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凝固及其控制
(1)对结晶器钢液面绝热保温;
(2)使钢液面不受空气二次氧化;
(3)吸收钢液中上浮的夹杂物;
(4)润滑运动的铸坯,在结晶器与坯壳之间起着 良好的润滑作用,从而减少拉坯阻力,防止“粘 结”现象的发生。
(5)均匀和调节凝固坯壳向结晶器的传热,使坯 壳均匀生长,形成足够厚度的坯壳,防止裂纹的 产生。
2.5.3 连铸坯的形状缺陷
铸件宏观组织分布示意图
一、拉速控制
在保证铸坯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拉速主要 受铸坯凝固速度的制约。 其关系式为:s=K t1/2
式中s为钢凝固层厚度(毫米),s为凝固时间(分) 一定的s值应保证硬壳不破裂和安全生产,K值为 23~32,视钢种、断面、钢水温度和拉速变化而定。 以普通碳钢为例,拉坯速度:板坯0.5~1.8米/分, 大方坯0.6~1.5米/分,小方坯1.5~3.5米/分,CSP 4.5~6米/分。
到2.5以上就可以满足要求。
目前全球已有包括生产和少数在建项目的薄板坯 连铸连轧生产线统计结果。
工艺 CSP (其中ISP)
生产线 数 /条 26
(5)
铸机流 数 /条 42
(7) 5 4 3 54
生产能力/ 万t﹒a-1 4200
(765) 500 500 315 约5500
技术供应 厂商 SMSDemag
Ab
K b t Cy j (y j 1 y j )
Af
K f t Cy j (y j 1 y j )
Au
K u t Cz k (z k 1 z k )
Ad
K d t Cz k (z k 1 z k )
根据结晶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小方坯及其结晶器的计算模 型。由对称性,选取结晶器的四分之一进行计算。
锐角
多
低
厚
浅
脱方是角部冷却不均匀造成的,与结晶器壁厚、 钢水成分(含碳量)、冷却水流速、冷却水水质 及结晶器内腔形状有关。
漏钢:小方坯偏离角漏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 独由鼓肚引起;另一种是鼓肚为主,脱方为辅引 起的。前一种产生在刚出结晶器时,后一种产生 在二冷区以后乃至拉矫辊以前的任何地点。
2.5.3.2连铸板坯的形状缺陷及中心内裂
X
Y
Z
(j-1, j, k)
(i, i-1, k)
(i, j, k)
(i, i+1, k)
(j+1, j, k) (i, j, k+1)
1 p p p p p p p Ti ,pj , k Ti , j , k A l (Ti 1, j , k Ti , j , k ) Ar (Ti 1, j , k Ti , j , k ) A b (Ti , j 1, k Ti , j , k )
FTSR 4 QSP 3 CONROLL 3 合计 36
Danieli Somitomo VAI 1)
鞍钢第三炼钢连轧厂工艺流程
转炉 LF炉 RH炉
中包
连铸机 步进梁式 加热炉 粗轧机 保温罩 飞 剪
结晶器
精轧机组
层流冷却
卷取 机
除 鳞
除 鳞
2.5.2 连铸坯的凝固
要获得性能优良的铸件,首先就要在工艺上进行 控制获得高质量的铸件,同样的道理,连铸坯质 量也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连铸生产的产品包括:圆钢坯、方坯、板坯以及 各种近终形产品(薄带、异型坯等)。采用连铸 坯取代模铸作轧材,从工艺角度来讲,明显提高 了钢材的收得率,因为连铸工艺完全消除了浇注 系统及冒口切损问题,使得成材率提高约 10%~15%。
板坯偏离角皮下裂纹的产生与板坯窄面凸出有关。
板坯窄面凸出与偏离角皮下或在使用过 程中锥度丧失有关(即窄面凸出)。 防止窄面凸出的措施有: (1)增加窄面铜板锥度; (2)将足辊移到结晶器锥度线以内,并将窄面足 辊由3增至4个; (3)窄面采用抛物线型锥度。 还有的可根据所生产钢种对宽面和窄面的冷却强 度进行控制、对液面稳定性进行控制。
优化铸造工艺。
开始 几何模型建立,初始 化信息输入 网格划分,单元信息输 入 工艺参数
钢锭凝固温
度场数值模
拟。模拟分 为前处理、 计算体和后 处理三大部
前 处 理 preprocessing
计算体 computation
潜热处理 计算温度场及其它参数
凝固进程动态显示 后 处 理 postprocessing 铸表面的温度分布 铸坯中心的温度分布
冷却水
结晶器 壁
气隙 保 坯壳 护渣
Tc Ti To 热流
Th
Tg
Tf
Ts
结晶器边界传热模型
1 热面温度与平均热流密度与距结晶器上口 距离的关系
2 拉速和碳含量对热流密度的影响
3 拉速和碳含量对结晶器出口处坯壳厚度 的影响
4 碳含量(钢种)对漏钢率的影响
5 连铸保护渣的选用
保护渣的冶金作用
二、冷却控制
