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领悟《行道树》形象中体现的崇高精神
2、指导朗读课文
3、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领悟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品味语言并拓展联想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1、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3、根据文章内容,把文章改编为童话故事,请学生扮演“原始森林”和“行
道树”两个角色,扮演者要模拟扮演的角色,准备自我介绍和互问互答对方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由三幅彩图导入,一幅彩图是原始森林,一幅是校园的行道树,一幅是马路边的行道树,由此让生知道行道树的概念: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2、师介绍课文题目、文章体裁、特点。
3、生介绍作者资料。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
1、请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师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请一至两位学生读生字词,再请一位学生矫正读音,最后全班齐读生字词两遍。
贪婪.(lán)、堕.(duò)落、点缀.(zhuì)、牙龈.(yín)、繁弦.(xían)急管、红灯绿酒、冉冉.(rán)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学生示范朗读一至二节。
2、再请一位学生点评并示范朗读一小段。
3、师强调朗读技巧:语调轻重、停顿、用准确的普通话读、声音要洪亮、带
感情的读。
4、生再次自由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5、师配上音乐,与全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至二节。
五、扮演角色,培养实践能力。
1、根据文章内容,师让生课前把文章改编为童话故事,并准备上台扮演“原
始森林”和“行道树”两个角色。
师要求:扮演者要注意自己扮演的身份,要模拟扮演的角色,双方要做好充分的自我介绍和问答的准备。
2、扮演完毕,教师点评。
六、研读课文,培养能力。
1、生默读文章,并质疑讨论以下问题:①与行道树相比,行道树要承受哪些
困难?
②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人类是
怎么对待行道树?
③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认为行道
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点评。
七、延伸拓展,开发思维
1、师问:你最欣赏文章中哪些语句?现实生活中哪一类人也具有文中所描
写的崇高品质?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并简单讲讲理由。
生分组讨论,回答。
2、师找出一语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是什么?快乐是
什么?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3、师问:你怎样看待现实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你认为
值吗?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展开简短的辩论。
八、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师言:真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请允许老师也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生命可以轻于鸿毛,也可以重于泰山;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
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长久,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我们要做一个像行道树一样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的力量,为自己的人生大放光彩。
九、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谈一谈你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张晓风
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散:取材广泛,笔法灵活,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