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铝行业实施方案

氧化铝行业实施方案

氧化铝行业实施方案我国氧化铝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氧化铝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山东、河南、广西、贵州等少数几个省区。

2018年山西省氧化铝产量为2024.46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27.91%;山东省氧化铝产量为2561.91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35.32%,河南省氧化铝产量为1163.0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16.0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发展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第二部分原则1、坚持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2、深化改革,开放发展。

加快重点产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探索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3、区域协同,部门联动。

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4、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5、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分析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因而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物形态存在。

目前铝矿物和含铝矿物多达250种,其中主要的为铝土矿、高岭土、红柱石、霞石、明矾石和冰晶石等,目前提取原铝用的主要铝矿物是铝土矿。

铝土矿是指工业上可以利用的,以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物所组成的矿石统称,通常是由铝的三种氢氧化物以不同比率组成的胶体混合物。

铝土矿的主要用途即生产金属铝,全球90%以上的铝土矿都用作生产金属铝。

不同种类的铝土矿特点各不相同,因而氧化铝生产工艺也不同,目前氧化铝生产主要有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和拜尔-烧结联合法三种。

一般高品位铝土矿采用拜耳法生产,中低品位铝土矿采用联合法或烧结法生产。

而拜尔法因其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氧化铝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产量约占全球氧化铝生产总量的90%左右。

根据世界铝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氧化铝产量为13239.0万吨,2018年全球氧化铝产量为13043.3万吨,产量较2017年同期下降1.48%。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氧化铝产量从2004年的702.4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6090.6万吨,2018年我国氧化铝产量增长至7253.1万吨。

我国氧化铝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氧化铝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山东、河南、广西、贵州等少数几个省区。

2018年山西省氧化铝产量为2024.46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27.91%;山东省氧化铝产量为2561.91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35.32%,河南省氧化铝产量为1163.0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16.03%。

综合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氧化铝表观消费量为6382.80万吨,2017年我国氧化铝表观消费量为7181.67万吨,2018年我国氧化铝表观消费量增长至7344.77万吨。

由于受到境外铝生产商事件的干扰,加上国内环保督查导致北方矿石价格上涨推动氧化铝成本上涨,2018年氧化铝价格表现颇为强劲。

全年处于高位震荡,氧化铝利润比电解铝利润可谓丰厚。

而且氧化铝企业弹性生产空间较大,虽四季度铝价持续下跌,电解铝出现市场化减产使得氧化铝承压,但在出口窗口开启以及弹性生产的调配下,氧化铝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下跌。

2018年我国氧化铝新增及复产总量为720万吨,但由于环保因素影响,北方地区普遍投产偏慢。

我国氧化铝行业产能规模从2007年的2800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8100万吨左右,2013年以来我国氧化铝行业产能利用率重回7成以上,2018年我国氧化铝行业产能利用率增长至89.54%。

第四部分区位优势分析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可比价增长xx%,增幅连续xx个季度保持xx%及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税占比xx%,增速列区域首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xx%。

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xx万亿元和xx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和xx%。

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打开发展新空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齐头并进。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xx%,实际使用外资xx亿美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xx%;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调控目标以内。

(一)发展优势产能的机遇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七大主导产业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但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一直是郑州市產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题的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建材、化工等,尽管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明显,企业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隐患。

在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能源消耗的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尤为重要。

发展枢纽经济,充分给予了将过剩产能转化为优势产能进行输出的机会。

作为枢纽城市,郑州市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浪潮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基础建设相对落后,正处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期,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建设需求。

这些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正好能够满足国家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机遇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立体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和信息网络,通过梯度推进战略,形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双向输出输入,辐射周边,继而对内陆城市群交通、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枢纽经济的倾向性发展,地区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其物流竞争力,在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中,物流业能够提供比其他类似城市更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禀赋优势、物流服务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及具有使城市物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的能力。

地区必定提升科技水平装备下的各类交通工具的急速发展,形成现代化的立体综合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在准确把握枢纽经济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对地区的枢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总体呈现出地位提升、优势扩大、稳中有进、蓄势崛起的良好态势。

地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新动能加速成长,新支撑加速形成,新产业加速壮大,为经济整体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营造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利用型等新兴产业是在枢纽经济发展的优势下需要紧紧把握的发展机遇。

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新兴制造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地区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战略人才和拥有国际领先成果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加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在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激励、流动和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机遇随着枢纽经济的发展,地区作为蓬勃兴起的增长极,将更能把握住机遇,发展城市群经济,缩小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加快城市群内各个企业“走出去”步伐。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大力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闯出一条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一)全力抢抓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构建国际化高水平创新体系。

(二)打造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粤港澳人才深度合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珠海创新创业。

(三)以信息化建设开拓发展新空间统筹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综合平台,推进主题应用,成为智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坚持信息化先导发展,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跨进大数据时代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部分规划目标到xx年,区域产业发展重点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布局xx家左右产业骨干企业,重点产品服务比重稳步提升,以满产业发展需求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基本成型。

第六部分主要发展任务(一)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实施联合重组,做优做强。

积极推进现有产区升级,扶优汰劣,延伸产业链,差异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