连续铸钢的冷却区集中在结晶器、二冷段和后部 工序冷却(空冷)等三个部分。一般认为结晶器 段占冷却量的14~20%,二冷段占23~30%。冷 却强度过大和拉速不适应时,会造成铸坯内裂和 外裂纹。冷却强度过小和不均匀则易产生铸坯鼓 肚、漏钢等现象。冷却强度必须随钢种、铸坯温 度和拉速快慢进行控制调节。每公斤钢的冷却水 消耗量约1~2公斤。要求各断面部位冷却均匀, 冷却水要过滤净化,使水质洁净,导热均匀。
连续铸造电磁搅拌的形式
M-EMS: Mol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结晶器电磁搅拌 S-EMS: Secondary EMS 二冷区电磁搅拌 F-EMS: Final EMS 凝固末端电磁搅拌
电磁铸造铸坯
电磁铸造的优点:
20MnSi小方坯 • 铸坯表面光洁 • 铸坯内部晶粒细化 • 强度和塑性提高3040%。
分。
结束
连铸凝固进程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1.连铸过程基本方程
三维直角坐标系下连铸过程的控制方程为
c T T T T T (k ) (k ) (k ) CVc q t x x y y z z z
2 单元传热模型及基本方程的差分化
(i, j, k-1)
(b)结晶器网格剖分及截面
(a)方坯及结晶器模型
小方坯连铸结晶器模型及其网格剖分
温度场数值模拟输出结果
(a) 结晶器出口处横截面温度场分布
(b) 弯月面处横截面温度分布
连铸钢坯结晶器的横剖面温度显示及等温线分布
I
II
I
III
I
II
θ
连铸坯及其结晶器的纵剖面温度显示
本章小结
6.1 模铸铸件(锭)的凝固
铝合金电磁铸造扁锭,断面尺寸520130mm
轻压下示意图
轻压下的作用
(1) 破碎“晶桥” (2) 补偿冷却收缩 (3) 减小“鼓肚”量
2.5.5 数值模拟技术在连铸中的应用
铸件凝固数值模拟:
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来定量描述铸件的 凝固传热过程,从而揭示金属凝固的真实行为和 规律,为预测铸造应力、微观及宏观偏析、铸件 性能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分析计算的基础数据并
连续铸造
2.5 连铸坯的凝固
2.5.1 连铸 (continuous casting)
连铸,使金属液由中间包经浸入式水口不断地通 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 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一 种铸造工艺。
连铸的设备以弧形连铸机钢坯连铸为例,主要有 钢包支承装置、盛钢桶(钢包)、中间罐、中间罐 车、结晶器(一次冷却装置)、结晶器振动装置、 铸坯导向和二次冷却装置、引锭杆、拉坯矫直装 置(拉矫机)、切割设备和铸坯运出装置(见辊道和 横向移送设备)等。
中心内裂的产生与拉坯速度Vc有关:
Δv≤0.10m/min时,危险拉速Vc=0.87m/min Δv ≥0.30m/min时,危险拉速Vc=0.93m/min
要避开危险拉速范围,即应使在矫直点处,未凝钢 水层厚度大于6mm。
此外,矫直辊偏心或矫直辊间隙过大(间隙过大, 铸坯将产生鼓肚)也对中心内裂产生影响。
连续铸造简图
核心设备:结晶器,二冷设备
钢包
中间包
结晶器 二冷段
空冷段
矫直段
一机四流、一机两流 连铸小方坯
连续铸钢的发展
连续铸钢技术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试验开发, 50年代开始步入工业生产阶段,60年代出现弧形 连铸机,经过70年代的大发展,80年代日趋成熟 和90年代的一场新的变革,直到今天,经历了70 年的发展历程。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连铸技术及 连铸坯质量的研究。当前,连续铸钢已向薄板坯 连铸连轧、异形坯连铸和高速连铸等高效节能的 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发展。
2.5.3.1连铸小方坯的脱方和角裂
脱方:小方坯横截面上两个对角线长度不
相等时称脱方。脱方将对铸坯质量产生影 响。
a=b
a
a<b
b b
a
小方坯脱方前后铸坯截面示意图
与脱方同时出现的现象
部位 钝角 热导 出 少 角部 温度 高 出结晶器时 裂纹(角裂) 坯壳厚度 倾向 薄 偏离角纵向凹 陷、内裂,对 角线内裂倾向 大 角部横裂倾向 大 折痕深 度 深
三、连铸结晶器内的传热与坯壳厚度
连铸过程中,熔融金属放出的总热量(Qsum)从结 晶器边界到冷却水的传输过程非常复杂,在熔融 金属与结晶器边界同时有几种传热方式,保护渣 和气隙形成边界热阻,阻碍熔融金属和结晶器边 界传热。
在稳定生产条件下,结晶器内部,熔融金属放出 的总热量Qsum 可以估算,这部分热量由冷却水带 走。
凝固速度可用平方根定律表示: s K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