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人意拳第二代弟子秘静克简介秘静克秘静克,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固城县,12岁学习了武术的基本功以及十二路弹腿、单刀等套路。
1937年参加革命。
1950年,秘静克在北京职工干部培训学校任教员。
1957年患严重的眼病和神经分裂症,再加上二十多年的胃病,通过朋友介绍,跟王芗斋老师学习站桩功。
谈到武术,秘静克说:'练武术不仅能锻炼人的胆魄,提高抗敌御辱能力,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人健康长寿。
你看我今年都九十岁了,仍然腿脚利落,耳不聋,眼不花。
我这一辈子就得益于长期练习大成拳站桩功。
“健康老人秘静克本文转自互联网秘静克老人今年已经整整90岁。
九十高龄的老人却身板儿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行动敏捷。
在北京东郊的一间普通的居民楼里,笔者见到了这位世纪老人。
这是一套两居室住宅,房间不大却收拾得整齐利落,墙上贴着一幅横联,上书:'长寿'。
向阳的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色的盆景,整个居室幽静而又雅致。
正是冬末初春时节,灿烂的阳光照进房间,整个房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老人说她现在和儿女们生活一起,平时帮儿女们干些家务、带带重孙子,闲着的时候就看看书,练练站桩功,或到外面传授大成拳站桩功,日子过得平凡而又有趣味。
'前几年,一位朋友送了我一幅条幅,上面写着'超然物外'。
人活在世上,就应该有超级物外的开阔心胸。
想想我今年都九十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人哪,活着就要有这种境界。
'老人爽朗地说道。
早年的习武生涯秘静克老人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回忆自己这一生坎坷的经历,老人感慨万千。
'我出生在河北省固城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我的父母一连气生了我们姐妹四个女儿。
那时的农村很落后,我们一家都靠我父亲种那几亩地生活。
土地少,劳动力少,人口多,我们家的日子很贫困。
我五六岁那年,整个河北省遭了三年大旱,几乎家家颗粒无收。
在家乡过不下去了,我们一家人就逃荒要饭来到了天津…老人缓缓地说着。
秘静克的父亲心灵手巧,什么活儿都会干,在天津,一家人就靠他打短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
当时,天津有个买卖骡马的牲口市场,各地的牲口贩子都到这里来做生意。
秘静克的父亲就在这里埋锅安灶,做玉米面贴饼子,卖给来往的客商。
在天津的那段日子给年幼的秘静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那几年的城市生活,使原来生活在闭塞农村的秘静克开阔了眼界。
'我就是在天津的那个大杂院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武术,第一次学习了武术。
'当时,天津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武术家李茂村,外号叫'霸州李'。
'霸州李'也住在这个大杂院里,他白天带着家人和徒弟到天津街头撂地推,打把式卖艺;晚上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武术。
当他们练武时,秘静克总喜欢在旁边看,觉得挺好玩的。
'你喜欢吗?喜欢就跟着我们练吧。
''霸州李'说。
就这样,当时不满12岁的秘静克就悄悄地跟'霸州李'练起了武术。
在两年的时间里,秘静克学习了武术的基本功以及十二路弹腿、单刀等套路。
双刀刚刚学了一半,秘静克练武术的事就被父亲发现了。
秘静克的父亲封建思想很严重,认为女孩子练武术太不像话。
在父亲的强烈反对下,秘静克结束了短暂的习武生涯,不久,就随着父亲又返回了家乡。
'现在我还记得李师傅教的功夫,一招一势的用法记得很清楚,这为我后来跟王芗斋老师学习大成拳打下了基础;回忆起早年的习武经历,秘静克老人记忆犹新,'李师傅教授武术很认真,每一招的用法讲得特别仔细。
在学武术之前,我只是农村孩子,什么都不懂。
那段习武经历对我后来的一生影响很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那年的冬天,村里几个在保定师范读书的学生对我说:'日本鬼子打来了,我们得抗日。
'那时我晕晕乎乎,傻乎乎地问什么叫'抗日'?他们说抗日就是扛枪打仗。
可是我不会打枪呀!那时我民经二十三四岁了,整天就知道在家纺纱织布,国家大事什么都不懂。
他们说不会可以学。
我一想,小的时候我还学过武术呢,那时就爱舞枪弄棒的,打枪也未必比练武术难。
就这么着,我瞒着家里人悄悄地参加了村里组织的训练。
后来我还参加识字班学文化,学了文化,就在村子里的流亡小学当了老师。
这就样,我原来一个大字不识、什么都不懂的农村女孩子终于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回忆起往昔,秘静克老人感慨道:'我真感谢'霸州李'那两年教我武术,要不是有天津大杂院那几年练习武术的生活,即使后来有人拉着我抗日,我也未必有那么大的胆子。
'武术让我健康长寿武术让我健康长寿年的习武生涯谈到武术,秘静克老人说:'练武术不仅能锻炼人的胆魄,提高抗敌御辱能力,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人健康长寿。
你看我今年都九十岁了,仍然腿脚利落,耳不聋,眼不花。
我这一辈子就得益于长期练习大成拳站桩功.1950年,秘静克来到北京,在北京职工干部培训学校任教员。
在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秘静克落下了许多伤病,最重的就是胃病。
