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答案【篇一: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修改)】/p>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

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或在利率为55%的银行中存一年。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答:现在花掉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

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的储蓄激励?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

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的政策如何影响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答:这会使65 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

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 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11.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的动机是关注平等还是关注效率。

在关注效率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

a.对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进行管制。

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

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

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

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消费券。

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政府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

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

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有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而这也正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

d.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90%的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的公司。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

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

垄断市场的效率低于竞争市场的效率。

因此,政府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分解它。

e.对收入高的人实行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答: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让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有助于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更公平的分配。

f.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市场外部性造成的。

酒后开车对其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禁止酒后开车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保障。

12.从平等和效率的角度讨论下面每种说法:a.“应该保证社会上每个人得到尽可能最好的医疗。

”答:这个观点是出于平等的动机。

但这样做会以降低效率为代价,每个人都拥有最好的医疗保健,人们就不会为了争取好的医疗保健条件而努力工作,会降低工作的激励。

b.“当工人被解雇时,应该能使他们在找到一份新工作之前一直领取失业津贴。

”答:从公平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极大地体现了平等性。

在工人被迫失去工作后到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失业津贴的发放使他们能够维持生活。

从效率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减少了对工作的激励。

既然在找到新工作之前,不劳动也可获得维持生活的收入,被解雇者就不会急于找工作。

15.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殖民地政府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税收来为战争融资,为了弥补这个差额,殖民地政府决定更多地印发货币。

印发货币弥补支出有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税”。

你认为当增发货币时,谁被“征税”了?为什么?答:被“征税”的是那些有钱人,因为货币总量多了,其价值也就降低了。

第二章问题与应用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问题与应用2.美国和日本工人每人每年可以生产4辆汽车。

一个美国工人每年可以生产10吨粮食。

而一个日本工人每年可以生产5吨粮食。

为了简化起见,假设每个国家有1亿工人。

a.根据这种情况,做出类似于(教材)图3—1(a)幅的表格。

答:表3—1 美国工人和日本工人的机会成本b.画出美国和日本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c.对美国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生产粮食呢?对日本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生产粮食呢?把这种信息填入类似于(教材)表3—1的表中。

答:对美国来说,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5 吨粮食;1 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4 辆汽车。

对日本来说,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25 吨粮食;1 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8 辆汽车。

如表3—2 所示。

d.哪个国家在生产汽车上具有绝对优势?在生产粮食上呢?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中占有绝对优势。

美国和日本生产汽车的绝对能力是相同的。

e.哪个国家在生产汽车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生产粮食上呢?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上有比较优势,日本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优势。

f.没有贸易时,每个国家有一半工人生产汽车,一半工人生产粮食。

每个国家能生产多少汽车和粮食呢?答:美国1年可以生产出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日本1年可生产2。

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

g.从没有贸易的状况出发,举例说明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答:如果没有贸易,美国和日本1 年一共可以消费7.5 亿吨粮食(5+ 2.5)和4 亿辆汽车(2+2)。

如果美国和日本分工,各司其能。

美国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粮食,1 年可产10 亿吨;日本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汽车,1 年可产4 亿辆。

两者再进行贸易,互通有无,两国每年可以享受10 亿吨粮食和4 亿辆汽车,比没有分工和贸易时多出2.5 亿吨粮食(10-7.5)。

所以,贸易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4.假设加拿大有1000万工人,而且每个工人1年可生产2辆汽车或30蒲式耳小麦。

a.加拿大生产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加拿大生产1蒲式耳小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解释这两种物品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

答:加拿大生产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5 蒲式耳小麦。

生产1 蒲式耳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15 辆汽车。

这两种物品机会成本之间互为倒数关系。

b.画出加拿大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加拿大选择消费11000000万辆汽车,没有贸易时它可以消费多少小麦?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标出这一点。

图3—3 加拿大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答:没有贸易时,加拿大可消费15 000 万蒲式耳小麦。

