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2012.04.07-08以下内容是从姥姥博客中摘录及个人听课时记录的笔记,仅作参考,还请各位妈妈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二)五指上的基本穴位:常用穴位(3岁小儿每个位置为15分钟,也可根据病情轻重酌情增减;3岁以上小儿按摩需分男左女右,3岁以内为左手,如遇高烧不退可双手。

)1.阴掌(手心):A、拇指外侧:脾穴(从指尖到第一关节)、胃穴(从第一关结到第二关节,有说到大鱼际);(来回推为清补)板门:合胃止吐(小儿按筋结)B、食指外侧:大肠穴;刮痧后在食指根的关节处出现红点,可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或是推七节骨至长强,推的力度为推时出红白印即可,3岁小儿为30-40遍。

C、食指内侧:肝穴;(一般为清肝,不可补肝,补肝可由补肾达到补肝D、中指内侧:心穴;不许动E、无名指内侧:肺穴;F、小指:(从指尖数第一关节缝)肾穴也叫夜尿点(双手5分钟可治尿床);指尖为肾顶(掐7-9下可治盗汗,严重者需双手或掐9的倍数)、外侧为小肠穴;G、手心:内劳宫(与外劳宫相对);F、八卦:(手心半径,外三分之一处,看图)。

逆为泻,干咳3-5天、舌胎黄可逆八卦,不可碰中指根,手心必须放平,力度越轻越好。

支气管炎需45分钟,肺炎需55分钟。

G、四缝:2、3、4、5指的第二关节(中间关节)横纹处,掐可治流口水H、掌小横纹:五指根下,第一手掌横纹一带。

搓可止咳I、掌根:小天心。

可治口舌生疮2.阳掌(手背):A、外劳宫(手背三四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治肚脐以下一切着凉B、二人上马穴:简称‘二马’(手背四五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稍偏指尖方向一点);补肾C、一窝蜂(或乙窝蜂,手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可治刚刚感冒、流鼻涕、舌胎白,打喷嚏D、二扇门(中指指根两侧凹陷处)。

高烧惊厥,有汗不出,需往骨膜上掐3.手臂:天河水(小臂内侧尺桡骨之间。

从掌根向肘窝为小清天河水;反之为大清天河水)、退六腑(小臂下方或后方,从肘尖到掌根小指方向推,可以直推到第五指外侧、上三关(小臂前方或上方,拇指外侧,从掌根向曲池穴推)。

(三).小儿病推拿方法:所有推拿每天一镒,重症再增加1.风寒、风热感冒:风寒转风热后、发高烧后须清大肠①风寒、风热感冒的区别:A、风寒感冒:流清鼻涕、打喷嚏、无汗、怕冷打蔫儿,或有低烧。

白舌苔。

(可用苏叶/艾叶烫脚,或用方便灸灸大椎)B、风热感冒:流黄鼻涕、黄舌苔(伴有红舌尖、红舌边)、有微汗、有精神。

黄舌苔(伴有红舌尖、红舌边)不可以用艾灸②风寒感冒选穴:也可用方便灸灸大椎至微微出汗A、黄蜂入洞:紧贴鼻孔下方(有一横棱),两根指头同时按揉。

三岁以下100-200下,重者再戴帽子在家里玩让头上冒微汗即可。

还可按鼻翼两侧B、一窝风:补阳气,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揉10分钟。

C、平肝清肺:2、4指,从指根向指尖推。

如有咳嗽此穴推拿10分钟。

D、捏脊:三捏两提,大补阳气,打通督脉。

(如果不能捏脊,可换外劳宫。

但舌苔黄不推或者少推。

)③风热感冒选穴:平肝清肺、运八卦、小清天河水。

风热感冒发烧时可用温水自从而下,自中间向两边搓,脖子两侧,腋下,股沟处务必仔细。

2.咳嗽:刚开始时平肝清肺,咳3-5天时逆八卦,之后可补脾,通过补脾达到补肾补大肠。

还可以搓手掌四横纹)寒咳(白舌胎):半个梨上放25个花椒上锅蒸25-30分钟,吃时将花椒取走,梨和汤一起吃,当日咳嗽当日可好热咳(黄舌胎):小儿:0.5克川贝加半个梨蒸吃。

