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肘关节与手臂伤害

肘关节与手臂伤害

肘关节与手臂伤害学习总结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骨、尺骨上端构成,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其中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肱尺关节,属于蜗状关节,是肘关节的主体部分;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肱桡关节,属球窝关节;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骨切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属车轴关节。

关节囊附着于各关节面附近的骨面上,肱骨内、外上髁均位于囊外。

关节囊前后松弛薄弱,两侧紧张增厚形成侧副韧带。

尺侧副韧带呈三角形,起自肱骨内上髁,呈放射状止于尺骨半月切迹的边缘,有防止肘关节侧屈的作用。

桡侧副韧带也呈三角形,附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环状韧带之间。

此外,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附着于尺骨的桡骨切迹的前后缘,此韧带同切迹一起形成一个漏斗形的骨纤维环,包绕桡骨头。

当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咀尖恰位于一条直线上,屈肘时则形成以鹰咀尖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临床上常以此鉴别肘关节脱位或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在伸直的情况下,若受暴力如跌倒时一侧手掌着地,使肱骨下端向前移位、尺骨鹰咀则向后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

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提携角。

一、解剖: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3个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

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

上述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肘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

囊的后壁最薄弱,常见桡、尺两骨向后脱位,移向肱骨的后上方。

肘关节的韧带有:桡侧副韧带:位于囊的桡侧,由肱骨外上髁向下扩展,止于桡骨环状韧带。

尺侧副韧带:位于囊的尺侧,由肱骨内上髁向下呈扇形扩展,止于尺骨滑车切迹内侧缘。

桡骨环状韧带:位于桡骨环状关节面的周围,两端附着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与尺骨桡切迹共同构成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骨纤维环来容纳桡骨头,防止桡骨头脱出。

血管与神经:前臂内外侧肌群向远端彼此接近而形成肘前“V”形间隙,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桡动脉从外侧向远行在肱桡肌下循行,尺动脉在内侧向下循行。

正中神经位于肘前间隙深处经旋前圆肌之后面继续下行到屈指深肌浅面。

肘部正中神经损伤可引起屈指浅肌、桡侧半屈指深肌和拇指对掌肌瘫痪。

桡神经行在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在肘关节上分为背侧骨间神经和感觉支。

肌肉组成:1.与屈肘相关肱二头肌: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向下移行为肌腱止于桡骨粗隆。

肱肌:位于肱二头肌的深面,起自肱骨体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的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

旋前圆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止于桡骨外侧面的中部。

桡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

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至近节指骨中部时,每一条肌腱分为二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

2.与伸肘相关肱三头肌: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和内下方的骨面,3个头向下以一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

肘肌:位于肘关节后面,是一块三角形的小肌,上缘与肱三头肌内侧头合并,起自肱骨外上髁和桡侧副韧带,肌纤维向内止于尺骨上端的背面和肘关节囊。

解剖学特点:1、骨性标志:鹰嘴、内侧髁、外侧髁,肱骨小头外侧缘2、交叉支柱——内外侧柱——包括关节和非关节部分。

非关节部分称为上髁,也是髁上缘的终点,即内上髁、外上髁。

3、肱骨小头与滑车关节面自肱骨远端向前、向下倾斜,与肱骨干成角约30 ° -45°。

内外髁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

4、提携角:男10 ° -15 °,女20 ° -25 °。

5、特点:三关节包容在一个滑膜内,关节内空间相对狭小,关节外周韧带结构复杂,韧带与关节囊融合;肘关节稳定性要求高,关节运动与稳定的平衡显得格外重要二、常见损伤:扭伤:多因外力致伤。

多是在肘关节于非功能位或超功能位置上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如跌扑、滑倒、扭拧、过量举重等外力冲击,使肘关节伸屈或前臂旋转超出正常范围所致。

