实力,渗透性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设定建议实施“以内外分离为基础、适度渗透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即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要专门开设离岸业务帐户,将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严格分离。
同时在将境内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分帐处理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中的引资需要,允许壹定比例的离岸帐户资金流入。
选择原因1、我国幅员辽阔、经济规模巨大、离岸经济金融税制齐全、法制环境严格规范,采用避税港型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2、我国的经济、金融现状,尚不具备内外壹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所要求的条件。
3、严格的内外分离模式,从政策上杜绝国际离岸资金向国内市场渗透,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需要大量资金的重庆来说,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意义和必要性将大打折扣。
4、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引进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壹部分建设资金,无论从成本仍是效率上见无疑是引进外资战略中的壹个必要和可行的部分。
5、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既便于保持我国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又便于扩大利用外资。
具体模式1、渗透的方向宜采用只允许国外资金向国内渗透,不允许国内资金向国外渗透,即只允许(OUT-IN)交易。
2、渗透的渠道初期可允许离岸资金贷款给国内企业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之后,可逐步放开让境内企业到离岸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
3、渗透的管理要从政策设计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上均做到“管理有效、管理及时、管理可控”。
4、渗透的规模要做到“适度渗透”,防止规模过渡、失控给国内市场造成动荡。
适度或者最佳的渗透规模在理论上要符合壹下几点:渗透规模以满足国内经济建设对外资的要求为准;以不冲击国内物价水平、税率水平和汇率水平为宜。
当然,渗透的比例壹定要严格控制,且何时采取这壹模式仍需视国内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运作发展情况和我国国情及国家政策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