有贸易时,加拿大可消费1 000 万辆汽车和20 000万蒲式耳小麦。

c.现在假设美国从加拿大购买1000万辆汽车,每辆汽车交换20蒲式耳小麦。

如果加拿大继续消费1000万辆汽车,这种交易使加拿大可以消费多少小麦?在你的图上标出这一点。

加拿大应该接受这笔交易吗?5.英格兰和苏格兰都生产烤饼和毛衣。

假设一个英格兰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烤饼或1件毛衣。

假设一个苏格兰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400个烤饼或22件毛衣。

a.在每种物品的生产上,哪个国家有绝对优势?哪一国有比较优势?答:英格兰工人在生产烤饼上有绝对优势,苏格兰工人在生产毛衣上有绝对优势。

1 个英格兰工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是1/50件毛衣,生产1 件毛衣的机会成本是50 个烤饼。

1 个苏格兰工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是1/20 件毛衣,生产1 件毛衣的机会成本是20 个烤饼。

可见,英格兰工人在生产烤饼上有比较优势,苏格兰人在生产毛衣上有比较优势。

b.如果英格兰和苏格兰决定进行贸易,苏格兰将用哪种商品与英格兰交易?解释原因。

答:苏格兰人将用毛衣与英格兰人交易。

因为他们在生产毛衣上有比较优势。

c.如果一个苏格兰工人每小时只能生产一件毛衣,苏格兰仍然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吗?英格兰仍然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吗?解释原因。

答:如果1 个苏格兰人每小时只能生产1 件毛衣,那么他们生产1件毛衣的机会成本是40 个烤饼,仍低于英格兰人生产1 件毛衣的机会成本(50 个烤饼)。

所以,苏格兰人在生产毛衣上仍有比较优势。

而此时,1 个苏格兰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是l/40 件毛衣,仍高于1 个英格兰人生产1 个烤饼的机会成本,即英格兰人在生产烤饼上仍有比较优势。

那么在贸易中,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仍都能受益。

8.一个巴西的普通工人可以用20分钟生产1盎司大豆,,用60分钟生产1盎司咖啡;;而一个秘鲁的普通工人可以用50分钟生产1盎司大豆,,用75分钟生产1盎司咖啡。

a.在生产咖啡上有绝对优势?解释之。

答:巴西的普通工人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他生产1 盎司咖啡用时(60 分钟)比秘鲁的普通工人(75 分钟)少。

b.谁在生产咖啡上有比较优势?解释之。

答:秘鲁的普通工人具有比较优势。

因为秘鲁工人生产每盎司咖啡的机会成本(75/50=1.5 盎司的大豆)低于在巴西工人平均每盎司咖啡的机会成本(60/20=3 大豆盎司)。

c.如果两国进行专业分工并相互贸易,谁将进口咖啡?解释之。

答:巴西将从秘鲁进口咖啡,因为秘鲁在咖啡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d.假设两国进行贸易,而且,进口咖啡的国家用22盎司大豆交换11盎司咖啡。

解释为什么两国都将从这种贸易中获益。

答:因为两国的机会成本都比原先下降了,生产时间节省了(巴西:60-40=20 分钟;秘鲁:100-75=25 分钟)9.下列表述正确还是错误?分别做出解释。

a.“即使一国在所有物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也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答:对。

因为一国即使在生产所有的物品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也不可能在所有物品上都有比较优势。

相反,即使一国在所有物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也会在某些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某些极有才能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有比较优势。

”答:错。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上都拥有比较优势,因为如果用一件事情表示另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那么这两件事情的机会成本互为倒数。

c .“如果某种贸易能给某人带来好处,那么,它就不会也给另一个人带来好处。

答:错。

贸易所达到的是双赢或多赢局面。

在贸易中,人们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社会总产量增加,每个人的状况会变得更好。

d.“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对另一个人也总是好事。

”答:错。

双方的贸易价格必须位于两者之间的机会成本。

e.“如果贸易能给某个国家带来好处,那么它也一定能给该国的每一个人带来好处。

”答:错。

贸易给某个国家带来好处的同时,可能损害该国内某些人的利益。

如,假设一国在生产小麦上有比较优势,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劣势,那么,出口小麦、进口汽车给这个国家带来好处,因为现在这个国家能够消费更多的商品。

但是,贸易的出现,尤其是进口汽车,会损害国内汽车制造工人和厂商的利益。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作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问题与应用1.用供求图分别解释以下表述:a.“当寒流袭击佛罗里达时,全国超市中橘子汁的价格上升。

”答:图4—1 全国超市中橘子汁的供求图b.“当每年夏天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旅馆房间的价格直线下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