其中以外侧、前侧、内侧扭伤较常见,后侧扭伤较少见。

常会有关节囊、肌腱和韧带等不同程度的撕裂伤,引起局部疲血肿胀,导致肘关节的功能障碍,伤势日久,血肿机化,纤维粘连,可以导致关节挛缩强直。

压痛点多在肘关节内后方、肱骨内上髁、鹰嘴窝两侧及内侧副韧带附着处。

如有侧副韧带的撕裂,则可出现侧方的异常活动。

肘关节多处于半屈曲位。

肿胀常因关节内积液,鹰嘴窝、脂肪垫炎或肱挠关节肿胀而加重,伸肘时鹰嘴窝消失,肘关节屈伸明显受限,前臂的旋转活动亦受限。

肘关节脱位:所谓肘关节脱位,主要是指肱尺关节(包括肱桡关节)脱位。

肘关节囊前后比较松弛,左右有侧副韧带附着而较为紧张,故肘关节脱位多为前、后方脱位。

后脱位更多见,大多发生于青壮年,由传达暴力和杠杆作用所造成。

跌倒时用手撑地,关节在半伸直位,作用力沿尺、桡骨长轴向上传导,使尺、桡骨上端向近侧冲击,并向上后方移位。

当传达暴力使肘关节过度后伸时,尺骨鹰嘴冲击肱骨下端的鹰嘴窝,产生一种有力的杠杆作用,使肘关节囊前壁撕裂。

肱骨下端继续前移,尺骨鹰嘴向后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

肘关节后脱位常累及到尺骨和桡骨。

前脱位相对少见一些,常由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地所致。

后脱位的特点:(1)肘关节弹性固定于135度半屈曲位。

(2)肘窝部饱满,可摸到肱骨下端。

(3)尺骨鹰咀后突,鹰咀上方空虚,呈“靴状”畸形。

(4)关节前后径增宽,前臂比健侧明显缩短。

前脱位的特点:(1)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位或过伸位。

(2)肘窝部隆起,可摸到尺、桡骨上端。

(3)肘后摸到肱骨下端和尺骨鹰咀骨折块。

(4)前臂比健侧增长。

骨折1.尺骨鹰嘴骨折:鹰嘴骨折是较常见的肘部损伤,。

尺骨鹰嘴骨折的发生机制,包括间接外力牵拉损伤和直接暴力损伤两种因素。

直接外力多为摔倒时肘后部直接着地所致,多形成粉碎性骨折,而且常常合并桡骨头骨折或肘关节脱位。

间接暴力如肘关节突然屈曲,肱三头肌强烈收缩而发生尺骨鹰嘴的撕脱性骨折,近端向上移位2.桡骨近端骨折:桡骨头颈骨折常见。

损伤机制,摔倒时手伸直,伴肘关节部分屈曲和旋前。

3.肱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为摔倒时手呈伸展位。

4.肱骨髁上骨折:该损伤在投掷运动员,尤其棒球投手中很常见。

损伤机制主要是内翻和外翻力量。

内上髁损伤常见,外上髁骨折罕见。

移位的内上髁碎片可卡压在关节中。

剧烈的屈腕及旋前动作,可导致内上髁撕裂性骨折。

过度的训练可能会造成尺骨和桡骨发生疲劳性骨折。

软组织损伤1.肱二头肌肌腱是肘部最常损伤的肌腱。

肱二头肌反复强力收缩和过度拉扯,无力或过紧都会造成损伤。

2.肱三头肌肌腱炎,肱三头肌反复强力收缩和过度拉扯,无力或过紧都会造成损伤。

肌腱炎:肌健具有耐受弯曲、伸展和扭曲的功能。

但当过度疲劳,纤维撕裂或其他损伤时肌健会发炎。

如果关节的不断运动使损伤进一步发展的话,疼痛会很明显或加重。

3.伸肌/屈肌肌腱损伤。

伸肌肌腱损伤(如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常由反复微小损伤造成。

4.肌肉损伤:肌肉劳损多见于偏心超负荷引起的牵张性损伤。

肱二头肌拉伤:肌腱退化、受到突然的离心负荷。

手肘屈曲力量变薄弱。

肱三头肌拉伤:手肘后方直接受到撞击、跌倒时不协调的收缩。

手肘伸直会无力、无法伸直。

5.韧带损伤: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维持肘关节稳定性最重要的结构,其损伤多发生在外翻力作用于肘关节时。

