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的诊治
• 对婴幼儿AD患者随访10年间,34.1%发展为哮喘,57.6%发展为鼻炎
Ricci G,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6;55:765-71.
中重度AD是哮喘的危险因素
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252例6-36个月的儿童AD患者,评估AD的自然病程,影响 AD康复或持续的因素,及其他特应性疾病的发生率
65例中重度AD患者接受Tac局部治疗4年
Mandelin JM, et al.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2010;21:167-70.
一项10年研究表明: 他克莫司有效治疗AD,并显著减低血清IgE
1年时受累体表面积%下降≥60%的患者
血清IgE中位值(kU/L)
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2002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 )的患病率为2.78%。一般AD的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病情亦
可逐渐减轻。
本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Atopy 希腊语 奇怪 不寻常 1892年首报,发现与过敏性鼻炎、哮喘有关 20世纪30年代命名为atopic dermatitis 20世纪80年代 Hanifin Rajka提出诊断标准 近年来各个国家及学术团体制定多种诊疗指南
19.对羊毛过敏 20.毛周隆起 21.对饮食敏感 22.病程受环境或情绪影响 23.白色划痕/延迟发白
中国指南推荐易用的Williams标准
Williams标准:
– –
临床易用,更适合中国的医院诊疗条件 特异性、敏感性与Hanifin和Rajka AD标准和康克非标准相似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41:772-4.
– “传统局部抗炎治疗仅针对皮损部位,而且一旦皮损消退,就应停
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近年来,主动维持治疗正在挑战传统的被
动治疗方法,它是联合全身外用润肤剂和临床检验,对既往受累部 位进行预定的、长期的、低剂量的抗炎的综合治疗方法”
Darsow U,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0;24:317-28. Saeki H, et al. J Dermatol 2009;36:563-77.
Hanifin & Rajka标准
主要标准(3/4)
1.瘙痒 2.典型的皮损分布:成人屈 侧受累、婴儿和儿童面部及 伸侧受累 3.慢性或复发性皮炎 4.个人或家族遗传过敏史 (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 性皮炎)
1.干皮症 2.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
次要标准(3/23)
12. 锥形角膜 13.前囊下白内障
成人期皮损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
亚洲指南
韩国皮肤病学会(KDA)2006
中华皮肤病学分会(CDA)2008
日本皮肤病学会(JDA)2009
日本变态反应学会(JSA) 2011
美国指南
美国皮肤病学会(AAD)2004
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美国过敏、哮喘 和免疫学会(EAACI/AAAAI)PRACTALL共 识报告2006 Hanifin & Rajka标准
AD治疗方法
预防:从妊娠期开始,母乳喂养,避免触发因素 皮肤护理:长期用保湿剂 外用治疗药物:皮质类固醇、鈣调磷酸酶抑制剂 辅助治疗药物:抗组胺药、抗生素 光疗 系统治疗:皮质类固醇、肤屏障
保湿剂可减少50%左右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特应性皮炎的诊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李珊山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
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
成员的生活质量。
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 发达国家发病率可高达10%一20%。我国1998年调查显示,学龄期青
• 他克莫司治疗4年后,第10年随访时,血清IgE水平显著降低 (P=0.002)
*p<0.01
Mandelin JM, et al.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2010;21:167-70.
TCI 不影响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
• 对26名2-12岁儿童进行研究 • 普特彼对肺炎球菌疫苗接种 (PneumoVax) • 100% 儿童保护性免疫反应增加 • 对276名2-11岁儿童进行对照研究 • 普特彼、氢化可的松与无处理对脑膜炎双球菌C疫苗接种 • 保护性免疫反应分别为 97,5% 、99,1% 及97,7% • 对91 名儿童进行研究 • Elidel接种后病毒浓度测定 • 根据文献指出的预计浓度范围内进行接种,保护性免疫反应分别为破伤风 (93,6%), 白喉
(88.6%), 麻疹(88.5%) 及风疹 (84.4%)
Stiehm ER, Roberts RL, Kaplan MS, et al. (2005) J Am Acad Dermatol 53: S206-13 Hofman T, Cranswick N, Kuna P, et al. (2006) Arch Dis Child 91: 905-10 Papp KA, Breuer K, Meurer M, et al. (2005) J Am Acad Dermatol 52:247-53
• 普特彼®短期治疗用于成人面部中重度AD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氟替卡松
mLESAI至少改善60%的患者比例
Doss et al. Br J Dermatol. 2009, 161(2):427-434.
