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09年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二、知识梳理分封制奴隶社会(西周) 宗法制皇帝制度(核心)古代中国 秦:三公九卿制政治制度 中央官制 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封建社会:专制主义 清:军机处 中央集权制 秦:郡县制 地方制度 元:行省制(意义)汉:察举制 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西周)1、分封制(1)目的:维护 的统治(2)含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给 (最多)、 和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3)诸侯权利(3点):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4)诸侯义务(5点):a、政治:;;;b、经济:;c、军事:(5)作用(3点):a、;b、;c、(6)瓦解:开始瓦解;(典型事件:)2、宗法制(1)核心(最大特点):(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是)(3)作用:a、保证了贵族在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维护了的稳定和团结(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1)时间:(2)秦国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后,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3)秦完成统一的过程:、赵、魏、楚、燕、2、皇帝制度(1)首创者:(2)特点:a、;b、3、秦朝中央官制——(1)三公:a、:(职能:);b、:(职能:);c、:(职能:)4、秦朝地方制度——(1)建立:a、时期,商鞅变法普行;b、,在推行郡县制(2)作用:5、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北至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6、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唐朝中央官制——(1)职能:中书省:掌;门下省:掌;尚书省:掌(2)运行机制:→→(3)特点:将相权,互相,互相(4)作用:a、将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的独尊;b、,提高了行政效率。

2、元朝地方制度——(1)影响:a、加强;b、巩固了;c、是中国的开端,为后世所沿用。

3、选官制度的变化(1)西汉时期选官制度——(特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特点:按高低)(3)隋朝选官制度——(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a、建立者:b、特点:按考试成绩高低(四)明清君主专制的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时间:;人物:)(2)内阁制度的建立(建立者:)①地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所以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设置者:(2)影响:(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演变过程:(1)中央:秦(、)→唐朝()→明朝()→清朝()b、地方:秦朝()→元朝()2、两对矛盾、两大趋势(1)两对矛盾:a、中央:;b、地方:(2)两大趋势:a、中央:b、地方: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①积极(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a、政治上: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越;b、经济上: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c、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封建社会晚期):a、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政治上: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因循守旧,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难以实施有效管理c、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d、总体上: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三、课堂练习(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选拨德才兼备之人B.扩大疆域C.巩固周王室统治D.团结功臣贵族3.《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4.《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5.2006年10月19日,2000余名海内外彭氏宗亲汇聚江苏徐州彭祖园,举行“祭拜彭祖大典”仪式。

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7.“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A.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2.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有力地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了郡县制度D、用泥制陶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1.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最能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征辟制3.下图所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分封制和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和行省制D.郡县制和行省制4.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唐朝 B.北宋C.明朝 D.清朝2.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3.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A.明宣宗时期 B.皇太极时期 C.康熙年间D.雍正年间(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2.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3.下列各项,按照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排列,正确的是①三公九卿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四、课后练习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黄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2.《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

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5.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6.《史记·楚世家》载:“楚之选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④周王室已经衰弱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8.“别字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9.西周时期,一位诸侯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