大人:1克川贝加半个梨蒸吃。

或生白萝卜加少量蜂蜜腌吃。

因蜂蜜有助湿的功能,有湿疹的孩子慎吃。

A、急性支气管炎:白、黄痰,舌红苔黄。

顺八卦10—15分钟,平肝清肺10—15分钟,四横纹10—15分钟、小清天河水10分钟,捏脊。

B、慢性支气管炎:早晚咳,早起夜间为重,自汗盗汗、反复感冒。

逆运八卦10—20分钟,清肺、补脾各10—15分钟,四横纹10-15分钟,止汗掐肾顶7-9下,捏脊或二马。

C、久咳:(白舌胎可用艾灸灸肺腧10分钟至微微出汗,黄舌胎需慎重)久咳不愈也可以用佘健华的体穴:①前胸:天突穴揉100-200下,膻中穴100-200下,分推前胸肋骨100-200下;②②后背:风门(双)、肺腧(双)各按揉100-200下分推肩胛骨100-200李德修当年有一小儿久咳,谁也推拿不好,李老独补脾1小时,小儿从此止咳。

先通尿,再做小儿脚的各脚指头下方区域,用手指关节刮300下,可治3岁左右小儿久咳,须双脚都做。

D、肺炎:逆运八卦50-60分钟,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肾各10-15分钟。

捏脊。

E、哮喘:寒哮:逆运八卦、外劳宫、平肝清肺、四横纹,捏脊。

热哮:逆运八卦、退六腑、平肝清肺、二马。

感冒咳嗽3-5天后或者更久,逆运八卦10-20分、补脾、补肾各10分。

八卦穴的功用:清肝、宽胸、祛痰、补养脾胃3.发烧:低烧37-38°小清天河水(夜眠不安、舌尖红也可以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5-10分钟)中高烧38°-39°大清天河水或在内劳宫放凉水,再沾凉水从手内劳宫拍到肘窝。

高烧39.5°-40°以上推六腑。

耳尖放血最快!指压肝胆经、4.小儿胃肠病:①腹泻:A、积食泻(包括热泻):特点是大便恶臭(酸臭有泡沫),小便极少(需清小肠)甚至没有,或伴有发烧。

嘴唇红可从大椎推至尾骨。

清大肠、同时也可以清小肠,直至恶臭减退、小便多了,马上改为补大肠!捏脊!或推七节骨B、寒泻:外劳宫、清胃、天河水、清补大肠。

C、脾虚泻:外劳宫、清补脾、平肝、四横纹、清补大肠。

D、惊吓泻:大便稀+而绿。

印堂山根或口唇发青(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

补肾、平肝、清补脾。

天河水、小天心镇惊。

②便秘:A、实秘(一般便秘):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捏脊。

B、虚秘(长期便秘):属于无水行舟,所以不能光清大肠(30分钟),还得揉二人上马,补肾阳。

“肾开窍于二阴”。

即二马、清大肠、捏脊。

5.孩子虚弱,四肢冰凉、口唇无华:上三关、捏脊。

6.肾虚:孩子的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肾常不足。

因为孩子一直都在长个儿,所以肾气不足,肾要常补。

手法:补肾穴、揉二人上马、掐肾点。

还可根据情况掐肾点,盗汗掐肾顶。

揉双涌泉。

注意事项:肾顶每次掐7--9下即可,重症每天两次,孩子症状不明显即可停止。

7、不可以爱子心切,长时间按摩,反而会造成孩子气虚。

每次大约3-5个穴位。

按摩须从左至右。

(四)、捏积要点:数量:每次‘三捏两提’—-共捏五遍,每天一次。

体弱多病者,根据情况可捏7-9遍,甚至每天两次。

捏脊手法:A、第一至三遍:从尾骨尖开始向上滚捏(或者叫擀皮)一直到大椎,提拉一两下后,双手反手向下,紧贴脊柱抹下去直到尾椎骨,开始第二次捏脊,共捏三遍。

记住:到大椎一定要提拉。

每一趟上去后都要用手掌从大椎处沿脊柱两侧抹下来。

即从夹脊穴下来,可以平补平泻。

B、第四第五遍:从尾椎骨开始,捏起肉先提拉一下,然后开始“一、二、提!一、二、提!”即左右手各向上捻一下就要提拉一下。

提拉到肋骨就不要提了,继续捻上去到大椎如前所述。

一般人被提拉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就叫做“积”,所以小孩子捏脊也叫捏积。

高血压、高烧(39度、39.5度以上)的捏脊的方向是从大椎到长强,即反向捏脊。

甚至沿着肋骨向两旁做八字捏脊。

体弱的孩子可以上午捏脊,晚上搓王佑三药膏,从大椎开始向下来回搓督脉,搓红搓热,尤其多搓长强穴,可起到强力补肾的作用。

捏脊效果:解决吃饭不香、便秘腹泻、睡卧不宁、贫血、四肢冰冷、发育缓慢、体弱多病等诸多问题。

捏脊禁忌:不得生硬用力,令孩子惧怕;不得饭后1小时内捏脊;高烧、高血压要从上向下捏!舌尖发红、舌苔发黄并夜卧不宁的孩子,捏脊之后情况可能会加重,捏脊改为两遍向下三遍向上捏,或者三遍向下两遍向上捏。

