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农业大学2017年申报云南省科技奖公示名单

云南农业大学2017年申报云南省科技奖公示名单

云南农业大学2017年申报云南省科技奖公示名单序号成果名称主持人报奖类别、推荐等级1 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盛军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何月秋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 云南地方猪肉品特性形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葛长荣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 云南省中低产田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余建新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 藏鸡、藏獒和藏猪低氧适应的生理与遗传机制苟潇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 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张乃明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 山姜属植物新颖倍半萜和酚性成分的发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徐俊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8 高原山区无人机农业遥感与植保飞防技术研究王建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 辣椒种质资源部分重要性状的机理研究邓明华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 猪产仔数相关新基因发掘刘永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1 背压式热风干燥咖啡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陈治华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2 春蒜苗专用系列新品种选育及示范应用韩曙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3 利用高压脉冲电场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王白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 云南高海拔立体生态茶园间作模式研究与应用李亚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5 云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朱有勇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类单独公示1. 2017年度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主要完成人:盛军、周红杰、闫希军、龚加顺、王宣军、严亮、赵明、方崇业、吕才有、郝淑美、罗朝光、张勇、李亚莉、王兴华、黄业伟、彭春秀、秦向东、李姝谚、高应敏、刘俊辉、贾黎辉、赵友、崔廷宏、周安凡、杨瑞娟、王天权、董祖祥、杨军、张颖君、王乐观主要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研究院、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茶树良种场、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中心、云南东方不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云南滇红股份有限公司、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西双版纳勐海国宴茶厂推荐单位:云南省教育厅二、项目简介云南省现有茶园面积637万亩,总产量达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623亿元,茶农800余万人,涉茶人口1100多万。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主持的“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为6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本项目从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入手,着重解决茶叶原料质量不稳定、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短、功效缺乏科学依据等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取得了普洱茶立体高效生态茶园、发酵技术和装备、功效研究和产品开发等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突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创新点如下:1. 建立山地立体高效生态茶园技术体系。

构建了适合云南地形特点的山地茶园立体高效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推动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种植,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提高了茶园单位产值。

1)选育茶树新品种2个,推广应用35万亩。

2)进行茶园生态化改造,提高茶叶安全性和茶叶品质;3)以茶菌、茶药复合种植为代表的立体高效生态茶园种植技术,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2.创新普洱茶加工技术、标准和装备。

创新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标准和装备,实现了普洱茶加工的清洁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1)作为普洱茶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研制了与国家标准配套的普洱茶生茶、熟茶实物标准样。

2)鉴定了17种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嗜热微生物,确定了主要发酵微生物和相关生物酶以及各类成分的变化规律;阐明了茶褐素的形成机理以及茶褐素的理化特征,建立了检测方法。

3)创新了普洱熟茶发酵工艺和技术,开发出普洱茶清洁化、自动化发酵设备。

3. 揭示了普洱茶主要功效及其机理。

1)阐明了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的主要成分。

2)确定了茶抗炎症的功效成分和分子靶点及其作用机制。

3)阐释了氧化型茶多酚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内脏脂肪积累是普洱熟茶降脂减肥的基本机制。

4)确认普洱茶具有增加骨密度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5)证实了普洱茶能够抑制黄曲霉等毒素的毒性。

4. 开发普洱茶系列产品,扩展普洱茶产业链。

开发出速溶普洱茶系列、茶日化产品等深加工茶产品,拓展了普洱茶产业链。

依据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研究成果开发了普洱茶辅助降血糖保健食品,2015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普洱茶降血糖保健品文号。

