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摘要:劳动技能为民生之本,是脱贫之要,是困难人员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最有效的途径。

劳动力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义务教育的基础和高等教育的质量,也需要有效配置和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通过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和作用,掌握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树立服务社会的本旨,坚定通过知识技能改变贫穷落后的远大志向,从精神上真正站起来,即扶贫要先扶志,扶贫要重点扶智(技)。

通过对我县贫困人员的调查,剖析贫困人口致困原因,分析我校开展技能培训案例,总结职业培训服务脱贫取得的成效,进一步体现职业培训服务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培训、专业技能、精准扶贫、重要性引言: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培训,也称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

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应有的职能,是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职业技能培训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向贫困人口,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是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帮助贫困家庭实现早日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什么是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培训,也称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

职业培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职业培训的特点:一是,具有专业性。

是指职业培训是专业培训,或专门培训,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

职业培训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是,具有区域性。

主要是指职业培训为区域办培训和依靠区域办培训。

职业培训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针对岗位需求状况,调整专业技术设置及专业技能方向,修订培训计划,改革培训内容、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

三是,具有实用性,就是指职业培训强调操作训练,突出技能、技术学习,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职业培训就是要突出技能培训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

四是,具有生产性。

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给学员以良好的训练,甚至针对生产工作需要针对工作岗位,开展操作培训,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

1.贫困人口急需职业培训据了解,2014年怀宁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23户31972人,贫困发生率5.96%,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234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9个。

近年来,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实施,我县19个贫困村分别于2016、2017年出列。

截至目前,我县国办信息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85户32017人,2019年脱贫1676户3692人,尚有277户76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2%。

1、因身体残疾或疾病缺乏劳动技能(1)残疾:因车祸、生产事故、先天的眼疾致残,发烧导致的身体部分损伤;祖父一辈是智障,儿子是智障,生的孙辈也是智障,这种现象使家庭进入恶性循环。

(2)疾病:主要疾病为中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长期慢性疾病,少部分人患有癌症、白血病等重大疾病。

2、贫困人口缺乏技术、资金支持这些贫困人员因文化素质水平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能力等,不知道做什么能赚到钱,也不知道能用什么去赚钱。

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3、自身发展缺乏志气贫困人员主要因为“懒”,更多的是不想脱贫。

家庭生活没有目标规划,人到中午还未结婚,丧失了人生奋斗目标,不肯外出就业打工,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

他们并不存在身体和智力上的缺陷,但也不愿从事艰苦生产经营活动来获得收入,往往游手好闲仅仅依靠政府的有限补助和亲戚邻里的一些帮助勉强度日。

政府仿佛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好吃懒做、欲壑难填等不良心理,使他们躺在救助的温床上裹足不前。

扶贫必须先扶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1]。

所以,以上这些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急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扶志和技能上的扶智(技)。

1.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离不开职业技能培训我县2019年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单位多于求职人员,主要原因为企业用工需求较大,但劳动力资源矛盾十分突出,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匮乏,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大。

表1 怀宁县人力资源市场用工特点我县劳动力匮乏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部分企业技术性要求强,技术工人少,都愿意招有经验的熟练工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导致劳动力岗位空缺大。

二是劳动力自身素质要求与企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文化水平有限,无一技之长,只是出力干活,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还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加剧了劳动力岗位空缺大的现象。

三是对于有技术的人员来说,企业工资水平偏低、社会保险没有保障,导致这些技术人员到北上广大城市务工。

剩余劳动力均为老弱病残的,以女性偏多,一方面要陪孩子读书,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家里父母,针对剩余劳动力更需要进行职业培训。

所以,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对口培训、定向培训为中心,满足企业、市场需求,可以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四、国家出台一系列扶贫政策,极大的促进了职业培训1、职业教育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对于扶贫工作的意义,明确要求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并指出要加强对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2、国家对于扶贫政策的调整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靶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扶贫对象的识别经历了由整体到区域再到家户与个体并重的发展分期,扶贫手段也由单一的经济扶贫到更加侧重于地域和个人的发展[2]。

精准扶贫战略则是这一趋势发展的集中体现。

3、国家推行的“雨露计划”,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已经在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增加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3]。

4、国家为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原则上每人每年可免费参加一次技能脱贫培训。

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培养三种方式。

贫困劳动者在所在乡镇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培训期间,每人每天给予伙食补助 30 元、住宿补助 50 元、交通补助 20 元[4]。

5、国家对职工职业技能提升给予补贴,职工个人取得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1000元;取得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1500元;取得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2000元[5]。

五、我校职业培训服务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我校2017-2019年,开展职业培训12885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占4.6%,脱贫率85%。

尤其是下列人员表现突出。

1.黄墩镇胡某凤,以前家庭非常贫困,夫妻俩没有什么文化,家里两个孩子正在读高中,家里没有固定收入,生活非常拮据,只能依靠双手在农村种种庄稼维系,连孩子的学费都成问题。

几年前,丈夫得了一场大病到现在还未彻底恢复。

2017年,她在黄墩镇扶贫干部的鼓励引导下,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职业培训,学习蓝莓种植。

她通过学习这项专业技术知道了蓝莓的种植需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势条件、整地深翻技术、定植的时间、施肥、灌水的方法,以及蓝莓的修剪、蓝莓病虫害的防治和如何采摘等。

通过这些专业技能培训,她在蓝莓合作社和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三年的奋斗,现在他们拥有220亩的蓝莓园。

2019年蓝莓长势旺盛,眼看喜获丰收了,但由于缺乏销售技能,销售模式单一,第一批蓝莓果出现滞销现象,他们又很无奈。

2019年,他们又参加了由人社局组织我校承办的为期15天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

参加专业的培训后,她了解了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基本知识;淘宝店铺创建、注册,后台管理功能使用、宝贝上架、宝贝描述等模版的使用;客服沟通技巧、客户管理、售前售后管理、评价管理等;产品拍摄技巧、店铺装修、产品包装设计、图片处理软件的初级使用、详情页的制作;营销推广的文案编纂、活动策划、促销工具使用、订单处理等。

通过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建立了自己的网店,开始了自己的网上销售,并拓展了自己的产品,如:蓝莓干果、蓝莓饮品、蓝莓酱等产品,培训期间还补贴了伙食和交通费。

他们在19年第一个双“十一”,仅当天的网上销售收入就达万元。

2、江镇镇新合村,地处山区,辖18个村民组,有贫困户23户、61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这里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生产力低下,结构单一,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村集体经济始终在“零”左右徘徊,脱贫速度缓慢。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村领导干部的带领下,新合村打造优质生态绿色产业,在原有产业黑木耳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发展菌棒制造厂,形成制棒-种植-销售一体化生产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为当地村民扩大就业,安排村民参加技能培训,带领村民稳定脱贫致富。

村民们参加培训后掌握了制棒的配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与转色管理等专业技术,还熟悉了菌棒生产、蒸菌、接菌等工艺流程。

通过这些针对性地专业培训,贫困户方某兰等人年收入达8000元。

经各方努力,现已脱贫12户、33人。

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应有的职能,是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