此种损伤最多见于投掷或标枪运动员。

桡侧副韧带损伤较少发生,继发于内翻暴力。

过度使用的伤害投掷类项目的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过度使用的伤害。

在投掷加速期时,肘部内侧会出现一极大的内翻性张力。

而在加速动作持续时,伸肘肌群和屈腕肌群会同时用力收缩,肘内侧外翻性张力和外侧挤压性的力量都增加。

而在减速期,肘伸展和前臂旋前会迫使鹰嘴卡入鹰嘴窝内,这时极有可能将旋前肌与伸肘肌夹在鹰嘴窝内,产生夹挤现象。

夹挤肱骨内侧出现外翻性张力时,外侧也会受到压迫性的应力。

肱骨外侧髁和桡骨投就可能会有挤压性的伤害。

肘部在挥臂的减速时期时,鹰嘴会有卡入鹰嘴窝的倾向。

造成关节面的刺激和发炎,最后导致关节面或骨头的小碎片游离在关节面--关节老鼠。

三、常见病症1、肱骨外上髁炎损伤机制:又称肘外侧疼痛综合征、网球肘,发生多因肘、腕关节的反复屈伸用力,前臂频繁地旋前旋后。

(1)长期劳累,使伸腕肌起点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导致前臂伸肌肌腱部分撕裂,局部出血呈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机化、肥厚等组织改变,或是关节滑膜嵌入肮挠关节间隙引起,也可因急性扭伤或拉伤肘部而引起。

(2)乒乓球、网球的“反拍”、“下旋”回击球等,球的冲力作用于伸腕肌,使伸腕肌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产生肌腱炎、骨膜炎或骨炎,严重时也会累及深层肱桡关节滑膜、环状韧带等症状:多无明显外伤史,但有长期劳累病史,起病缓慢。

常因用不当而突然诱发伸活动不受限。

可引起患处疼痛外上髁压痛敏感间隙处。

,并逐渐出现方向性疼痛。

肘关节局部无肿胀但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严重者疼痛可向上臂、前臂及腕部放散。

检查:压痛点位于肱骨外上髁、环状韧带,伸腕抗阻力时肘外侧疼痛明显,称伸腕抗阻力试验阳性。

患肢前臂旋后位伸直肘关节时无疼痛,若前臂在旋前位并将腕关节掌屈再伸直肘关节时,可引起肱骨外上髁处明显疼痛,即为网球肘试验阳性。

2、肱骨内上髁炎损伤机制:又称高尔夫球肘。

位于尺侧,与肱骨外上髁炎相对应;本病以体操、投掷等运动员为多见。

多因慢性劳损,前臂屈肌长期反复紧张的收缩牵拉使屈腕肌起点受到牵扯刺激,引起肱骨内上髁肌腱附着处发生疲劳性损伤而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或因骤受外力如跌、扑、闪、扭使屈肌肌腱部分撕裂、出血、机化、粘连,继而纤维疤痕化而形成本病。

症状:起病缓慢。

初起多在劳累后感觉肘内侧疼痛,日久加重。

疼痛可向上臂及前臂扩散。

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前臂旋前及屈腕功能受限。

检查:肘内侧压痛点,以肱骨内上髁最为敏感。

做抗阻力的腕关节掌屈和前臂旋前动作可引起患处疼痛加剧。

旋臂伸腕试验阳性: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极度背伸时,肘内侧明显疼痛。

3、尺骨鹰嘴滑囊炎损伤机制:为软组织劳损性病变。

多因肘部长期反复的摩擦碰撞而引起两个滑液囊渗液、肿胀。

以皮下滑囊炎最为明显。

深部滑液囊肿胀,肘后偏挠侧慢性刺激囊臂肥厚。

囊腔内绒毛祥形成,偶有钙质沉着。

症状与检查:尺骨鹰嘴下端肿胀、疼痛,压痛明显。

关节屈伸活动不利,可于尺骨鹰嘴部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

其软硬程度与滑囊内积液的多少有关。

以拇食指触按患处可闻及“吱吱”的响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