'在抗日战争年代,我经常几天不吃饭,饿得难受了就到山涧中喝口凉水缓解缓解。
夜里经常胃疼得睡不着觉。
就这样,我得了神经衰弱的毛病,经常睡不着觉。
'到北京工作后,由于工作紧张,睡眠少,用眼过度,秘静克的视力每况愈下,到后来一个眼睛的0.01,另一个眼睛的视力是0.4。
当时,她到几家医院检查,开始认为是近视眼,可是配镜子又不管用。
后来在友谊医院检查出来是患了视神经萎缩,医生说这个病很难治。
这时,长期以来的神经衰弱已经使她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一次,秘静克到西四北大街开会,在路上骑着车时,感觉脑子里突然讲演起来,她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而且讲演的逻辑性比她平时讲课还强。
这以后,只要一静下来她的大脑就不听指挥地讲演。
她知道,这是神经分裂症。
严重的眼病和神经分裂症,再加上二十多年的胃病,使她不得不停止了工作。
这是1957年的事。
'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我来到中山公园,跟王芗斋老师学习站桩功。
这个朋友就是跟王芗斋老师学了站桩功,身体好起来,又开始恢复工作的。
当时,我们这些从老区来的干部对站桩功还接受不了呢。
你想想,好些人在公园里一站,像个老僧入定,这就能治病?我半信半疑地练了半天,到中午回家时还真感到见了效。
以前我的眼睛特别怕光,一到中午太阳晃得就睁不开眼,特别难受。
可是那天练完功迎着太阳回家,我却能睁开眼了。
我一见有门,就开始专心练习。
四个月以后,我的视力开始恢复到了左眼0.8、右眼1.2,我又能看书写字了。
同时,原来的神经衰弱也不治而愈了。
胃病则是吃了一种苏联产的药治好的。
不久我又重新开始了工作。
'后来,秘静克就开始和武术结了缘。
无论工作多么忙,她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中山公园和王芗斋老师学习大成拳,从最基本的站桩功开始,逐渐学习了试力、发力、摩擦步等功法,一直学习了六年。
'通过这些年的练功,我体会出了王芗斋老师传授的功夫和'霸州李'传授的不同。
王老师更重视内功的传授。
我的眼病是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通过练功,使眼睛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练功时意念集中在眼睛上,使眼睛的气血畅通,久而久之就治好了我的眼病。
''人老腿先老。
练习站桩功除了使人身体内部的器官、细胞得到锻炼、疏通经络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锻炼人的腿。
许多人以为练习站桩会把人的腿练僵了、练硬了,其实大成拳的站桩功要求没有棱角,上下浑圆一体,最能锻炼人的腿部力量。
再加上摩擦步的练习,会使人脚步灵活。
我都九十岁了,现在上下楼像走平地一样。
腿还很柔软,盘腿打坐能够五心朝天。
这就是练站桩、走摩擦步的好处。
'老人说着,就盘腿坐在了床上。
老人接着谈到了她在练习站桩功时的感觉,'那是一种高度的入静状态,仿佛物我两忘,浑身上下胀乎乎、热乎乎的,能感到气血在身体里的运行。
有什么烦心事在这时都会忘得一干二净,真正是超然物外。
'超然物外心底宽武术让我健康长寿年的习武生涯谈到秘静克老人为什么能够健康长寿,就不能不谈谈老人那种平和、乐观、豁达的心态。
作为一个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人,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就不必多说的?quot;文化大革命'中,老人竟被当作'臭老九'下放劳动。
'我都觉得可笑,我一天学没上过,学校的门向哪儿开都不知道,肚子里的这点墨水都是扫盲班拣来的,现在竟成了'臭老九'。
劳动锻炼了几年,1972年我就退休了。
后来落实政策,由地我在进北京时没有带组织介绍信,解放前那段工作经历就不算数了,只算退休,不能算离休。
咳,当时来北京时谁会想到这么多呢?最可气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我的档案也丢失了,现在我差不多算个'黑人'。
这些,不谈也罢。
'老人一再表示不愿谈这些不愉快的事,她说,我都九十岁了,能健健康康活到今天应该知足了。
'在战争年代,能活过四十天就算老兵,和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同志相比,我是非常知足的。
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1976年,我的女儿去世,后来小孙子又和了肺炎。
当时我把愁的,没少流泪。
可是,后来还不是挺过来了。
人就是想得开。
'老人说,现在她每月拿八九百块钱退休金,吃不完花不完,生活很充实。
老人爱看书,现在正看《和诺贝尔大师面对面》,写的是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对话。
她讲道,李政道是研究对称的,其实在大成拳里早就运用上这个原理了。
王芗斋老师讲的平衡就是对称。
平衡不是静止,而是运动中的对称。
大成拳早就讲究对称,也就是保持自己的平衡。
当你打击对手的时候,你首先要掌握自己的平衡,发力也要讲究对称……老人讲起拳来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老人的心愿就是发扬、传播大成拳这一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让它造福于人类。
退休以后,老人一直在默默地传拳,跟她学过拳的人不计其数,许多人通过练功治好了疾病,益寿延年。
将近中午,我们告别了老人。
不顾我们一再地劝阻,老人执意送我们下楼,说:'练功的人,上下个楼梯算不了什么。
'挥手告别秘静克老人时,暖融融的阳光把暮冬的北京照得灿烂迷人,武术春天就要到来了。
'我在心里默默地为这位世纪老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