“一、二、提!一、二、提!”的手法可以改为从上向下时提,更严重者(极少数)可以五遍都从上向下捏。

手法正确,孩子会非常享受,每天主动要求捏脊!成人捏脊效果超好!孝敬父母,夫妻互捏,呵护宝宝,全民一起来捏脊(小儿推拿同样适用于成人,量加10倍,力度加大致可以忍受即可,可以改用刮痧板或者掐、指压法甚至针灸。

)□老人心脏不舒服:双手手心相向,从腋下捏至胳膊肘,可缓解□小儿感冒初期(症状为低烧、鼻塞、流清涕,轻微咳嗽):逆运八卦,黄蜂入洞,按鼻翼两侧,带帽子活动至微微出汗,或用艾叶/苏叶泡脚。

□肝胆不好治太冲穴(太冲穴位在脚大指与二指之间的缝向上推,推不动处即为穴位)小儿可贴绿豆30分钟□乳腺增生:拍手臂与乳房同位置可出痧。

或肩胛骨刮痧。

□肾有邪必沉于腘,肝有邪必沉于腋。

腰腿疼者可补肾。

□胃不好:按压生命线向下1/2左右的点位□有口气:足三里□扁条腺:属肺胃热,可在商阳穴(食指指甲盖外角二毫米处)放血,或在合骨穴(食指根与手腕1/2处)放蒜泥。

□胃肠型感冒:症状主要为拉肚子。

1、半杯乌龙茶/铁观音干茶叶,用热水沏开,不烫嘴时一口饮尽。

2、炒米泡水,一口饮尽3、无花果(带蒂最好)煮水喝□眼袋发暗:脾虚,可从双眼下围嘴绕八字按摩□轻微鼻炎可用方便灸大椎至微微出汗。

严重需揉额头及整个头部的痛点□每天早上看舌胎,舌胎白不可吃羊肉,鸡肉,海鲜□病重之从不可接触小儿,因病气可传。

□老人属阴,小儿属阳,老人不可每晚带小儿睡觉□游泳后舌胎为白色,最好马上捏脊。

□睡觉时出汗为盗汗,必须补肾,不睡觉时出汗叫自汗,也须补肾□高烧,鼻炎,咽炎按耳后高骨痛点。

□膝盖有水治脾,膝盖无水治肾,沿大腿裤线里为脾经,外为肾经。

膝盖痛:方便灸或红豆热敷袋。

治疗时用食指节或肘关节按压膝盖弯着的半圆形。

□耳朵热:平肝清肺□磨牙/趴着睡/贫血:捏脊□打呼噜:原始头+捏脊□麦粒肿/腺粒肿:汉肝或耳后放血□失眠:涌泉或自上而上揉地筋,或沿裤线捶大腿外测□背后或屁股上有胎记:捏脊,可加王佑三软膏□眼睛:1、揉后脑同眼睛同位置的两个窝2、眼保健操3、热水敷20分钟4、揉地筋:脚大拇指向后掰,脚心中间的大筋□头发黄、枕秃:补脾□糖尿病:平肝清肺;揿捏左手拇指的二个关节,黄金钱由下自下揉。

□治肺:揉肺腧;黄金线自下向上推□发烧:三豆饮+3-5克薄荷□经期:用方便灸加姜片治疗子宫受寒,或用方便灸加盐治疗□脚心疼:治尾巴骨两侧□类风湿:各手掌骨及脚掌骨中间揉开,每个位置7-9下□肩押骨痛:与肓押骨痛点相对应的前面必有一个痛点,按住10分钟□后背疼:刮痧□皮肤上长包需治肺,皮肤下长包需治脾□腰疼:补气血□肺,大肠不好揉太尺泽(手关节内)□拉肚子:拍打足三里向下,小腿骨向上的1/2处为盲肠区□咳嗽、嗓子疼很多天,看二三手指间是否有青血管,如有可放血。

病情严重可看中指第一或第二指节上是否有青红血管,如有可放血,同时咽吐沫。

□小儿足底按摩时可按压各脚指相联位置,该位置控制小脑、眼、耳?□中耳炎:双料喉风散□便秘:脚踝上方,小腿肚下自上而下揉捏□艾叶泡脚可袪脚臭,洗澡水里加艾叶可袪向上小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