他克莫司治疗皮肤薄嫩处中重度AD疗效卓越 -疗效显著优于中效糖皮质激素(欧洲)
治疗期间患者头部、颈部EASI分数中值(n=80) 25 20 0.1%他克莫司软膏 皮质类固醇▲
*
0.43
*
0.53 *
0.5 *
0.4 0.05
苔藓化
瘙痒
干燥
渗出 /硬结
*:与基线相比,P<0.01
Freeman AK, et al. Cutis 2004, 73:267-271
0.03%普特彼®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12周后
Hanifin JM, et al. JAAD 2001,44(1):S28-38
3.即发型(Ⅰ型)皮试反应
4.血清IgE增高 5. 早年发病 6.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金黄色葡萄菌、
14.眶周黑晕
15.苍白脸/面部皮炎 16.白色糠疹 17.颈前皱折
单纯疱疹)
7.非特异性手足皮炎 8. 乳头湿疹 9.唇炎 10复发性结合膜炎 11.Dennie-Morgan眶下褶痕
18.出汗时瘙痒
• 特应性致敏、哮喘增加发生鼻炎风险 • 中重度AD、鼻炎、鸡蛋过敏增加哮喘发生风险
Ricci G,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6;55:765-71.
一项10年研究表明: 普特彼®有效治疗AD的同时显著减少呼吸道症状
0.03%普特彼®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12周
PallerA, et al. JAAD 2001,44(1):S47-57
0.03%普特彼®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1 周
儿童AD发展为鼻炎、哮喘的比例
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252例6-36个月的儿童AD患者,评估AD的自然病程,影 响AD康复或持续的因素,及其他特应性疾病的发生率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治疗目标
欧洲特应性皮炎工作组/欧洲皮肤性病学会湿疹工作组
(2009年):
– 对于急性症状,达到短期控制 – 长期维持治疗、预防复发、避免不良反应
中国指南(2008年):
– 以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
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
Darsow U,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0; 24:317–328.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41:772-4.
它与胞浆内的FK506结合蛋白一12(FKBP一12)结合成复合 物,并和钙调蛋白竞争性地与钙调神经磷酸酶结合,从而 抑制该酶的活性,并最终抑制多种与AD发病密切相关的细 胞因子的产生.这一作用是选择性地针对AD发病机制的核
心。
普特彼®短期治疗成人面部中重度AD 疗效显著优于中效糖皮质激素
568例成人面部中重度AD患者,使用0.1%普特彼®或0.005%氟替卡松2次/天,治疗3周
Mandelin et al. Acta Derm Venereol. 2010
普特彼®治疗皮肤薄嫩处湿疹疗效卓越 -显著改善眼睑部湿疹症状
患者右眼特应性皮炎(湿疹)局部症状评分 3 2.5 2.4 1.83 第 1天 第 57天 0.43 2.75 2.83
平均分数
2 1.5 1 0.5 0 红斑
*
EASI分数中值
15
10
5 0
*# # *#
*
80例成人中重度AD患者使用0.1%普特彼®或糖皮质激素2次/天,直至皮损消退后7天,之后病情复发时使
基线
6个月
12个月
用,研究为期一年
▲ 1%醇酸氢化可的松和0.1%丁酸氢化可的松 EASI=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 与基线比较,* P≤ 0.001,# 与外用皮质类固醇比较,# P ≤ 0.05,## P ≤ 0.01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点
瘙痒剧烈、慢性、复发 皮肤干燥 分三期,有各自特点
婴儿期:好发于面部,以急性皮炎为主 儿童期:好发于四肢、面部 成人期:好发于屈侧、慢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