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前景探究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前景探究

产业链金融是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最好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中小企业业务在保证风险操纵和银行收益上专门难找到方法,而产业链金融则只需要订单等,不需要抵押、质押和担保,既能操纵风险,又能降低成本。

首先,产业链金融实际上是结构化融资,把整个产业链作为统筹考虑,这是系统化统筹风险操纵,与传统的一对一融资不同;其次,产业链金融是基于贸易的资产支持型融资,专门多融资基础一是贸易背景支持,二是由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等流淌资产等来盘活融资,还款对象有保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也有操纵。

关于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来讲,一方面希望尽可能地从产业链企业中得到更多资源和资金支持,在与中小企业的定价和长期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另一方面也希望保持产业链企业的稳定性,不希望链上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终止合作。

关于中小企业来讲,对核心企业较强依附性使得其在谈判和合作中处于弱势,承担巨大的资金负担,却又因信用等级低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因此,产业链企业希望有更多的资金融通机会以维持产业链的顺利运行,实际上,许多全球性产业链对贸易融资的依靠性专门大,财宝(Fortune)1000名公司中以产品为
中心的企业大多采纳了产业链治理解决方案。

这确实是什么缘故产业链和物流最近十几年迅速进展的一个要紧缘故。

产业链贸易融资对银企来讲是个双赢的战略,中小企业借助其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能够获得更多资金融通,核心企业则能够从中小企业处获得更多优惠,促进企业间长期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能力。

金融机构则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了核心企业的信贷等级,增加中小企业商业信用,为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具有自偿性的贸易活动提供资金融通,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增加了金融机构收入,降低了融资风险,培养了潜在顾客,加强了链上企业对银行的忠诚度
<论产业链整合>
作者: 任江波 / 刘明宇 / 芮明杰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揭示分工从工艺分工进展到功能性分工以后,产业链形态、产业链关联方式、整合方式、整合主体发生的变化。

第二,在一个基于分工演进的酬劳递增框架下,将交易费用理论
和企业知识理论融合起来,综合分析了产业链整合分化的微观机理,从知识共享的视角,研究产业链的整合。

第三,在对产业链、企业集群的价值制造方式深入细分的基础上,对基于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经济、模块化经济、网络效应的价值制造过程和知识共享的内容进行比较,揭示了不同类型产业链价值制造和知识整合的差异。

第四,提出了产业链的知识整合、价值模块整合与产品整合的三维度模型,并在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动态知识价值链,构造了一个新的知识创新模型,深化了对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知识整合机制的认识。

第五,将产业链理解为一个知识体,从知识角度研究了产业链分化整合的机理,探讨了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模块创新机制、知识制造机制,以及产业链整合的组织模式,并分析了具有创新外部性的模块化产业链的政策规制要点。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进展前景探讨
一、引言
近几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阻碍使得商业银行之间在新的业务领域的竞争越发加剧,在中国,各大
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产业链金融相关新业务,例如深圳进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争相推出了具有本行特色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

通过对金融企业实践调研和总结,本文将产业链金融概念定义如下:产业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银行)通过扩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即通过将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供销商连成一个整体,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品及最终产品,最后连同最终消费者一起,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不断增值的金融业务模式。

产业链金融专门好地顺应了产业竞争升级为协作竞争的态势。

如此,既可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也可解决中小企业特不是贸易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产业链金融融资方式的特点见表1。

二、银行进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与国内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实务界如火如荼进展不同的是,理论研究显得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的研究多限于各银行关于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实践总结,缺乏相关的理论佐证。

因此,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研究银行产业链金融的
进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意义
据统计,国内目前所有企业拥有的存货达51394亿元,所有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55519亿元。

由于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不能用于担保,有16万亿元的资金闲置。

按照50%的贷款折扣率计算,这些资产能够担保生成约8万亿元的贷款。

①但在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不能以此获得银行贷款。

从传统的融资模式来看,商业银行分不对产业链上的每个独立企业服务(见图1)。

而中小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的位置,由于企业存在规模小等问题,导致其融资过程中的抵质押问题和实物担保都难以解决,从而造成产业链由于缺乏资金产生断裂,核心企业也因为必须向外查找新的合作伙伴,使其运营成本增加。

由此可见,整个产业链处于低效率甚至几近断裂的运作状态。

因此,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将直接阻碍产业链的正常连接和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能把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视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以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中心,拓展产业链上的其他上下游中小企业,一个整体的业务链和风险操纵链就形成了,因此融资这一困扰企业的难题便能有效解决,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链整体的良
性进展(如图2)。

图2 产业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与产业链成员的关系
关于核心企业来讲,产业链金融服务提高了资金治理的效率,也使自身的产业链更加牢固。

对商业银行来讲,产业链金融业务是一项开拓金融业务,是抢占金融市场的一次大胆创新,能够派生出专门多的金融相关新产品和新服务。

在金融市场存在资本约束和经济附加值增加的进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研究尤其是进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关于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增强创新理念、提高获利水平和增强操纵风险能力有着特不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工商银行产业链金融案例分析
(一)工商银行产业链金融进展现状
现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供应链会员治理、供应链信息治理、融资治理、结算治理等一整套的综合产品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合作模式的演进,实体经济的竞争已由企业单体竞争模式升级到以核心企
业为中心的产业链竞争模式。

进展产业链金融也成为工行抢占以后市场制高点、打造新时期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

截至目前,工行已确定1657户国内贸易融资核心客户,产业链融资业务进展势头强劲。

(二)工商银行“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
产业链金融要紧看重两类企业,一类是在实力型企业产业链体系中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另一类则是国内高端客户,拥有垄断资源,设计、采购、加工等环节开始走向全球。

本案例以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为例,讲明工商银行产业链金融业务。

作为世界企业500强的沃尔玛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每年高达120亿美元,上游供货商多为中小型企业。

然而,由于这些供货企业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抵押,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规范化治理较为缺乏等制约因素,使得这些中小供货企业专门难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导致资金短缺,严峻制约了企业的健康进展。

为了解决产业链上游中小供货企业的融资难题,工商银行采纳产业链金融的融资方案,充分依托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誉,整合治理业务过程中的物流、现金流,为沃尔玛的上游供货商提供全流程的融资服务支持,解
决了融资难题,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a-银企之间开立国内信用证合同。

b-核心企业与供货商签订买卖合同。

c-工商银行为核心企业开立国内信用证。

d-工商银行为上游供货商核准授信的额度。

e-供货商在收到国内信用证之前,凭借核心企业对其签发的订单向银行申请融资。

f-供货商收到国内信用证后,在物资装运前办理打包贷款,并在物资生产装运完成后向银行提交有关单据,银行可在授信额度内简化手续办理相关业务。

g-核心企业在信用证的到期日进行付款。

面对融资风险,工商银行依托强大的结算平台,开发出现金流分析系统,通过网络对产业链上的物流、信息流、现金流进行跟踪,实时掌握供应商在沃尔玛的订单和应收账款情况,并进一步与沃尔玛产业链系统对接,建立还款专户,锁定还款资金,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银行融资风险,同时为简化操作流程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5年6月,工商银行首次推出沃尔玛供应商保理业。

相关主题