三、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序号完成单位名称贡献情况1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功效与分子机制基础研究、新产品和工艺研发2 普洱茶研究院普洱茶功效基础研究、高效立体茶园建设与推广3 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速溶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创新及保健品文号申请4 普洱茶树良种场茶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与品种选育5 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中心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推广6 云南东方不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茶系列日化用品的研发与工艺创新7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有机认证8 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有机认证9 云南滇红股份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有机认证10 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有机认证11 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有机认证12 西双版纳勐海国宴茶厂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有机认证四、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序号姓名性别技术职称对成果创造性贡献1 盛军男教授总体设计实施2 周红杰男教授普洱茶加工工艺创新3 闫希军男主任药师速溶普洱茶工艺创新4 龚加顺男教授普洱茶茶褐素的研究5 王宣军男教授普洱茶功效及机理研究6 严亮男副研究员茶园立体高效种植7 赵明男教授普洱茶发酵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研究8 方崇业男副教授普洱茶功效及机理研究9 吕才有男教授普洱茶标准10 郝淑美女教授普洱茶全自动发酵设备研制11 罗朝光男高级农艺师普洱茶种质资源圃12 张勇男农艺师生态茶园建设13 李亚莉女副教授普洱茶加工工艺创新14 王兴华男农艺师茶树品种选育15 黄业伟男讲师氧化型茶多酚研究16 彭春秀女讲师茶褐素生物合成的研究17 秦向东女教授普洱茶化学成分研究18 李姝谚女农艺师高效茶园建设19 高应敏男高级农艺师立体高效生态茶园建设20 刘俊辉男- 茶日化用品研发21 贾黎辉男工程师速溶普洱茶工艺研究22 赵友男高级评茶员普洱茶自动化发酵技术研究23 崔廷宏男高级农艺师茶树资源圃建设24 周安凡男助理农艺师立体高效茶园推广25 杨瑞娟女助理研究员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26 王天权男- 生态茶园建设与有机认证27 董祖祥男- 生态茶园建设与有机认证28 杨军男- 生态茶园建设与有机认证29 张颖君女研究员普洱茶组分分离30 王乐观男工程师普洱茶发酵工艺五、推广应用情况1.选育普洱茶新品种2个,推广面积达30万亩;2.生态茶园改造完成后通过(中国、欧盟)有机认证万亩;3.山地生态茶园技术推广应用135万亩;4.普洱熟茶发酵工艺和技术创新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亿元;5.普洱茶辅助降血糖保健食品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亿元;6.普洱茶系列酵素产品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7.茶系列日化用品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8.普洱茶国家标准样制备产生经济效益1亿元。

六、获得知识产权情况相关研究在Frontier in Immunology,Scientific Reports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9篇,其中SCI索引文章41篇,专著9部,获国家专利授权30件。

七、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普洱茶(熟茶)自动化发酵技术研究》获得2010年普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 2017年度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何月秋、姬广海、吴毅歆、李兴玉、岳艳玲、何鹏飞、胡靖锋、罗树荣、蒋仕波、赵志国、王树明、王贵斌、吴国星、易加洪、肖文祥主要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推荐单位:云南省教育厅二、项目简介本成果依托农业部行业计划(农业)项目“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针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病害灾变规律、生防制剂研制及其防病机制、抗根肿病品种培育、根肿病防控技术规程及其示范,形成了以下的科研成果:1. 明确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组成及病害灾变规律。

明确了我国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其中致病力强的4号和7号为优势生理小种;创建了根肿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灵敏度达103个/g土,根肿病发生的休眠孢子阈值在104-105个/g土,依据检测结果,可预警田间根肿病发生程度;明确了病菌在种子萌发至20天内,主要破坏主根,加重了损失;不当的集中漂浮育苗是根肿病远距离传播和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浇灌地表水是根肿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2. 筛选出400多株根肿病潜在生防菌株,建立了芽孢杆菌属、溶杆菌属等为主的生防菌种库;初步揭示了枯草芽孢杆菌XF-1和抗生素溶杆菌的防根肿病机制,明确了生防菌能很快恢复土壤微生物平衡;完成了枯草芽孢杆菌XF-1和抗生素溶杆菌13-6的基因组序列分析,鉴定了XF-1菌株的抗菌活性CSN蛋白和PBT1蛋白、丰源素、伊枯草菌素、表面活性素等脂肽类抗生素,根据PBT1基因的序列,建立了根肿病生防菌株的分子标记;首次分离并证明去羟基丰源素C17、巴马汀和吩嗪类化合物对根肿病菌具有抑制活性。

研制出100亿 CFU/g枯草芽孢杆菌XF-1可湿性粉剂、防根肿病功能漂浮基质和丸粒化的生防种衣剂,前两项分别获得农业部生物农药登记证和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

4.培育出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CR0701”和“滇白1号”,并在云南、四川、陕西等省推广应用。

5.构建了以生防制剂及抗病品种为中心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近三年在云南和陕西累计推广万亩,占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重病区面积50%以上,新增产量万吨,获得利润亿元;少用化学药剂吨,节药万元,增收节支总额亿元。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件,制定地方技术规程1项和中央七套科普宣传片1部,发表学术论文 32 篇,其中SCI 刊源论文12 篇。

综上所述,该成果围绕蔬菜安全生产,建立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高效防控技术体系。

工作全面系统,创新性强,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

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上述成果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3. 2017年度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云南地方猪肉品特性形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主要完成人(单位):葛长荣(云南农业大学)、贾俊静(云南农业大学)、赵素梅(云南农业大学)、陶琳丽(云南农业大学)、潘洪彬(云南农业大学)、黄英(云南农业大学)、荣华(云南农业大学)、张曦(云南农业大学)、曹振辉(云南农业大学)、高士争(云南农业大学)推荐单位:云南省教育厅二.项目简介、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在国家和云南省各类项目支持下,围绕云南地方猪肉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